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问题和提升策略

2018-05-30张通李俊达

大东方 2018年1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沈阳市环境保护

张通 李俊达

摘要:城市垃圾治理是伴随城市发展产生,对这个问题的治理程度和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环境和市民健康,而且极大地形象城市的形象。课题组就沈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问题展开专题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提升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沈阳市;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幸福沈阳;共同缔造

一、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城市垃圾治理是伴随城市发展产生,对这个问题的治理程度和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环境和市民健康,而且极大地形象城市的形象。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首要环节。2017年3月国务院批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省会城市在2020年之前垃圾分类达到35%的指标。

目前,沈阳市生活垃圾日产量达到7000T,主要处理方法为综合利用、填埋和焚烧,垃圾围城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城市痛点。为贯彻中央精神沈阳市出台了《沈阳市生活垃圾条例》,明确提出生活垃圾减量化、分类化、无害化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规定了垃圾分类方法、评价指标、效果評价、考核制度。为解决一些积久积重垃圾围城问题,实施“治改提创”工程,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启动大辛、西部、老虎冲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环保部挂牌督办的炼焦煤气厂停产关闭,大辛垃圾场渗沥液处置项目投入试运行,餐厨垃圾收运系统上线运行,全市30个垃圾村全部完成整改。为在九成以上的居民小区配发了6万多个分类垃圾箱,推广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单位)创建工作,到2020年,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100%,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单位)达到5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为鼓励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沈阳市政府加大了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并尝试运用激励理论对居民垃圾正确分类给予奖励,试点地区放置智能垃圾箱,居民正确地投放垃圾可以得到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品,目前已在铁西区爱心家园小区和于洪区阳光100小区开始试运营。互联网式智能垃圾箱的投放是沈阳市智能化投放、收集分类垃圾的一种有益尝试。工作人员通过对小区业主办理智能投放卡,业主将预先分类好的垃圾投放到垃圾箱中,系统会自动称重井自动积分,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二、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了解垃圾分类的困难所在,课题组实地调研走访了市政、环卫、环境部门,深入社区与居民座谈,并对沈阳市20多个社区居民就生活垃圾分类问题进行专题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8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达到96.2%。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明确了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难言之隐”。

在对居民是否能够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调查中发现,超过9成居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随意乱扔乱放垃圾,街头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只有不到一成居民能够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反映出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还不足够,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欠缺。

在对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难题调查中,有近41%成的居民认为其垃圾分类工作意识不足,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另外相当一部分不愿意对垃圾进行分类是觉得分类投放比较麻烦。有32%的居民认为应增加激励政策,来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有25%居民认为应加强法律保障力度,加强立法,从而约束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从这个问题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主要观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何让三者保持相互协作,相互促进是进行垃圾分类工作重中之重。

在对居民怎样将垃圾分类的问题中,有接近80%居民不知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不了解怎样有效进行垃圾分类,也不知怎样正确分类垃圾,而20%的居民了解一些垃圾分类知识,单从进一步询问中得知,虽然了解垃圾分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不会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这两种现象都是进行垃圾分类的极端,如何将两种现象向中间靠拢是我们将要努力的方向。

在对居民生活中会对哪行垃圾进行特殊处理的调查中,有一小部分人主要会对饮料瓶、纸张、金属和电池进行特殊处理,而这一小部分人群中,从年龄段构成来看,主力军都为中老年人,而这凤毛麟角的行为也主要是由于中老年人生活中的细致节俭,没有过多在意生活垃圾分类。青年人生活消费较高,产生包装类可再生的垃圾较多,但是问卷显示年轻人在对垃圾分类活动参与度占比很小。

通过问卷和座谈我们了解到,第一,在观念上,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整体上非常淡薄,没有分类垃圾的相关知识及意识。第二,在氛围上,教育宣传普及力度不足,全社会垃圾分类的、崇尚节约、保护环境、促进再生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第三,在激励上,缺乏动力机制,难以形成居民持久的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第四,在管理上,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政府只负责摆放分类垃圾桶,但没有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强制干预;社区忙于事务性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话难以进行相关使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在对有管部门的走访中了解到,第一,垃圾分类清运的能力不足,社会化程度不高,全部依靠政府,专业化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第二,生活垃圾处理依然以焚烧和填埋为主,对于垃圾分类后没无害化再生能力相对薄弱,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第三,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市民广泛参与的办法和有效手段还不多,第四,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垃圾资源化的研发和推广,相对滞后。

三、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经验

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分类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在立法、宣传、管理、社会化无害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重视垃圾分类教育宣传的日本

