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集中度与钢铁行业格局

2018-05-30杜立辉王伟伟王发顶北京日盛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船舶经济贸易 2018年5期
关键词:厚板钢带集中度

杜立辉 王伟伟 王发顶 / 北京日盛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钢铁行业是造船行业重要的原材料供给方,行业生产格局和竞争态势的变化对各种钢材产品的价格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会传导到造船价格,因此对其进行分析至关重要。多年以来,业内专家对钢铁行业生产格局和竞争态势的相关分析主要围绕粗钢产量集中度这一指标进行展开。而从产品属性看,钢材是钢铁工业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的最终产品形式,对其集中度的演变进一步加强分析也极为必要,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相关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和结构性矛盾。因此,本文在分析近年来生铁、粗钢、钢材集中度的基础上,重点对2017年“钢材产品集中度”的变化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其现状、特点及原因,进一步对产业状况、市场竞争态势及企业影响力进行探讨,最终给出对策建议。分析过程中,在尽量展现钢材产品全貌的基础上,重点对与造船行业关联度较大的产品尤其是中板、厚板、特厚板、钢管等进行分析。

我国生铁、粗钢、钢材集中度情况

对2015—2017年生铁、粗钢、钢材CR4(CR是Concentration Ratio的简称,CR4是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进行了计算,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生铁、粗钢、钢材集中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2016年末宝武集团的成立对集中度拉升明显。而在生铁、粗钢、钢材三者中,生铁集中度最高,粗钢次之,钢材最低,三者集中度的走势基本平行。这主要是因为三者在产业链环节依次延伸接近客户,产品逐步多元化,尤其是钢材产品,因此钢材相比粗钢与粗钢相比生铁的集中度落差更加明显。

产品集中度变化情况及原因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统称“中钢协”)统计的90家钢铁企业(以下统称“重点企业”),2017年,重点企业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6.22亿吨、6.61亿吨和6.35亿吨,分别占全国的87.44%、79.44%和60.54%(三者之间的落差比CR4更加明显)。其他未纳入统计的钢铁企业统称“非重点企业”。在分析过程中,为保持口径的可比性,重点将2017年数据与2016年进行对比。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更长周期的研究,也参考分析了2007年的部分指标。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钢协相关月报、各钢铁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以及钢铁行业发债企业历年信用评级报告、年度审计报告、募集说明书等公开资料,在分析过程中对相关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尽量多达10年的追溯。

1. 钢材产品集中度的计算

对2016—2017年22种钢材产品CR4进行计算,按2017年CR4由大到小排序(见图2),以传统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极高寡占型(CR4>75%):仅包括铁道用钢材1种;(2)中集中寡占型(35%<CR4<65%):包括电工钢板、特厚板、大型型钢、冷轧薄宽钢带、中板、厚板、热轧薄宽钢带7种;(3)低集中寡占型(30%<CR4<35%):包括热轧窄钢带、镀层板2种;(4)原子型(CR4<30%):包括中厚宽钢带、无缝钢管、涂层板、棒材、钢筋、其他钢材、线材、冷轧薄板、中小型型钢、冷轧窄钢带、焊接钢管、热轧薄板12种。2017年,没有钢材品种属于高集中寡占型(65%<CR4<75%)。整体看,近年来绝大多数钢材产品集中度偏低,且个别产品与2007年相比波动性很大。

2. 钢材产品集中度的变化比较及原因分析

本文在对不同钢材产品集中度的变化比较的基础上,着重选取有代表性且公开数据可得的钢材产品和生产企业,对相应的原因进行探寻。由于企业之间、企业和中钢协之间均在钢材产品名称和统计口径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保证严肃性、科学性与专业性,分析过程中并没有强制统一名称和调整口径,全部以原出处为准,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说明。

(1)极高寡占型(CR4>75%)

