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两种肠道营养支持方式对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2018-06-07王强严冬华袁雄芮一奇胡明超俞文渊

当代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胃肠道营养静脉

王强,严冬华,袁雄,芮一奇,胡明超,俞文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胃肠外科,江苏 苏州 251228)

胃肠道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该疾病常常会引起患者的营养不良[1]。恶性肿瘤的患者更是因为多种物质被迅速消耗,最终导致恶病质,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治疗效果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其他的并发症。若在患者手术后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2]。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方式有很多种,本文选择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进行对比,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胃肠道肿瘤的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收治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的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3.25±2.35)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3.65±2.38)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在患者手术后,首先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氨基酸、脂肪乳以葡萄糖溶液,患者肠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后,再给予患者流质、半流质食物[3-4]。治疗时间共1周。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首先为患者灌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主要通过手术留置的鼻胃管、鼻空肠管以及空肠造瘘管,要将营养制剂的速度控制好,初始速度不可以超过40 ml/h,然后可以慢慢增加输注的速度[5-6]。最大速度每小时不可以超过125 ml,治疗时间共1 w。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 w后的腹腔脓肿、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以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时候肠道恢复正常蠕动时间以及手术之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

1.3.2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利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满意度满分为100,分为3个等级:大于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总满意率。

1.3.3 利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生活质量量表主要包括精神健康、情感智能、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等4个部分组成,所有部分的内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毕至肠恢复正常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术毕至肠恢复正常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的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2 两组患者的术毕至肠恢复正常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的时间比较(x±s)Table 2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o complete bowel surgery to restore normal peristaltic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defecation time comparison(x±s)

2.3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66.67%、9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otal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接受营养支持前精神健康、情感智能、总体健康以及生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营养支持后,观察组精神健康、情感智能、总体健康以及生理功能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胃肠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有胃癌、直肠癌等。患者在胃肠道肿瘤早期并不能及时察觉,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等到患者发现异常就医时,大多数已经为中晚期癌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7]。临床中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常常因为慢性消化以及厌食,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甚至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8]。同时,手术还会对患者的胃肠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情况加重。因此,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表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x±s)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

3.1 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手术产生的代谢反应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产生的代谢反应主要有3个阶段:①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抑制之后就会产生休克的阶段,患者会出现低血容量,抑制代谢功能,血糖水平升高,收缩肾血管,减少肾血流以及肾小球滤过率以及钠的排出,导致血容量恢复过度,进而产生休克。胰腺受到了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的释放受到了抑制,糖皮质激素升高引起周围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受到障碍,导致血糖激素升高,而胰岛素较少[9]。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1 d左右。这个阶段不需要补充足量的热能。②第二个阶段是分解阶段,机体代谢会在这个阶段非常活跃,生命活力也会逐渐恢复。对于能量的需求也会增加,肌肉蛋白的分解会加大引起机体负氮平衡。这个阶段大约在术后一天开始,持续3 d左右。这个阶段要为患者及时补充热能。③最后一个阶段为合成,机体从分解状态转成合成状态,蛋白质以及能量的储备都会逐渐加大。这个阶段大约会保持2 w左右[10]。

3.2 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进行支持的,有静脉为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所有营养均从肠外给予患者[11]。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周围静脉营养,一个是中心静脉营养。肠外营养支持就是经静脉为患者提供所需营养要素,主要有脂肪乳剂、碳水化合物、必需以及非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电解质等等[12-13]。肠外营养也分为部位补充肠外营养以及完全肠外营养两种。帮助患者在无法进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营养均衡,营养状况保持稳定,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等。其中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支持,具有方便简单的优点,而且都能有效避免中心静脉置管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有效降低感染率,而且如果患者产生静脉炎也可以及时发现,但是输液渗透压不能过高,而且需要进行反复的穿刺,容易导致患者产生静脉炎,不适合长期使用。若患者进行的是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通过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话,方便患者的活动以及护理工作,但是易产生气胸症状。经颈内静脉放置管道会导致患者的颈部活动受到限制,局部容易发生血肿,动脉受到损伤,还容易引起置管并发症等[14]。通过外周静脉到达中心静脉置管的话可以有效避免气胸等并发症的产生,但是血栓性静脉炎以及插管错位的发生率也会增大,操作的难度也较高。

3.3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主要是通过胃肠道为患者提高代谢功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其他必需和非必需营养素。肠内营养支持决定与时间的长短、胃肠道功能以及精神状态。肠内营养的途径由口服还有管道输入两种形式,管道输入又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造瘘管以及鼻空肠管。18世纪末才开始发展了鼻胃导管提供营养的技术,在19世纪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15]。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医学界对于胃肠道结构以及功能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慢慢了解到胃肠道不仅仅只是消化吸收的器官,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肠内营养支持比起肠外营养支持更加优秀,可以让营养素在肠道中直接吸收、利用,更加符合生理要求,操作程序简单,医疗费用也较低,受到了许多患者的喜爱[16]。不仅如此,对于维持肠黏膜结构以及屏障功能完整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医学中受到了许多医师的重视。

3.4 护理措施 在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也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护理人员可以在术前为患者介绍手术过程、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术后营养支持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治疗方法,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7-18]。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可以适当为患者讲述同疾病的治疗成功案例,树立患者的信心,要给予患者关心,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19];定时为患者进行体位更换,避免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引起压疮;密切观察患者的置管,保持置管通畅,避免发生扭曲、堵塞等现象,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报道,并给予相应的措施;告知患者家属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事情,让患者家属帮助进行护理工作,增加护理工作的有效性[20]。

本次研究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毕至肠恢复正常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66.67%、9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接受营养支持前精神健康、情感智能、总体健康以及生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营养支持后,观察组精神健康、情感智能、总体健康以及生理功能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起肠外营养支持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减少术毕至肠恢复正常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刘丹丹,赵英凯.用两种肠道营养支持方式对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3):60-61.

[2] 刘丹丹,赵英凯.用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对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52-53.

[3] 吴元清.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9):242-243.

[4] 张学民.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2):12-15.

[5] 洪继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行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J].北方药学,2017,14(5):16-17.

[6] 朱颖娟.对行胃癌根治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7):72-73.

[7] 李宏.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2016(7):98-100.

[8] 孙桂海,周峰.用不同的营养给予术对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202-204.

[9] 丁志,赵平,唐令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5):617-619.

[10]姚乐,康凯,安毅.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8):1574-1576.

[11]王延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10-12.

[12]孙雪梅.营养支持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疗效观察[J].医药卫生,2016(5):15.

[13]杨君宜.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及价值初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3):32.

[14]王正卫,叶培军,安山,等.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7(A01):526.

[15]信召刚,李艳,许新博.术前不规范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初步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1):1-2.

[16]孔庆元,许毓敏,王晓乐,等.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32-34.

[17]周春玲.营养支持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30例的疗效评价[J].人人健康,2016(10):22-24.

[18]覃英容,韦振轩,陈小勋,等.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6,27(12):1987-1989.

[19]楚军敏,李俊青.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5.

[20]谢浩芬,徐琴鸿,阮列敏,等.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有营养风险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4):67-68.

猜你喜欢

胃肠道营养静脉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