APP下载

让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化

2018-06-09钟秀凤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教育方法生活化

摘 要: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主要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领悟得到。让课程教学回归儿童日常生活,对品德课教学而言更具意义和效果。文章从“品德与生活”(以下简称“品生”)教学回归生活的优势、内容以及策略三个方面入手展开分析,重点分析小学品生教育教学回归生活化、回归重点内容及相应的指导方法,明确品生教学回归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教育方法;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6-02

作者简介:钟秀凤(1971—),女,畲族,福建福安人,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品德学科教研教学。

根据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知识构建原理,学生应当在自主生活经验的前提下,进行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而非一切皆从教师那里被动习得[1]。亦即学生处在课堂中时,其思维应当是灵活的,而非空荡无所依附的,为满足这一条件,把课程同生活结合起来是最有利的一种教学选择方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构建起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对教师来讲,如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带入生活之中是一个值得着重探讨的课题。

一、品生教学回归生活的优势

在小学品生教学过程中,注意对生活方向的回归,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这是其优势的核心所在,其原理在于让课堂具有生动特色,从而帮助学生唤醒原本存在的创造力与自我意识,让学生由生活经验感知德育学习的魅力。也可以说,这种回归生活的做法,直接造成课堂对生活环境的仿真模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都有更加生动化的可能性,这是对传统刻板教学印象的颠覆[2]。除此以外,小学品德教育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而这一任务同生活素材结合起来感知,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如在二年级下册品生课《红领巾胸前飘》这一课中,教师如果只介绍枯燥的诚信理论,学生自然不容易接受,可若是和案例结合起来,效果便好得多,例如,“近期有媒体报道,某市某商業银行的一处自动取款机发生程序错误,双倍吐钱,若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你正巧取钱,应当怎么办?为什么?”这个案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同时生活化色彩浓厚,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二、品生教学回归生活的内容

小学品生教学回归生活,在内容上主要应当侧重下述三点。一是教育目标回归生活。教育经验表明,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关键性影响。教师需要利用品生教学带动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提升自我、在心理品质方面完善自我,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皆离不开生活化的引导[3]。 二是教育内容回归生活。小学品生教学一方面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另一方面是精神层次的培养和塑造,因此,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协调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养成,而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需要教育内容来填充,教育内容回归生活,恰恰是一条必行之路。三是教育活动回归生活。考虑到小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特点,教师制订与实施教学活动时,应具有创新精神,以灵活多样的手段组织教学,由此促进学生参与热情的提升,无论是何种教学手段,都不能脱离生活的大空间,这是毋庸置疑的,所有的交流、活动均需要生活语境的支持。

三、品生教学回归生活的策略

小学阶段的品生教学应当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回归生活,而为了保证回归的效果,教师要考虑具体操作策略。

(1)对内容进行调整。具体来说,教师不再单纯利用原来局限于教学文本的传统教学内容,而要让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拓展开来,让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同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教师协调学生处理所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从而凸显出教育变革的意义。比如,在“迎接新学期”这个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此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具开放性、有利于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得以用愉快平和的心态,在平台之中对自身在假期中所发生的一些趣事进行分享。在活动过程之中,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收集和整理,将在学生中反馈得来的信息加以归类,如快乐事、烦恼事、得意事等,让大家从这些内容出发,展开深入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其在新的学期呈现出新的面貌。

(2)引活动进入生活。教师要让教学活动侧重于生活化,在特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相关的教学活动赋予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一般来讲,可以把小学阶段的品生教学划分成生活指导及生活实践两个大类[4]。其中生活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入活动环境中,把与生活有关联的一些知识内容、情感内涵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良好态度。而生活实践则是把学生真正放到实践生活环境里面去,由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对小学品生课堂而言,最好是能够让生活指导与生活实践处在协调统一的状态,共存于同一堂课中。比如在“认识春天”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自然中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受春天,让学生从课本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自然和生活中去亲身体验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让学生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教学目标潜移默化地得到实现。总之,引活动进入生活、增强学生的体验是品生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

(3)对范围进行拓展。小学品生课程的一个重点目标在于把学生导入社会环境中,使之以更大的热情、更正确的思想做人做事[5]。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努力拓宽教学范围,从而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内贴近生活,并尽可能拓展内容的范围,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对生活真正含义的了解,逐步养成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为未来人格的完善与健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实施工作,另一方面要让课堂中的感悟同生活中的体会尽可能多地重合,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指导。一是做好方向性指导。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理性对待面向生活的学习活动,并认真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必要的指导,让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做好深入有效的评价工作。评价能够让课堂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发生更为紧密的关联,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巩固及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后应利用多种方式保证评价更具多元性、针对性,给予不同学生不同评价,使之皆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走回归生活之路。三是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安排。品生教学不能停留于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应注意在平时生活中将教学渗透进来,由此带动学生品德的培育与巩固。为此,教师在课后应当对学生提出更加严格的品德要求与行为规范,并形成一定的督促检查制度,使学生获得全面进步。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应当具有足够的实践性特点,让学生通过作业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深入促进其课堂上产生的道德认识走向生活实践操作。四是做好家校的联系。教师利用家访、教师与家长协调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一方与家庭一方间的协作,共同构建形成利于教学回归生活的环境。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让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窃以为所谓品德生活化,社会课堂化,直至品德课堂的社会生活化便是此解。

参考文献:

[1]于慧颖.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如何回归生活[J].学周刊,2016(17):77-78.

[2]马恒杰.谈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3(17):80.

[3]范淑玲.浅论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30.

[4]陈 鹏.浅谈几点我对品德与生活有效教学的见解[J].赤子(上中旬刊),2015(22):225.

[5]林 峰.引来生活之源,浇开品德之花[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2):90-92.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教育方法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