2016—2017年,随着国家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持续发展,铁道用材产量由438.26万吨增加到478.63万吨,CR4由76.01%上升到78.95%,相比于2007年的62.02%增幅明显。2017年,重点企业铁道用材产量占全国的77.74%,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鞍钢集团210.26万吨(其中攀钢135.02万吨、鞍钢66.24万吨)、包钢107.18万吨、宝武集团46.41万吨(其中武钢股份44.94万吨)、马钢14.01万吨。由于铁道用材下游客户专属性较强,技术、人才、销售渠道等壁垒较高,设备大型化、运营专业化突出,具有极高的规模经济性,因此成为集中度最高的产品。同时,近年来鞍钢集团的整合也对提升集中度至关重要,并且其2017年产量同比大幅增加了23.84万吨,增量占到全国的59.05%,市场地位“强者恒强”的特征更加显著。

(2) 中 集 中 寡 占 型(35%<CR4<65%)

图1 2015-2017年中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及CR4变化

1)2016—2017年,全国电工钢板产量由904.80万吨增加到1020.20万吨,CR4由63.20%小幅下降到61.78%,相比于2007年的80.33%明显降低。2017年,重点企业电工钢板产量占全国的87.86%,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宝武集团297.35万吨(其中武钢股份168.43万吨)、首钢集团142.91万吨、鞍钢集团98.06万吨、太钢集团91.95万吨。与铁道用材集中度的提升相反,近年来在利润的驱使下,很多企业逐步突破了电工钢板的进入壁垒,使得原有在位者的市场地位不断受到“蚕食”。到2017年,其他重点企业电工钢板产量分别为华菱集团64.83万吨(同比增加22.46万吨,增速最快)、马钢集团57.58万吨、沙钢集团52.97万吨、新钢股份50.09万吨、包钢集团20.81万吨、本钢集团19.77万吨。

2)2016—2017年,重点企业特厚板产量由782.58万吨增长到819.04万吨(全国产量分别为748.72万吨和729.67万吨,低于重点企业,是由于非重点企业采购消耗了重点企业的特厚板进行后续加工所致),CR4由47.94%上升到54.67%(2007年为48.79%)。2017年,重点企业特厚板产量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唐山文丰山川126.46万吨(该公司唯一产品)、河北钢铁128.42万吨(其中舞阳钢铁86.73万吨、唐山钢铁39.10万吨)、沙钢集团114.42万吨、宝武集团74.78万吨(其中鄂钢31.15万吨、韶钢24.64万吨)。上述4家企业2016年产量分别为130.15万吨、127.14万吨、63.61万吨和53.59万吨。2017年,沙钢集团特厚板产量增加了60.83万吨,扣除沙钢之外的其他企业减产24.36万吨,成为集中度上升的最主要原因。其他重点企业特厚板产量分别为南阳汉冶52.99万吨、中信泰富下属的兴澄特钢48.42万吨、鞍钢集团46.33万吨(其中鞍钢45.07万吨)、华菱钢铁下属的湘钢41.20万吨、首钢集团33.64万吨、三明钢铁30.64万吨、新钢股份25.16万吨、南钢集团22.65万吨。

图2 2007年、2016年和2017年22种钢材产品CR4比较

在沙钢集团内部统计口径中,宽厚板(按中钢协统计口径对应特厚板、厚板和中板,下同)是在六大产品序列中属于优势产品,拥有低屈强比高强度厚板、高强度低裂纹敏感性厚板、NV-F960超高强度船板钢、355MPa合金减量型船板钢和690MPa高强韧性钢板等高端产品,其中船板通过八国船级社认证,管线钢应用于包括西气东输二线、中俄石油管线以及陕京三线输气工程等国家大型项目,锅炉容器钢、容器用高强度调质钢已通过权威机构生产许可认证。但受下游用钢行业尤其是造船业不景气影响,2014—2016年价格在6种主要钢材产品序列中下降最大,降幅高达1042元/吨(与之相比最低的冷轧卷板为483元/吨),因此逐年主动减产,到2016年产能利用率仅为60.86%。2017年1-9月,宽厚板价格提升了886元/吨,仅略高于优质线材的860元/吨和热轧卷板的846元/吨,而螺纹钢、热轧卷板和特钢价格上涨均在1000元/吨以上。可以看到,即使是沙钢集团的宽厚板也面临“易跌难涨”的尴尬局面。但由于沙钢集团围绕“沿河、沿江、沿海”的市场战略来建立营销渠道,依托江苏和浙江当地造船企业集中的优势,是唯一一个全部采取直销模式的产品序列,因而即使在价格并未达到最优的情况下,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大幅增加了特厚板产量,促进了集中度的提升。

