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太太万岁》中的中产影像

2018-06-08陈羽溪

戏剧之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产阶级

陈羽溪

【摘 要】在早期中国电影题材当中,对于中产阶级的影像很少触及,作为电影审美的主要主体却一直处于失声状态。从《太太万岁》所表现的中产阶级影像空间中,就职业生活、物质生活、爱情婚姻三个部分挖掘中产阶级生活与中产阶级文化的关系以及价值观念,来展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产阶级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产阶级;太太万岁;影像空间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094-02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滋生中产阶级的温床,在中产阶级形成的过程中,并非只是构成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阶级,而是构建一个属于中产阶级的文化概念,形成一套新的社会关系,即新的消费理念、新的职业态度、新的嗜好与欲望、新的社会实践。凭借这种文化概念,中产阶级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会与其他阶级形式区分开来。向上,他们要区别于权贵;向下,他们要区别于劳工。而早期中国电影看不到中产阶级的影像,即使存在,也只是一个“配角”,不能全面表现中产阶级。1943年,张爱玲曾发表灼见“早期中国电影的题材通常不是赤贫就是巨富,对中产阶级的生活很少触及。”[1]基于这样的自觉认知,张爱玲在其电影剧本创作中,有意识开拓了中产阶级的影像空间,使中产阶级这一广大的电影审美主体在电影空间里不再默不发声。

学者郑树森曾在《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一文中指出“中国电影中与神经喜剧有最密切关系的,是张爱玲担任电影编剧的一些影片。她所编剧的《太太万岁》有不少神经喜剧的元素,也是当时中国电影界独一无二的神经喜剧。” [2]《太太万岁》延续了神经喜剧中男女永恒的战争、机智诙谐隽永百出的对话风格、戏剧性的情境设计等,在其基础上,张爱玲对好莱坞神经喜剧也进行了一些中式转化。张爱玲摒弃了传统好莱坞神经喜剧中通过不同阶级差异来构建两性冲突,而是直接建立在中产阶级内部,来表现两性斗争以及代际冲突。直接将中产阶级的人物形象作为电影的主角,填补了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中产阶级影像的缺失,完善了中国荧幕影像的构成,从此巨富、中产、赤贫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平衡影像空间。笔者将从职业生活、物质言说、爱情婚姻等方面探析《太太万岁》中所展的中产阶级的世俗情感及其生活质感。

一、中产阶级的职业生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上海在近代工商业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下,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正在升级,社会上的新兴行业也在不断涌现。职业作为阶级划分的依据,中产阶级成为了新兴职业的中坚力量。《太太万岁》中所表现的职业具有典型的中产阶级特性,志远在一家银行上班,银行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虽然一天到晚点钞票,可是点来点去都是别人的,这样下去太没有前途。”银行职员比起劳工来,工作不仅体面,且事情少不费力,但银行职员的工资贴补家用以及聘请佣人总是显得捉襟见肘,志远不满现在的工作,天天受拘束,钱又不多,一直寻思着改行。在事业上,他像许多中产阶级一样,总是觉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有雄心壮志却又愁于没有本钱,希望岳父资助自己筹办公司;陈思珍的父亲虽有几个闲钱,但也不敢轻易挪用,没有工作以及收入来源的陈父只能靠放钱吃利息,钱只能借给有偿还能力的人,即便是自己的女婿也不能轻易投资,亲情关系始终抵不上金钱的关系。这些都深刻揭示出资产阶级在职业领域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尴尬。

在陈思珍的诱骗下,陈父拿钱资助志远开公司,志远开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总经理,正在意气风发时,又落入了有钱就变坏的俗套,在外面搭上情妇施咪咪,公司副经理携公款出逃,公司垮掉,原本可以发展的事业,可以超越中产阶级实现远大志向的机会,在浓情蜜意、意乱情迷中成了一段梦魇。

大多数中产阶级在现实的职业生涯中担不了大任,成不了大器,但又不至于衰微,骨子里不安于现状,对未来充满梦想,甚至具有敢于挑战传统的雄心壮志,很快生活就会把他们的梦想演变成一段喜剧化的闹剧,于是他们回心转意想要掉过头来牢牢抓住原来的生活,消磨了身上的锐气之后,只能安于现状过着安稳的生活。

在《太太万岁》中没有那么多的传奇故事,有的只是大多数中产阶级职业生涯的缩影,无需铤而走险沦落成贫民,也不会就此大富大贵,张爱玲所书写的正是那些平凡人的职业镜像。

二、中产阶级的物质生活

在《太太万岁》中,大多数的场景都集中在公寓里,志远的公寓、陈父的公寓,以及施咪咪的小公寓。在此,中产阶级所居住的公寓既有别于上層权贵们的别院,也有别于下层市民所居住的拥挤狭小的“鸽子笼”。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由于经济发达,以及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崇尚物质的丰富和欧化的奢华,追求一种与传统中国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态度。

张爱玲对公寓或者小公馆也是情有独钟的,其小巧别致、简单实用,更适合小家庭居住,在其他电影剧本中,公寓常常是故事发生地之一。小公寓内凝结着现代与传统,它是上海现代化进程发展的特定阶段产物,公寓里有西式柔软的沙发、精致的壁纸,以及欧式的壁炉。与其相对应的是传统礼法代表供奉台、长烟杆以及蒲扇,现代进程中的现代与传统文化在此交织、碰撞。

