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错误分析及教学启示

2018-06-09伏小军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启示初中生错误

摘 要:文章通過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和作业分析法,分析总结了初中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产生错误的原因和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列方程解应用题;错误;原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1

作者简介:伏小军(1970—),男,甘肃秦安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一、初中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1.解题格式不规范

相对简易方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格式跟以前学习的算术格式有非常大的区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格式上的错误,有时会把一些无关的步骤写上去;有时方程不是最简形式……这些都是学生在初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最容易出错的细节错误。

2.假设主体不明确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通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要求的未知量。例如,甘肃省秦安县安伏中学组织学生参加市科幻画展览会,其中由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年级的学生参加,一共有264人参加,其中七年级人数是八年级1.2倍。问:七年级和八年级各去了多少人?

解:设两个年级各去了x人。

1.2x+x=264

2.2x=264

x=120

1.2x=1.2×120=144(人)

错因分析:从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看到学生错误的原因是假设的主体不明确,未知量设置错误,并理所当然地认为求什么就设什么,没有深入地审视题目的意思,从而形成思维的混乱,最后造成答题的错误。

3.等量关系不准确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此,“等式”是列方程不可少的条件。相比用算术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则是从设立未知数出发,根据题意将问题表示为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恒等变形,求出未知数。

等量关系不正确,归根结底是学生对题目不理解,或者说对等量关系比较模糊,他们没有仔细分析问题,这是理解题意太过片面导致的典型错误。

二、初中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错误的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常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解题方法,或者不断列举典型例题让学生计算,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思考,不能真正领会“算术”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总而言之,在没有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最终只会导致学生的厌学。

2. 算术思维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章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学生更习惯列算术,而不愿使用更加简单的方程,这跟他们的思维有很大关系,他们还不习惯在式子中使用字母,不能有效理解方程的真正含义,导致其列不出准确、简单的方程,从而加大了学生解题难度。

3.缺少列代数式的训练

列代数式是学习方程的前提,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初中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不够,逻辑思维不强,容易出现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理解不清的现象。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制订教学起点,没有为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知识的机会。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错误分析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1.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一个好的情景创设,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引发学生独立思维的形成,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

2.区别列算式与列方程的联系

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算术的方法,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由算术方法转变到方程的方法。这时,教师就应该区别列算式与列方程的关系,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试着先用方程来解答,再用算式解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差异,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效能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强化列代数式的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维之后,应利用不同的练习,进一步点拨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和找出等量关系的途径。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多留意学生产生的错误思维,并将这些错误扼杀在萌芽阶段,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正确解题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明白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陈 果.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反思及其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1(29):11-12.

[2]张艳敏.浅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2):121.

猜你喜欢

启示初中生错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