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叙事视角下影视作品的历史意义分析

2018-05-30尹宁男

大东方 2018年1期
关键词:归来空间叙事

摘要:时间和空间是包括电影叙事学在内的叙事学的两个基本维度。本文以空间叙事为理论基础,从场景空间、象征性和视听空间出发,对电影《归来》进行分析,力求探寻作品叙事空间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空间叙事;《归来》;文革

一、研究背景

早期,叙事学理论大多重视时间的研究。比如,文学叙事学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讨论的“顺序”、“时距”、“频率”,未给予叙事中的空间以充分的重视。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逐渐开始将目光投射到对空间问题的研究上,并逐渐蔓延到叙事学领域。

张艺谋导演的《归来》避开了宏大的社会空间,通过描写家庭和个人的命运来呈现历史足迹。与其他文革作品相比,《归来》把大篇幅放在夫妻情感上,通过诸多的隐喻让观众对“文革”历史进行思考。

目的和意义

电影叙事尽管内在地包含着时间叙事,但从基本层面来看却是以空间叙事为基础的。本文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力求发现其背后蕴含的对于“文革”历史的思考,而不只停留在探讨电影空间叙事的特点和规律层面。

二、文献综述

作为时间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早期的电影理论研究在时间方面成果颇丰。随着“空间转向”的提出,电影中的空间研究也引来热潮:

大卫·波德维尔在《电影空间种种》一文把电影空间分成“镜头空间”、“剪辑空间”、“声音空间”、“画外空间”,此分类为空间更好地参与电影叙事做了铺垫。马塞尔·马尔丹认为“电影是第一门能保证十分完整地控制空间的艺术。”斯巴肖特的《电影基础美学》,黑·卡恰德里兰的《电影中的空间与时间》等,也都以各自的视角和理论体系对电影的空间问题进行研究。

国内学界对于电影空间叙事的研究工作从对外国文献的翻译开始。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从叙事空间与视觉性、画格、镜头和形象空间几个不同层面对电影空间做了详细分析。21世纪,国内学者对空间叙事的研究热情高涨。黄德泉的《论电影的叙事空間》认为“电影的叙事空间是电影表现故事的存在形式”。海阔《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一文是从地理、历史、精神和虚拟空间四个维度考虑研究范围。此外,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影视作品的文献也很丰富。但这些研究重点在为电影空间叙事理论的发展提供建议参考。本文主要从空间角度分析电影《归来》,旨在探寻这部作品叙事背后蕴含的对历史的反思。

三、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分析电影《归来》

(1)场景空间。场景是电影中最重要的因素。场面可由多个镜头以蒙太奇手法组接而成,也可由场面调度与摄影机的移动配合一气呵成。

《归来》中反复出现的场景是“家”和“火车站”。男主角陆焉识的“第一次归来”主要发生在家中。他逃跑回家只是想见见家人,而妻子冯婉瑜十多年未见丈夫,虽近在咫尺,却不敢开门。女儿丹丹为了能够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吴清华,出卖了父亲。剧情在火车站天桥进入高潮。导演在这一段运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同一时间发生的四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采取陆焉识桥下等待、冯婉瑜来天桥相约、丹丹快速跟到天桥阻止父母、红卫兵的追捕四条线索叙事,不同场景的快速转换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在简单的场景空间中,一家三口人性中最真的一面在文革历史背景下暴露无遗,引起观众对人陛的思考。

(2)象征性空间。镜头的空间象征性是电影叙事的独特个性。影片《归来》中关于“门”的镜头空间体现着象征意象。一个是家门上贴着“不要锁门”的画面,另一个是反复出现的火车站出站口大门关闭的画面。通过这一象征性空间的描述,使观众反思只有个体真正承担起责任,“门”的开启才成为可能。

电影最后一幕一家三口一起在火车站等待的镜头空间也具有象征意义。《归来》是开放性的结局。表面上三个人在等待冯婉喻记忆中的丈夫,而电影创作者通过这一象征性空间,隐喻的是一家三口在等待精神和心灵上的归来。创作者借此隐喻提醒观众反思文革历史环境对人的人性、尊严以及人生造成伤害,个体期望从心灵上找到自由、公平的归宿感。

(3)视听空间。电影的叙事空间是一种可视可听的影像视听空间,色彩和音乐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作品观念的表达。

《归来》前部分色彩偏向黑暗,后面部分都保持一种朴素的色彩。陆焉识第一次回家发生在雨夜,除了戴着的口罩是白色的,衣服、帽子、雨披、皮肤都是黑色,伴随着湿冷的雨夜,营造了压抑、痛苦的氛围。后面部分采用朴素的色彩,一方面对应故事严肃的主题,另一方面也通过纯粹的色彩衬托男女主人公感情的坚守。

声音也能表现意境。陆焉识为帮妻子找回记忆,弹奏年轻时的老歌《渔光曲》。此刻冬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小屋,视觉空间带来的宁静与听觉空间缓慢抒情的节奏相交融,体现了平实情感背后的坚守和感动,深深打动了观众。不同于其他文革影视作品展现人物的悲剧,《归来》大部分是安静的画面空间,体现了创作人主要表现出包容的姿态,用爱的力量来消解掉历史的沉重。

本文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从场景、象征性和视听空间角度出发,分析了《归来》在这三个角度所隐含的历史意义。整部电影以宁静安详的镜头空间为主,体现了影片创作者理性的思考态度,给予观众新的视角和情绪面对文革历史。但通过空间叙事展现出的人物在人性、自由方面遭受的压抑也反映出创作者拒绝遗忘历史,期望通过理性的反思,找到心灵和精神的回归。

作者简介

尹宁男(1991-),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文学硕士,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归来空间叙事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空间叙事的结构与功能
论《三城记》空间叙事艺术特征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论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
以《归来》为例探讨文学电影改编艺术
冰冻6年的情爱“归来”:天空瞬间就放晴
电影《归来》的诗意叙事与美学意象
《归来》:去掉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