如果说沙钢集团主动促成了特厚板集中度的提升,兴澄特钢特厚板生产的集中度占比则“被动式”下降。2011年,兴澄特钢三期板材项目全部投产,但“生不逢时”。兴澄特钢内部统计口径下的特钢板(按中钢协统计口径对应特厚板、厚板和中板)虽然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至19.35%,在四大产品序列位居第三(低于合结钢和特钢坯,高于轴承钢),2012年第二,仅次于特钢坯,2013年开始最大。但毛利率始终最低,2012—2016年甚至持续为负,在各个产品序列中始终属于被调整的对象。2017年特厚板产量48.42万吨,同比下降10.83%。

3)2016—2017年, 全 国 大型型钢产量由1549.90万吨下降到1460.70万吨,CR4由47.62%上升到54.35%,但相比于2007年的69.58%均明显降低。2017年,重点企业大型型钢产量占全国的84.82%,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日照钢铁261.41万吨(同比增加43.79万吨,增速最快)、山东钢铁210.21万吨、马钢集团175.13万吨、津西集团147.17万吨。

4)2016—2017年, 全 国 冷 轧薄宽钢带产量由5022.86万吨增加到5270.83万 吨,CR4也 由42.26%小幅下滑到41.61%,相比于2007年的48.12%均有所下降。2017年,重点企业冷轧薄宽钢带产量占全国的84.34%,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宝武集团870.64万吨(其中武钢股份168.65万吨)、鞍钢集团553.98万吨(其中鞍钢370.26万吨、攀钢183.72万吨)、河北钢铁397.04万吨、首钢集团371.41万吨。

三钢闽光中厚板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南钢股份中厚板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5)2016—2017年,全国中板产量由3037.05万吨增加到3487.60万吨,CR4也由38.32%上升到40.25%,相比于2007年的23.55%明显提升。2017年,重点企业中板产量占全国的92.94%,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新武安钢铁554.87万吨(其中普阳321.74万吨、烘熔233.13万吨)、宝武集团384.38万吨(其中武钢股份78.71万吨、鄂钢78.75万吨、八钢57.24万吨、韶钢41.09万吨)、冀南集团255.03万吨(其中文丰188.73万吨、金鼎66.30万吨)、华菱集团242.80万吨(其中湘钢208.58万吨、涟钢34.22万吨)。中板CR4集中度的大幅上升,与近年来宝武集团和冀南集团等的合并贡献明显。其他重点企业中板产量分别为南钢集团230.24万吨、鞍钢集团201.60万吨(其中鞍钢194.64万吨)、敬业钢铁196.46万吨、河北钢铁181.13万吨(其中唐山钢铁100.92万吨、邯郸钢铁50.82万吨、舞阳钢29.38万吨)、山东钢铁136.46万吨(其中莱芜钢铁51.89万吨)、营口中板122.98万吨、新钢集团122.67万吨。

在华菱集团内部统计口径下有7

种主要钢材产品序列,宽厚板是其中之一。2015年,宽厚板价格降幅位列第三,高达920元/吨(仅好于镀层钢板和棒材,降幅在1000元/吨以上),因此销售有所减少。2016年,宽厚板价格升幅在7种主要钢材产品序列中位列第五,为388元/吨(仅好于棒材的292元/吨和钢管的300元/吨);2017年1—9月,宽厚板价格升幅在7种主要钢材产品序列中位列第六,为1195元/吨(仅好于热轧卷板的110元/吨)。与沙钢集团相同,虽然华菱集团宽厚板价格“易跌难涨”,但2016年和2017年1—9月因为战略客户需求增加仍然同比提升了销量。整体看,宽厚板2014年销量仅略微低于热轧卷板,其他年份均为最高,有利于保持其行业主导地位,提升产品集中度。

