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2018-06-02罗明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罗明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情境则可成为数学问题的载体。教改的深入推进,已然使问题情境教学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重质量,并能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创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19

一、在小学课堂中进行数学课堂问题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进行问题的创设要讲求“度”

问题情境创设所讲求的“度”主要是指,课堂中所创设讲授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小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基础、实践经验、思维能力等基础之上,要符合他们自身的发展水平,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得适时适度的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双提升。

(二)要不断丰富学生这一主体的问题情境创设经验积累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整个过程中的参与,从而提升他们对创设的体验和经验积累。这就需要来自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学生数学经验主要包括:一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数学思辨中所积累的逻辑思考经验;二是学生在数学思考中由教师引导自悟出的技巧性经验;三是数学练习中各种感性动手动脑等操作性实践活动所积累的直接性的经验;四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协作、分工学习过程中交流积累的学习经验。

(三)给学生开展自主创设,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友善是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给学生创造轻松活跃的创设环境要注意的是:一是切合小学生的生活境况,创设具备学生深入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轻松运用自身知识、经验和技巧等完成问题解决,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二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激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积极的给予激励性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从而使他们的理性和感性交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三是在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活动中,积极利用小学生爱动手、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给予他们这类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分析研究数学操作中的相关问题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应对策略,处理好手段与目的、内容与形式、思维与启智之间的关系,促进数学思维的自主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教师对小学数学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重质量

1.问题的创设要紧密切合小学数学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条件:(1)所设问题情境既要包含应有的数学信息,又要具有数学思考价值;(2)坚持在教学目标上的统一以及符合学生本身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3)重视对关键教学环节的突出,要更有助于教学的高效。

2.问题的有效创设要更好地对小学生天生善联想和发散的思维起到激励作用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教授小学课程中“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小学生天天见到的自行车车轮展开想象,不仅要思考和探讨车轴为什么要在车轮这个圆的圆心,还要对如果车轴不在车轮的圆心会如何展开联想。然后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趣味性的情景模仿表演,从而帮助小学生更清醒、深刻地认识到圆心到圆周的距离是相等,也就是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最终推论出车轴为什么要在圆心自行车才可以平稳骑行。教师通过此进一步让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与圆相关的物体。这种课堂问题情境设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强化圆的大小取决于圆的半径长短这一新知,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3.鲜活生动的课堂问题情境设置,有助于进一步活跃和激发学生认知的形成

鲜活生动、形象直觀、具体可感的课堂问题情境设置,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得以实现,让课堂小学数学新知识融入到情境的构建中,更好地突出数学教学问题,对小学生的认知起到激活。以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同一事物,运用视频演示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计量单位1的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事物又可进行平分或合并来体现计量单位类型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身边相似的事物类型以及变化,从而获得分数意义中对于单位“1”认知建构的有效拓展。

(二)在对数学新知进行问题探究的情境中,要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创设

就课堂数学新知识的问题情境探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进行创设构建。

1.未教先尝试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温习,对新知识进行尝试性地探索以及问题解答,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对撞中,激励和帮助小学生努力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例如,“有余数除法”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学生课堂中都有的物品进行情境创设,通过对物品的等分,以及调整等分的份数和总数,使得余数的出现成为学生自我遇到的新现象。

2.练前先估猜

设置的课堂问题提出后或开始作业练习前,教师可以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让学生对问题结果进行预估和测算,这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结果进行实际的核对、验证。在数学问题的探索与联系中增加趣味性和悬念感,通过这个设置,在整个预猜到求证结果的过程中,增加了他们自主推理、判断、校验数学认知建构的机会,久而久之的练习培养也会使其后的解答练习更具自觉性。

3.积极肯定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解题方法、一个解题入口得出结果,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和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方法,而是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使他们的思维更具发散性。

参考文献:

[1] 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

[2] 甄晓慧.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7.

[责任编辑 胡雅君]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