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2018-06-09黄秋平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话教学包含的内容丰富,不仅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且包括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通过有效对话,将教师、学生和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也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有效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文章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现状进行分析,深入阐述了有效对话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教学改进措施,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对话;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2

作者简介:黄秋平(1971—),女,广东广州人,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有效对话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现状分析

1.语文教学对话内容脱离文本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这一年纪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跳跃,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钟左右。有的语文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对话教学,但是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几次对话之后,教师的思路被学生带偏,对话内容与文本脱离,教师失去对教学的掌控,让语文教学课堂变成“拉家常”的谈话,这没有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有效对话参与程度不足

对话教学要求师生站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一切,由教师充当教学的主体,必然会忽视学生的感受,这样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缺乏参与热情。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对话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学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师生表面上的确在交流,但是学生受制于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3.有效对话内容趋于表面化

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心理和智力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对于课本之中的内容理解的层次比较浅,对于深层次的内容目前还难以理解,而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导致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小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分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既要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为了赶课程的进度,对于许多知识点,教师都是一笔带过,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学生对知识层面的理解比较肤浅。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有效对话的重要性

1.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采用灌输式教育,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沦为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学习,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也没有体现出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效对话教学能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当前国家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不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而且决定了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高高在上,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所以难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这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教学,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交流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对话,可以让学生在平等开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学习的排斥感降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充满活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的实践策略

1.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合理设定引入的话题,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开展对话教学,以防教学主题被学生带偏,脱离文本。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定合适题目或者进行提问,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作家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代入情感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将情感教学融入到有效对话当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例如,教师在教授李白的《静夜思》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把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用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再配以《送别》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引入到适宜的学习气氛当中。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给学生展现这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再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更好的交流,理解李白的思乡之情,而且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交流。

2.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

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精神状态与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充满生气,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而然也会高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爱玩的特点,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科学的对话方式,让课堂充满生机和趣味,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参与到对话教学中。与此同时,教师要在教学时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并配上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讨论“我”的父母谁的做法正确。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性别、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其中,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和一个擅长交际的学生,各个小组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尽量保持各组处于均衡状态。一般由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当组长,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协调者,在组长的領导下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一起探讨问题,集思广益。通过有效对话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快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发挥教师职能,深化语文课堂对话的维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者,更是其中的对话者和管理者。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鉴于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职能,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对话因素,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并设计多套教学方案,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讲述圆明园的魅力,更要挖掘出深层次的对话内容,让学生记住这一历史教训,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要让历史悲剧重演,从而达到进行爱国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足,会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将有效对话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开展有效对话教学时,要结合教学材料,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晓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创设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刊),2016,13(17):86-87.

[2]卓玛曲吉.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J].速读(下旬刊),2016(7):118.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