在三钢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三钢闽光的内部产品统计口径中,包括螺纹钢、中厚板(按中钢协统计口径对应特厚板、厚板和中板)、金属制品和光面圆筋4大类。2009—2017年,中厚板毛利率始终低于综合毛利率,在4大类产品中基本都最低。但作为区域性钢铁企业,尤其是中厚板产品临近消费地,为占领市场,保持行业地位,三钢闽光始终把中厚板作为战略性产品,仅次于占有半壁江山的螺纹钢,收入占比始终在20%左右。类似很多重点企业的“坚守”,保证了中板产品相对稳定的生产格局。

6)2016—2017年,全国厚板产量由2496.47万吨增加到2608.59万吨,CR4由38.32%小幅下降到37.09%,相比于2007年的29.04%均明显提升。2017年,重点企业厚板产量占全国的92.17%,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宝武集团278.06万吨(其中韶钢67.57万吨、鄂钢50.01万吨、八钢22.30万吨)、河北钢铁275.46万吨(其中唐山钢铁140.60万吨、舞阳钢铁75.28万吨、邯郸钢铁59.58万吨)、营口中板218.30万吨、南钢集团195.75万吨。其他重点企业厚板产量分别为华菱集团193.86万吨(其中湘钢191.84万吨)、鞍钢集团133.95万吨(其中鞍钢131.55万吨)、山东钢铁131.43万吨(其中莱芜钢铁70.87万吨)、南阳汉冶123.43万吨、方大集团下属的萍钢114.26万吨。

在南钢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南钢股份的内部统计口径中,中厚板是占比最大的产品序列。2008—2017年,中厚板毛利率基本位于综合毛利率之上,行业优势地位在成本掌控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17年,南钢股份披露了下游客户销售结构,448.54万吨中厚板中,高层建筑、机械制造行业用结构钢135.68万吨,石油、天然气、水电站、核电站等能源行业用钢73.69万吨,船舶及海工用钢63.57万吨,工程结构用普板61.13万吨。

图3 2010-2017年重庆钢铁板材和热卷销量及价格

在重庆钢铁的内部统计口径中,主要分为热卷和板材(按中钢协统计口径对应特厚板、厚板和中板)两大类,而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板材之中的船板尤其积累了较强的品牌优势,普通、高强度船板及超高强度船体结构用钢板获九国船级社的认证。但2010—2016年,受行业不景气和搬迁调整等因素影响,板材销量出现较大波动,2016年大幅下降为35.86万吨。2017年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和内部调整整顿,板材销量快速提升到249.14万吨,实现了“强势回归”。

因此,在近年来以宝武集团和河北钢铁等为代表的重组、以营口中板和南钢集团等为代表的集中于专精产品、以及以重庆钢铁等为代表的“强势回归”三种“力量”共同作用下,使得厚板产品保持了相对良好的竞争态势。

7)2016—2017年, 全 国 热 轧薄宽钢带产量由5592.55万吨下降到5491.10万 吨,CR4由33.10%小 幅提升到35.23%,但相比于2007年的66.43%均下降明显。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在“旺盛”的需求带动下,尤其是在“四万亿”投资期间,不少钢铁企业越过相对较低的进入壁垒,大量上马热轧薄宽钢带生产线。2017年,重点企业热轧薄宽钢带产量占全国的60.88%,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宝武集团985.63万吨(其中武钢股份225.71万吨)、河北钢铁349.70万吨、港陆钢铁302.67万吨、鞍钢集团296.37万吨(其中鞍钢256.22万吨、攀钢41.88万吨)。宝武集团和鞍钢集团等少数几个主要生产企业之间整合带动的合计产量增速始终不及全国整体产量增速。

(3) 低 集 中 寡 占 型(30%<CR4<35%)

