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用民族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8-06-07朱亭烨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4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雨课堂新媒体

摘 要 新媒体时代下,社会环境、教育手段、方式及内容等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颇深,用民族精神引领社会主义“潮”人,提升大学生“四个自信”,找到归宿点,树立坚定的信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使其生动形象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取得应有的成效,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新媒体 雨课堂

作者简介:朱亭烨,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20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近年来,由于以数字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一庞大的青年群体广泛运用新媒体的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需要应对挑战。2017年港专学生藉毕业礼搞事一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如果学生不能明辨是非,学再多又有什么用?”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比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一、用民族精神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前提,引领他们走健康发展道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課教师能够把学生聚集到身边,讲课就成功了一半。当今时代,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并被学生广泛应用,“互联网+思政”网聚青春同路人。

(一)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坚定社会主义信仰

港专事件的发生,无独有偶,很多港校都有一些类似的事件,之所以发生激进的事情,是因为年轻人受到“自我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影响,没有归属感,同时一些媒体放大他们的行为,导致“英雄感”的出现。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大学生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用民族精神补好理想信念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增强民族自信,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自觉做一个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忠实的实践者。

(二)民族精神激励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与支持,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民族精神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可以激励我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发扬公共精神 ,在公共生活中以社会发展为价值取向,超越自身狭隘眼界和直接功利目的,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共事业、参与公共事务以及维护公共规范 。

每个青年的命运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前途是离不开的,同时,国家民族的希望也寄托在青年身上。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想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做到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只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不论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为社会风气的改善,为维护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缺乏监督的环境中迷失自我 ,盲目跟风,甚至出现价值观的扭曲。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社会到学校无一例外。如果单纯地“吃老本”,填鸭式的说教灌输,不转变思路,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效果(教师转变角色和教学手段),这无疑对传统教育内容、方法及模式的理念是一种冲击,这种改变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领域,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新思考,怎样应对挑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点,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积极学习、学有所得、所用。

新媒体的一大亮点就是拥有丰富的学习教育资源,这为我们的学习教育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使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各方面发生了变化。手机短信、微信、QQ等现代工具的普遍应用,使人际关系变得愈来愈冷漠,新媒体中许多不良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越来越西化。面对信息类型的多样性、信息内容的不确定性,作为高校教学的新载体,怎样在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引导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正确内容,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以达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的重要职责和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以期达到确立正能量和树立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积极参与学校校园生活,理性控制梳理情绪,以便提高其身心健康。

“互联网+”情景下的教育活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活动范围。面对种种纷繁多变的世界格局和社会思潮,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第一,高校教师将面对职业发展、婚姻家庭和教学科研等多重压力;第二,大学生则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考量。疑惑、彷徨、失落等负面情绪由于网络媒体的放大,高校教育主体的三观势必受到冲击,同时也给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出了难题与挑战。

由于新媒体虚拟空间的特点,使得很多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碰撞,形成对比;同时由于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涉面广的特点,使受教育者的信息量和各方面的能力比教育者有过之,因此,教育工作者由传统的信息优势地位向劣势状态发展,权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教师更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态势尤为严峻。

三、新媒体时代以“民族精神”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思政课又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阵地。用民族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采用多种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民族精神”引领课堂主阵地,彰显思政课程的魅力

为了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迎合学生的要求(段子手、通俗易懂的对话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开启弹幕,“雨课堂、思政慕课、案例教学、情景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出现,课上课下互动,线上线下互联,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受学生喜爱的高级“厨师”,呈现美味的盛宴。

目前,雨课堂的使用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有效的把教与学结合,成功的让课堂活跃起来,增强了师生互动;使用雨课堂,教师节约点名时间,有效的获悉学生的到课情况;还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课程内容,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自动任务提醒,让教与学更明了。

聘请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授团”,开展“专家进校园、师生齐评课”活动。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主角,真正的动手、动嘴,登上讲台,从大学生自己的视角讲授思政课、感受思政课堂。成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室,还可以建立分站,形成系统网络。自主研发思政教育APP,让所有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和学生直接对话交流,随时把最新的思想教育内容、十九大精神、两会精神宣传到学生,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岗位特色,做到进课堂、进头脑。

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色和优势,将课程内容、形式和手段与传统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修养,加强德育建设,与日趋西方化的价值观做斗争,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的幸福,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展现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重点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活媒体,彰显思政课的魅力。

(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条件

首先是资金。可适当增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项经费;其次是编制。為高校大幅度增加思政课专任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编制,充实思政工作队伍;最后是补贴。全面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奖励目标绩效,发放单独的岗位绩效,由“说重要”向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真正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这些措施的出台,可以让思政工作人员真正感觉被重视、发展有空间,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举办青年教师骨干培训,建立辅导员网上学习平台,出台辅导员晋升教师序列专业技术职务文件等队伍培养、职称晋升、社会考察、专项科研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形成并建立完善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达到有力地促进并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真正强化和发展。强化第一课堂,把思政元素全面融入知识教育体系。拓展第二课堂,打造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的广阔平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校地企协同、国内外合作的新机制,促进课内外、校内外多种资源的充分融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人民有信仰,民族和国家才能有希望,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以民族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前行,对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注释:

王佃冰.”中国梦”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的回顾.今日中国论坛.2013(15).62-65.

曹玲、胡凯.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刍议.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153-157.

张泓.以”中国梦”引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理论研究.2014(5).20-21.

王雪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6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171.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雨课堂新媒体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