外部空间的拍摄增强了电影空间感。《太太万岁》中为数不多的外部空间主要是陈思珍送志远去香港,以及去机场接志远回家,机场的全景以及马路上人们对话的背景,都可以显示出中产阶级居住的环境以及出行方式,公寓的周围没有密集的人群,有的是干净的街道以及商铺,中产阶级自己买不了汽车,但是对于叫车以及飞机出行还是能负担得起。公寓这一物质载体从内而外承载与展现了中产阶级中西结合的物质空间。

20世纪初,上海作为世界五大都市、六大港口之一,成为西方消费文化扩张的港口,日益崛起的工商资产阶级带领着上海进入了商业社会。百货公司、电影院、西餐厅、舞厅、游乐园等商业形式以及生活方式,共同创造了上海繁荣的摩登文化以及消费文化,中产阶级在消费时髦商品的同时,也在接受商品所传递的“现代化”“时尚”等价值观念,喝咖啡、看电影、逛公园和百货商场,这种西式的消费成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消费和生活方式亦可以作为中产阶级身份的辨识标志。

影片中陈思珍一头时尚摩登的卷发,高开叉的旗袍和高跟靴,显得知性又优雅,成了中产阶级都市太太的基本设定,与老太太素深色的挂衣、呆板而老套的发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太太万岁》中志远是在香山咖啡馆中被施咪咪诱惑,最终也是在此与陈思珍重修旧好,识破施咪咪的阴谋诡计。胸针和无线电一直是陈思珍向往的时尚消费,也是志远讨好施咪咪的时髦物件,最终也是志远浪之回头、回归家庭的真挚情感体现,陈思珍也因此破涕一笑再次皈依家庭。这种中产阶级现代生活的小物件,成了一个细节铺垫,含蓄表现出人物之间的感情在恍惚岁月中的渐变。这些中产阶级的物质生活,不仅展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通过影像的再现,丰富了中产阶级现代化生活中的文化内涵,把中产阶级真切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在的精神推向了纵深。

三、中产阶级的爱情婚姻

中产阶级大多数都是受过新式的中等以上的教育,他们的身上凝结着更多的现代性因素,追求自由恋爱,对自己的婚姻与归宿有很大的自主性。当然,中产阶级的爱情并不像神经喜剧中那样罗曼蒂克,少了一份理想主义色彩,多了一份写实主义的中产阶级爱情婚姻的生活反射。影片中,陈思瑞与唐志琴一见钟情。作为受新式教育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思潮,区别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刻、受礼教束缚的旧式学生,他们自主独立、自信开放,敢于追求自己所爱,这些性格特征反映在他们的爱情观中。因两家不合,陈思瑞与唐志琴的爱情遭到老太太与志远的横加干涉。但两人最终躲过长辈们的监视,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律师那里进行公证,并选择新式的旅行结婚,两人的结合充分显示出新一代中产阶级自主的恋爱观。

作为太太的陈思珍,“上海的弄堂里,一个房子里就可以有好几个她。她身上的气息是我们最熟悉的,如同楼下人家的炊烟的气味……然而她还是一个安于寂寞的人。没有可交谈的人,而她也不见得有什么好朋友。她的顾忌太多了,对人难得有一句真心话。”[3]从张爱玲的《<太太万岁>题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位中产阶级太太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她既不像权贵太太那样位重权高,尖刻、跋扈,也不像勞工太太一样迫于生计,辛劳、寒酸,而是多了一些机灵和主动,整天周旋于身边的每一个人,使自己的生命逝去得悄无声息。其生活的唯一重心便是让周围所有人满意,为此,她不惜撒谎、自己贴钱教弟弟讨老婆欢心、去学习婚前顶不喜欢的社交方式——麻将、诱骗父亲投资丈夫,甚至发现丈夫有外遇之后仍然强颜欢笑、处处隐忍,最终还得帮助丈夫摆脱情妇“哥哥”的敲诈。“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家庭里周旋着,处处委屈自己,顾全大局,虽然也煞费苦心,但和旧时代的贤妻良母那种残酷的牺牲精神比较起来,就成小巫见大巫了。”[4]然而这位精于世故、善于周旋、胸怀宽广的中产阶级太太所撒的谎,却没有一个人欣赏与理解。相比起那些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消极被动、逆来顺受的太太们,陈思珍化被动为主动,用这种圆滑的处事方式在平凡的生活里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创造出一种中产阶级太太的处世哲学与生活态度。

《太太万岁》将镜头聚焦在一群普通的中产阶级人物上,徐徐展开的是他们的职业生活、物质空间,以及爱情婚姻,虽然影片没有涉及当时战后的时代背景,与内战不断、物价混乱、意识形态鲜明的现状几乎脱节,然后正是这种没有时代的特性,成就了它的现代性,在今天看来,这些中产阶级影像仍是屡见不鲜的。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

[2]郑树森.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4]张爱玲.太太万岁题记[N].大公报·戏剧与电影,1947-12-3.

猜你喜欢

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名家评刊
美国中产阶级缩水
英国维多利亚初期中产阶级女性角色再界定——从《北方与南方》谈起
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