1)2016—2017年,全国热轧窄钢带产量由5499.13万吨大幅下降到4459.64万吨,CR4由30.33%上升到32.65%,相比于2007年的22.77%明显提升。2017年,重点企业热轧窄钢带产量占全国的56.86%,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瑞丰钢铁586.82万吨、建龙重工332.48万吨、天柱钢铁277.75万吨、津西钢铁258.88万吨。其他产量较高的企业为新武安钢铁下属的文安钢铁201.70万吨、河北钢铁166.31万吨(2007年为全国最高的429.02万吨)、天钢129.17万吨、天冶115.08万吨(2016年为263.75万吨)、中天钢铁102.54万吨。

因为热轧窄钢带主要生产企业仅有发债企业中的中天钢铁数据可得,故以其为例进行分析。2013年和2014年,合金带钢在中天钢铁4个主要钢材品种中售价最低,但2015年和2016年逐步反转,尤其是2016年达到2607元/吨,比螺纹钢明显高出191元/吨,逐步接近合金管坯和优线。因此带动合金带钢销量大幅提升,2016年为96.14万吨,相比2013年增长39.90%,成为增速最快的产品,比公司整体销量增速高出30.28个百分点。由此看到,近年来某种程度上被有的企业视为“鸡肋”的热轧窄钢带依靠以中天钢铁等为代表的若干企业的产能扩张实现了集中度提升。

2)2016—2017年, 全 国 镀层板产量由5234.81万吨小幅增加到5262.99万 吨,CR4也 由31.28%小幅上升到31.91%(2007年为31.47%)。2017年,重点企业镀层板产量占全国的46.05%,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宝武集团792.41万吨(其中武钢股份162.45万吨)、河北钢铁375.91万吨、首钢集团331.34万吨、鞍钢集团179.65万吨(其中鞍钢107.56万吨、攀钢72.09万吨)。其他主要重点企业产量分别为本钢集团168.81万吨、马钢集团161.96万吨、酒钢集团52.52万吨、沙钢集团41.65万吨。因为镀层板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基本由国有企业主导,与热轧窄钢带形成鲜明的对照。

(4)原子型(CR4<30%)

1)2016—2017年, 全 国 中 厚宽钢带产量由13077.86万吨小幅增长到13779.55万吨,CR4由25.99%小幅提升到29.72%(2007年为27.83%)。2017年,重点企业中厚宽钢带产量占全国的90.17%,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日照钢铁1157.12万吨、宝武集团1107.14万吨(其中武钢股份492.22万吨)、鞍钢集团969.62万吨(其中鞍钢673.28万吨、攀钢296.34万吨)、纵横钢铁861.67万吨、。其他主要重点企业产量分别为河北钢铁695.82万吨、首钢集团649.14万吨、沙钢集团635.77万吨、建龙重工573.79万吨、新武安集团536.50万吨(其中普阳273.17万吨、新金266.17万吨)、唐山国丰461.94万吨、本钢集团457.20万吨。作为产量排名第二的钢材品种,中厚宽钢带市场需求巨大,不同类型和所有制的企业均广泛生产,竞争相对充分,市场格局基本稳定。以日照钢铁为例,能达到中厚宽钢带第一的地位,与其持续不断地在追求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目标下进行产能扩张息息相关。2013年,日照钢铁与奥地利Siemens-VAI公司签订了“无头带钢(简称ESP)生产线”引进合同,到2016年ESP生产线全部达产达效,成为公司第二大主打产品类别,并且毛利率最高。2017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上升,毛利率继续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图4 2007年、2016年和2017年钢材产品不同集中度区间产量

