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6-02孙未云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孙未云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的系统中,处在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位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的教学,结合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1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76

近些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界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阶段,如果能够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就会相对更加顺遂,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当于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以后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他们更容易采取一些比较理性与适应性的应对策略,从而避免在过度的压力之下,衍生出一些,适应性差的应对策略。因此,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讲解课文和布置一些写作等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机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去。这可以使得面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得以开展。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专门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自由展现内在的活力

小学语文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医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因此,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入手。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要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多组织一些受到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小学生带着一种感兴趣的心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一些正强化的原理,通过正强化,使得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培养。同时老师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例如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和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人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抓住学生的某一与众不同之处,及时赞扬,乃至介绍给全班学生;要给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的、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民主和谐的环境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接纳的环境,可以促使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语文活动实际上不仅涉及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同时也涉及他们作为一个学生的整体能力的发展。面向小学生开展的素质教育包括很多的方面,在其中,心理健康素质是处在非常基础的地位。心理素质优秀,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效率也会更高,相反,则可能会使得教育的效果效率下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可以从为学生创造无条件积极接纳的教学氛围入手。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有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可以自主自发地学习。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和谐、温馨的气氛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不仅能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且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老师的这样的做法,更是可以使得一部分本来在心理方面有些偏差的学生得到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 有的小学生,家教比较严厉,因此从小养成了惧怕权威的心理倾向,这表现在学习中,他们有了困难也不敢向老师寻求幫助,日久天长就会使得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出现断层,因此,这些学生很容易发展成后进生。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去观察这些学生的表现,在教学中有意渗透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感悟。

三、借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迁移作用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的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可以发挥学习迁移的作用。在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认真的筛选的,这些名家的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思想价值观念,包含了他们的积极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感染。所以当老师陪伴学生对每篇课文进行理解和各种解读的时候,学生很自然地会从其中受到影响。如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生活实例,激发其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荣誉感、自信心、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这些都是其他课程无法达到的,学生能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健康的心理,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最终提高自身素质。因此说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对提升学生心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一个跟学生沟通的渠道是通过作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都可以在作业中表现出来,尤其是可以从他们的作文中得以很好的表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通过书写评语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作文通过作业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之后,教室也可以单独找学生做心理方面的工作。例如在学生作文的评语里,教师恰当地应用一些“悄悄话”,能在思想上更好更深刻地去启迪、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事实证明,利用作文、日、周记评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很显着,既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学生情绪,还融洽了师生关系。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自然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实践。日积月累,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老区建设,2011(14).

[2] 袁丽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 周晓夏.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4.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