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日随想

2018-05-30陈倩兮

大东方 2018年1期
关键词:晚自习王安石小人

陈倩兮

十一月十九日,周四傍晚,于上学校晚自习路上。风萧萧,巷路寒,不知心中为何烦。行走在阒无一人的小巷里,树枝张牙舞爪,树影群魔乱舞;道旁昏灯,明明熄熄。思索着方才琐事,恐寒于外,纠结于内。

不久前放学时,一向好与我打闹的同桌又出新招,嚷着要换同桌。早习惯此等情景,虽于心不甚欢喜,倒也作罢。不幸的是,天真如组长,于我同桌多次夸张叫唤后竞信以为真,报告了班主任——此时同桌已离开,未曾知情,此乃后话。

因不甚欢喜,在家吃饭时便与家母提到,“我同桌说要换同桌!气煞我也!”本是玩笑如常,家母却似无意似有心地讲道:“可能是她妈妈觉得,她这次考试退步,是因为你们老是讲话吧。”

这是我未尝料到的!

于是在去晚自习的路上,我不禁反思起来。确实,不论课堂、午休、晚自习,我们都闹得如犬吠一般,怕是早引起谤讥于市朝了。自已的成绩我可以不在意,但我绝不愿引起同学、老师,亦或朋友家长的不满。于彼时下了决心。

心有所感,到教室板正脸色,一反往常。组长和颜悦色地来说:“董老师同意你们换同桌了!”至此,同桌才知晓其一语成真,瞪大眼睛道:“真的要换啊?”我非常严肃地点头道:“我在路上想了想,觉得挺好的。”其人沉下脸,用似在看班主任的目光望着我,居然也说道:“我也想过了,那就换吧。”我竞感觉话中有话,难道其母当真嫌我吵?搬完座位,自此,原同桌成为前桌。而晚自习依旧吵闹,似乎并未因我俩一晚无话而安静多少。翌日,其人上课时有几次回头,要么让我捡书,要么开玩笑——自幼学弈的优点终于彰显,我始终冷着脸无动于衷。看着其背影,内心默默念道:“我真的是为你好!”

若是文章至此结尾,草草抒发一下笔者的纠结亦或伤感,自然无外乎被扣上“无病呻吟”之冠,又会有流言道:“秀恩爱到随笔里了!”可我还有要说的话。自三四岁学弈而养成遇事多虑的“坏习惯”促使我继续深思。

先是对于家母所言,我颇以为心寒。为何家长何事都能联想到成绩?

再是对于自己所行,我颇以为震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地不再考虑喜欢与否,而是衡量人之损益了呢?

我以为,前者易解释——家长也有其压力和攀比心,望子成龙,实属自然。那么,后者呢?不关乎喜好,全任由利益所驱使,这不应是大人之所常为吗?孩子,不应是永远无忧无虑,并且遇事皆凭喜好的生物吗?我不承认自己是大人,也不好意思说自己还是个孩子——总归要长大。

那长大的过程就是这样吗!挖空内心的七情、喜好,增满自己的六欲、利益,强制自己不去想到底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一切的一切只为了——我有没有得到好处?由此想到曾一度为话题的老人摔倒现象,作为旁观者,多数人想到的怕是自己会不会被讹罢!又有多少人因“不愿意看到求助者孤苦无依”而上前施援?“大人心”莫不就是利欲熏心?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每每新闻报道此类事件,伸出援手的人无外乎“一年轻小伙”或“一小学生”了。可为什么这些人还要被欺骗?年少“无知”的人怀揣着内心的“义”,施援却反被年老者讹。受骗者并非无知,而是“有义”;讹诈者则是“有心”——大人心,利欲熏心!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幼时嗜肉,逢绿不进;小学时什么书都爱看,“俗”有《哈利·波特》《长袜子皮皮》,“雅”有老舍、朱自清;初中时不懂升学“潜规则”,考试完全看心情。会因为喜欢成语而时时翻成语词典来完成语文作业,不顾十点钟对于小学生已是“凌晨时间”,绝不会想到“上课讲话对我有害,也影响同桌成绩”。看,这就是小孩子的任性了,为所欲为。

我又该如何平衡呢?

然而并非所有大人皆“利欲损心”,最极端的,苏轼。哈!想到他我不禁开怀大笑,其人几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羁,热情洋溢,为思亲而写愁,为忧国而抒怒;子瞻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王安石意气风发地大行改革之时,仍能向皇上發出自己的声音,“盖世有好走马者,一为坠伤,则终身徒行……近者青苗之政,助役之法,均输之策,并军搜卒之令,卒然轻发又甚于前者矣……臣愿陛下解辔秣马,以须东方之明,而徐行于九轨之道,其未晚也……区区之忠,惟陛下察之,臣谨昧死上对。”而当皇帝任其为杭州太守,御史对其弹劾之时,子瞻直接对此置之不理,连修表白辩也不肯,任凭官方调查,自已携眷径赴杭州上任去了。如此潇洒随性,快哉快哉!

说到苏东坡,又在脑内浮现出刚愎自用却真诚单纯的王安石的形象了。身为百害而无一利的变法的领导者,古往今来倒也背负不少骂名;人们念在他文学上的造就,对其人的批评也不甚苛刻——看,这又是“大人心”作祟了罢!只要对自已有所广益,就可弃信义于不顾——而我以为,王安石甚为可爱,他谋权并非贪财逐利,因为奉禄皆被其分于弟兄;王安石之所求,只为一个他满意的国家,一个富强的国家。他与政敌司马光——一个同等可爱的人物,都志在执行自己的政策,而不在谋取权力地位,由始至终是光风霁月胸怀,争理不争利。虽变法失败,因在其亲近小人、高高在上、不听劝谏,而不在其赤子之心。岂不比以国运为儿戏者,如余秋雨《历史的暗角》中之主角——小人,要高尚得多吗?

大人不一定是小人,小人却皆是大人。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现在的自己并非利欲熏心,至少我还会因一时激情来写这长篇大论,而不是去刷数理化生的习题;但我已渐渐学会所谓的“取舍”,怕是再过些年日,就要抛去一颗赤子之心了罢!岂不悲哉!谨以遥远年代里最可爱风流的人物们为勉,勿忘赤心,方得真实始终。

(作者单位:长郡中学高一1520班)

猜你喜欢

晚自习王安石小人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北陂杏花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脸上有光
指印小人来了
王安石的坏习惯
祸从口出
在家晚自习vs在校晚自习
木勺小人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