2)2016—2017年, 全 国 无 缝钢管产量由2527.06万吨小幅增加到2610.09万吨,CR4由24.52%小幅提升到27.89%(与2007年的27.91%基本持平)。2017年,重点企业无缝钢管产量占全国的37.94%,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天津钢管251.71万吨、华菱集团178.76万吨(其中衡阳钢管123.98万吨、锡钢54.79万吨)、宝武集团155.23万吨(其中宝钢股份72.39万吨)、包钢集团142.28万吨。在4家主要钢管生产企业中,宝钢股份虽然整体实力极强,但钢管在整个公司始终不属于战略产品,且近年来重要性逐步弱化,收入占比在2017年仅为3.65%,毛利率显著低于公司整体水平;华菱钢铁和宝钢股份的钢管产品虽然占比稍高,但均受下游客户需求影响较大,毛利率呈现大幅波动,也分别低于各自公司的综合毛利率;生产规模最大的天津钢管虽然钢管产品收入占到半壁江山,毛利率也相对稳定,但近年来其他业务盈利能力不强使得整体经营形势不佳,尤其是由于主要投资项目失败等原因,在2016年合计发生资产减值损失7.75亿元而出现净利润巨额亏损18.25亿元。从细分行业看,近年来钢管行业始终利润微薄,4家企业由于诸多不同的原因均没有能力和动力进行产能扩张,行业内其他企业基本也“维持现状”。因此,钢管行业尤其是无缝钢管行业基本发展“平庸”,各个企业都采取了平衡发展的策略,始终保持了市场格局的相对“稳态”。

4)2016—2017年,全国棒材产量由6340.60万吨增长到6806.66万吨,CR4由17.92%小幅上升到17.99%(2007年为16.84%)。2017年,重点企业棒材产量占全国的54.49%,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中信泰富421.15万吨(其中兴澄237.05万吨、新冶钢184.09万吨)、沙钢集团295.26万吨、河北钢铁284.24万吨、津西钢铁223.93万吨。棒材作为产量排名第四的钢材品种,与中厚宽钢带类似,由于市场需求巨大,不同类型和所有制的企业均广泛生产,近年来竞争格局也基本稳定。

5)2016—2017年, 全 国 其 他钢材产量由2530.35万吨小幅增长到2585.91万吨,CR4由16.81%小幅上升到17.54%,相比于2007年的6.96%上升明显。2017年,重点企业其他钢材产量占全国的18.32%,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龙腾钢铁225.98万吨、元立钢铁111.87万吨、太钢集团91.09万吨、宝武集团24.78万吨。

6)2016—2017年, 全 国 线 材产量由13197.22万吨小幅下降到12973.38万吨,CR4由15.49%小幅提升到16.51%,但相比于2007年的19.79%均有所下降。2017年,重点企业线材产量占全国的64.29%,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沙钢集团941.31万吨(其中沙钢本部597.09万吨、河南永钢344.21万吨)、方大钢铁451.38万吨(其中萍钢318.76万吨、方大特钢64.63万吨)、河北钢铁393.73万吨、三明钢铁355.02万吨。其他主要重点企业产量分别为裕华钢铁338.71万吨、华菱集团318.76万吨、宝武集团298.09万吨、中天钢铁292.52万吨。线材作为产量排名第三的钢材品种,与钢筋的客户基本重叠,因此竞争格局走势也极为类似。

7)2016—2017年, 全 国 冷 轧薄板产量由3350.85万吨小幅减少到3277.31万吨,CR4由9.14%小幅提升到9.55%,但相比于2007年的16.58%均下降明显。2017年,重点企业冷轧薄板产量占全国的12.40%,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新武安集团101.96万吨、鞍钢集团89.50万吨、宝武集团70.71万吨、天冶50.86万吨。与涂层板类似,冷轧薄板下游客户的需求相对小批量多元化,相应产能绝大部分集中于非重点企业。

8)2016—2017年,全国中小型钢材产量由4592.57万吨小幅增长到4612.84万吨,CR4由8.32%小幅提升到9.12%,相比于2007年的4.26%均有不同程度提升。2017年,重点企业中小型钢材产量占全国的11.24%,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津西钢铁226.62万吨、天柱钢铁115.56万吨、龙腾钢铁34.29万吨、山东钢铁44.41万吨。

9)2016—2017年, 全 国 冷 轧窄钢带产量由1098.50万吨小幅下降到864.22万吨,CR4由2.37%明显提升到8.46%,但仍低于2007年的11.24%。2017年,重点企业冷轧窄钢带产量占全国的8.64%,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瑞丰钢铁59.95万吨、宝武集团8.61万吨、新余钢铁2.28万吨、太钢集团2.30万吨。