日本那对于垃圾分类不仅要深入居民生活更要渗透到教育之中,将环境保护和生活垃圾分类纳入课程内容,小学生从小就要接受生活垃圾分类教育,通过从小教育培养其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早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2)注重立法和行政干预的德国

德国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有严格的法律制度,颁布了众多法律条文来约束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如有违反相关规定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如20世纪90年代德国先后颁布了《废物分类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与废弃物处理法》,以及2000年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都为垃圾分类做好了充分的保障。德国采取“连坐式”的惩罚措施。如果垃圾回收公司的人员发现某一处垃圾经常没有严格分类投放,会给附近小区的物业管理员以及全体居民发放警告信。如果警告后仍未改善,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提高这片居民区的垃圾清理费。收到警告后,物业与居民自管会将组织会议,逐一排查,要求其立即整改。由于德国对垃圾分类的足够重视,德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位居欧洲第一,即使他们的垃圾分类系统非常复杂,但通过立法使垃圾分类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为垃圾分类的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强调精细化分类管理的瑞士

环境保护始终在瑞士能得到足够的认识,垃圾分类工作也进行的仅仅有条。苏黎世州政府为了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就颁发了108页的垃圾分类手册,内容详细,应有尽有。垃圾分类分门别类、细致入微,从大到小都会找到其归宿。

(4)实施费用化社会化管控的美国

美国政府鼓励民众把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为此还发放专门的垃圾桶,但放置生活垃圾的垃圾桶则需要自己购买,或者按照与垃圾公司的合同由垃圾公司提供。同时,小区或者个人跟垃圾处理公司签订合同,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垃圾由垃圾公司收走。算下来,一户普通家庭每月为了废水和固体垃圾而交的费用大约有五六十美元。经历几乎整整一代人的努力,美国大大小小的城镇都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

(5)实现全员参与推动再生的法国

在推广垃圾分类实践中,法国政府、企业、公民个人管法参与。巴黎等城市都有专门负责环保和节约的副市长,经常举办宣传和演示推介活动,还负责不断制定鼓勵措施。自1992年法国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以来,5000多家企业投入约70亿欧元,支持全国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

四、提升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

(1)完善相关地方法规和政策

第一,完善地方性法规,根据各地方不同的社会环境,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的法规,对于企业制定相关的准入原则,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经营不予以批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居民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强化管理及监管力度,来保障本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完善“全程分类体系”,扩大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实施区域,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第三,建立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学习国外和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建立生活垃圾跨界转移补偿机制,完善生活垃圾收费政策,逐步建立差别化的收费制度,实现按量收费。第四,制定和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的标准与规范,探索规范化分散处理技术并研究配套政策。

(2)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标准

第一,建议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的实施标准,并出台相应的分类守则,在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既有分类之下设子门类,如纸张、玻璃、塑料瓶等,并明确不同垃圾的回收时间,使居民对垃圾分类有着更明确的目的性,要求居民按照分类守则进行垃圾分类,使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的展开。第二,重视技术层面的分类指导,便于城市居民遵守执行。

(3)强化市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

第一,强化行为激励,培养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推行社区居民垃圾投放分类积分制管理,扩大试点范围。研究“积分制”等经济杠杆促进规范交投,通过对社区居民生活垃圾正确分类兑换积分,换取生活日用品的等多种方式,以积分换区生活日用品。居民可以通过积分刷菜、刷日用品抵现,培养社区居民形成垃圾源头分类的良好习惯。第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示范工程。建议开展“环保卡”和“回收人员管理卡”示范工程,推进绿色回收进机关、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等“五进”工程。第三,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搭建再生资源回收公共服务平台。

(4)创新政府和市场合作模式

第一,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实行一体化经营。第二,鼓励社会积极建立和发展非赢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充分发挥非赢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相关的技术推广,开展社会宣传举办公益活动,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

(5)实现垃圾分类产业化运营

垃圾分类不仅表现为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而更多展现了背后精密的管理和复杂的运营机制。鼓励民营企业从事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并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金进入相关产业,回收车辆分类运输将垃圾送入不同的处理工厂,这样的程序会增加许多的工作量和就业机会,从而吸引大量的回收公司,垃圾的回收工作并非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理,而是各大回收公司负责回收,实现其产业化发展。

(6)大力推进资源再生循环经济

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建设适合沈阳特点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项目,推动废弃塑料再生与循环化利用、脱硫石膏粉刷保温砂浆、建筑废弃混凝土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支持鼓励技术先进、环保达标、资源回收率高的资源利用企业发展,提升本市各类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能力。

作者简介:

张通(1996-),男,沈阳大学15财政学生,本项目负责人

李俊达(1996-),男,沈阳大学15旅游管理1班学生,本项目成员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沈阳市环境保护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环境保护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