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历史人物教学,增强历史课堂的熏陶价值

2018-06-09王强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物初中历史

王强

摘 要:加强历史人物教学,有利于还原历史事实,使学生深入历史学习。教师应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用历史故事展示人物品格;读历史人物言论走进其心灵;用经典图片展示其关键瞬间。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物;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5

作者简介:王 强(1984—),男,江苏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市撷秀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影响人的素养的教育,以便使历史这门课发挥一些更深远的作用?本人以历史人物的教学为例尝试如下:

一、结合年龄特点,运用经典历史故事展示人物品格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年龄,恰当地引用一些名人故事,有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事迹,获得一些感悟,受到一些启发。

例如,教学到八年级上册的《洋务运动》时,一学生在课前演讲环节讲了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立刻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学生们听完后都哈哈大笑,也对曾国藩之“笨”印象深刻。

我因势利导,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进行了稍微的拓展。接着,我为学生讲了曾国藩买书的故事,这么爱书的曾国藩一生勤读不辍,后来他的“不可一日不读书”更是意义深远,正是他如此爱读书、如此勤奋才奠定了以后成功的基础。

二、言为心声,读历史人物言论走进其宏伟心灵

读历史人物留下的语言文字可以使我们直面历史人物,让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细节化、真实化,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了解历史人物的想法、心境、视野、志向,领略其人生的智慧,感悟其人生的态度。“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介绍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时,我在《蒙娜丽莎》的绘画旁附加了达·芬奇的名言:

(1)“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2)“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3)“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

(4)“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

恰当运用历史人物名言,是避免历史人物教学中“内容无力,概念空洞”一个重要手段;是注重情趣,关注细节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了解历史名人,走进他们的心路历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经典图片展示历史人物的关键瞬间

历史人物名言的引用是“听其言”,历史事件的介绍是“观其行”,历史人物图片的展示则是“见其人”。

关于历史人物图片的使用,笔者在教学中做得还不够:2009年徐州中考历史选择题第27题用到了四个历史人物的图片,分别是马克思、斯大林、列宁、毛泽东,许多学生竟然搞不清前三个人物图片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图片包括画像、雕塑、照片等,教师在运用时要尽量保证准确地反映历史人物的风采。如杜甫等古代中国历史人物想象图,由于没有切实可信的证据证实与本人的相似性,多为几百年后画师的写意想象图,千人一面,如同流水线复制,呈现不出历史人物的个性,以不使用为好。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大卫忠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杰作。课堂上我首先用投影仪放大展示这幅宏伟的画作,然后介绍画作反映的历史场景。这是一个极富历史意义的场景,是文艺复兴以来个人主义精神对封建神学的一个巨大胜利,拿破仑为自己加冕象征个人通过努力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他的皇冠用的是金色桂叶圈,他的徽章图像选用蜜蜂,这是他对个人主义的实干和勤奋精神的崇尚。

每一幅历史人物图片,都蕴含着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由图片展开故事,展现历史人物的个性,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进而受到身临其境的熏陶作用。

四、功夫在诗外,读名人传记走终身学习之路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进历史人物,受到其品质的影响,认同其价值观,以其为榜样,还要由课堂引导到课外。

从《曾国藩家书》《毛泽东早期文稿》,到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典藏术)》、傅高義的《邓小平时代》,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印象》《邓小平印象》;从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林肯传》;到企业家传记《我的工作和工生活:福特自传》《洛克菲勒给子女的信》都在推荐书目之列。阅读实现了学生和历史名人的近距离接触,打开了学生眼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以人物故事引领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扩展他们的视野,神交古人,这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迈进良好教育的小一步!

参考文献:

[1]覃章贵.历史课堂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2]徐 侠.初中历史教学提问技巧[J].文理导航,2013(1).

猜你喜欢

人物初中历史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