10)2016—2017年,全国焊接钢管产量由5418.61万吨小幅降低到5317.12万 吨,CR4由2.82%小幅增加到3.02%,相比于2007年的2.40%均有所提升。2017年,重点企业焊接钢管产量占全国的3.24%,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宏升钢铁107.86万吨、宝武集团34.13万吨、建龙重工12.49万吨、新武安集团6.31万吨。

11)2016—2017年,全国热轧薄板产量由956.81万吨小幅增长到990.89万吨,CR4由3.60%降低到1.88%(2007年 为 3.16%)。2017年,重点企业热轧薄板产量占全国的1.99%,前4家企业及产量分别为宏升钢铁11.66万吨、宝武集团3.42万吨、华菱集团2.51万吨、本钢集团0.99万吨。热轧薄板集中度排位最低是由于重点企业基本将其作为中间产品继续进行深加工而不对外销售所致。

建议

对比产品集中度的变化,可以看到2017年相比于2016年有18个品种实现了提升,但相比2007年仅仅有11个实现了提升。这一方面是主导生产企业市场控制力增强所致,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2017年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下部分产品总体产量下降所致。因此,未来集中度提升的基础尚不稳固,需要持续加强政策指导并强化落实。为了分析钢材产品集中度的变化原因,进一步计算了不同集中度区间的钢材产品产量情况,如图4所示。

在当前阶段,中国钢材产品集中度仍旧表现为“高端产品高集中度、低端产品低集中度”的特点:CR4<30%的钢材产品产量始终占绝对比重,2007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57.39%、55.37%和55.46%;CR4在30%—40%的钢材产品2007年、2016年和2017年占比分别为 30.25%、33.10%和 32.60%;CR4>40%的钢材产品2007年、2016年和2017年占比分别为12.36%、11.53% 和 11.94%。2017年 CR4<30%的10种钢材产品中,重点企业产量占全国最高的仅为21.60%,最低仅为1.88%,在10%—20%的为5种,低于10%的为4种。

由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集中度高,但是其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较小;而集中度低的产品相对来讲是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和进入门槛的产品类别,但是其占到全国钢材产量的绝大部分,尤其是部分产品非重点企业占比极高,在很大程度上更加不利于达成发展共识,形成行业合力。虽然非重点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属于向重点企业(包括相关经销商)购买产品后进行后续加工,属于统计口径之中的“重复材”,但整体反应出的行业深层次、结构性发展风险始终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的根本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拉动对棒材、

钢筋、线材等低集中度钢材品种的需求,在这种现状之下,未来产业集中度取得较大提升需要付出更多、更大、更艰苦的努力。企业应在不断增强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汲取国际性的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资源,实现集中化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以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为中心内容的内部集中化和以扩大规模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中心内容的外部集中化。在不同时期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集中化发展道路的侧重点会有所区别,但都是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因此,各家钢铁企业应从现实出发,充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始终以提升行业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并最终保持较高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为出发点,进行产品线规划和调整。同时,应注重在产品大类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不同规格、品种、型号等钢材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并在此过程中做到三结合:市场细分与战略重点(含重点客户、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等)结合、市场细分与管理会计结合(实行责任会计,以客户和产品为实体建立责任中心,单独进行核算,评价其效益)、市场细分与定价策略(根据市场占有率目标确定价格策略、根据不同客户采用不同定价政策、对重点客户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价格策略)结合。最终,在成本与价格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市场势力,逐步控制定价权,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好优势地位,抓住更佳发展机遇,更有能力服务于造船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而对造船行业来讲,也应从钢材产品集中度的变化“参透”钢铁行业的生产格局和竞争态势,行业之间共同携手,塑造和谐、平衡、美好的产业生态链。★

猜你喜欢

厚板钢带集中度
CVT钢带轴向偏斜机理及对钢带失效的影响
热轧65Mn宽钢带扁卷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钢结构厚板及中厚板的焊接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2019钢带质量控制技术研讨会”召开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业务集中度与再保险需求研究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卡帝仕·至尊钢带手表
近36年昌都市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
厚板铝合金MIG+TIG双枪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