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铋/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性能

2018-05-30吴继明封莹莹蔡可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8年2期
关键词:硼氢化丙烯酰胺碳化

吴继明,杨 磊,王 轩,吴 婧,李 松,封莹莹,蔡可迎

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 221018

对硝基苯酚(4-NP)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由于4-NP能溶于水,并且比较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所以危害较大[1]。4-NP的还原产物对氨基苯酚(4-AP)的毒性较低,且4-AP在环境中容易被降解,因此将4-NP还原为4-AP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2]。此外4-AP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还可以用于制备对乙酰氨基酚、乙酰苯胺和非那西丁等解热镇痛药。有催化剂存在时,硼氢化钠(钾)很容易将水中的4-NP还原为4-AP。常用的催化剂多以贵金属(如金、银、钯、铂等)作为活性组分,但使用贵金属成本较高,无法推广[1-7]。一些非贵金属如铜[8]、镍[6]、钴[9]、铋[10]也可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负载金属常用的载体有硅胶[11]、水凝胶[12]、四氧化三铁[8]等。活性炭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载体,但其亲水性不好,应用范围有限。氮掺杂碳材料(NC)具有较好的亲水性,适用于水相中的反应。NC中的N原子能与金属配位,有利于金属颗粒在碳材料中均匀分布[13]。笔者以廉价易得的葡萄糖、聚丙烯酰胺为原料,以纳米碳酸钙为致孔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NC,即先水热再高温碳化。然后以NC为载体、以铋为活性组分制备了Bi/NC催化剂,并以硼氢化钾还原4-NP为模型反应考察了Bi/NC催化剂的性能。铋是一种“绿色”金属,铋及其化合物基本无毒[14],因此以铋为活性组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葡萄糖、纳米碳酸钙、聚丙烯酰胺、五水硝酸铋,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4-NP,分析纯,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硼氢化钾(95%),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去离子水,自制。

UV-55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Ultima IV型X-射线衍射仪(XRD),日本理学株式会社;Escalab 250Xi型光电子能谱仪(XPS),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称取8 g葡萄糖、3 g聚丙烯酰胺和4 g纳米碳酸钙放入100 mL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将物料倒入100 mL的水热釜中,并置于烘箱中,在200 ℃下反应8 h,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3遍,在烘箱中于80 ℃下干燥2 h。将干燥后的固体放入瓷舟中,置于管式炉中碳化,2 h升温至800 ℃并保温2 h。自然冷却到室温,用稀盐酸洗涤2遍,除去碳酸钙,再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的NC记为NC-800-3,其中800为碳化温度,3为加入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改变碳化温度和聚丙烯酰胺加量可得不同的NC。称取0.07 g五水硝酸铋放入100 mL烧杯中,先用少量稀硝酸溶解,再加20 mL水配成溶液。将1 g NC-800-3加入硝酸铋中,搅拌30 min使物料混合均匀。然后向硝酸铋溶液中滴加10 mL浓度为0.5 mol/L的硼氢化钾溶液,滴加完毕搅拌1 h,抽滤。将得到的固体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在80 ℃下干燥4 h,得到铋负载量为3%的催化剂,记作Bi/NC-800-3。用不同的NC按照同样的方法,制备一系列的催化剂。

用XRD测定催化剂的物相,铜靶Kα射线(λ=0.154 18 nm),工作电压为40 kV,工作电流为40 mA。采用XPS测试样品表面元素的含量。

1.2.2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量取100 mL浓度为2 mmol/L的4-NP水溶液倒入250 mL烧杯中,加入0.03 g催化剂。将烧杯放置在水浴锅中,控制温度为30 ℃,开动磁力搅拌器。然后加入0.45 g硼氢化钾(硼氢化钾与4-NP的物质的量比为40∶1)搅拌,取样,同时开始计时,定时取样。在碱性条件下4-NP为黄绿色,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00 nm,而4-AP的最大吸收波长约为300 nm。随着反应的进行,4-NP逐渐被还原为4-AP,物料的颜色逐渐变浅,物料在400 nm处的吸光度逐渐降低,在300 nm处的吸光度逐渐升高[3]。因此可用紫外-红外分光光度计监测反应进程。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回收催化剂,用水洗涤后重复使用,并测其重复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表征

NC和催化剂的XRD谱图如图1所示。NC和所有催化剂的谱线在2θ值为20°~30°时有1个宽的衍射峰,表明此材料为多孔无定形材料[13]。与NC的谱线相比,3种催化剂的谱线在27.0°、37.8°和39.5°处出现新的衍射峰,分别为铋的(012)、(104)和(110)晶面衍射,与标准卡片(JCPDF No. 44-1246)中的铋晶体衍射峰一致[10]。这一结果表明金属铋成功负载在NC中,且有一定的聚集,形成了晶粒。

3种掺N量相同的催化剂的XPS谱如图2所示。催化剂中含有C,O,N,Bi 4种元素,表明氮元素已经成功掺杂进碳材料,铋也被成功负载。根据图2可计算出,碳化温度分别为700,800,900 ℃的催化剂中总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84%、9.81%和5.70%。说明700 ℃碳化时N掺杂量最大,其次是800 ℃,900 ℃碳化时效果最差,即温度越高,N掺杂量越少。对N 1s谱线分峰可得N的3种掺杂形式即吡啶N、吡咯N和石墨N的比例[15],进一步计算出3种形式的N在催化剂中的含量,结果见表1。Bi/NC-800-3催化剂中石墨N含量最多;Bi/NC-700-3中虽然总N含量较高,但是以吡啶N为主,石墨N比例不高;Bi/NC-900-3中石墨N占总N的比例最高,但总N含量较低,所以石墨N含量不高。

图1 NC和催化剂的XRD谱

图2 催化剂的XPS谱

催化剂吡啶N吡咯N石墨N总NBi/NC-700-35.091.762.989.84Bi/NC-800-33.201.425.199.81Bi/NC-900-31.810.503.395.70

2.2 催化剂的性能

首先考察了3种催化剂对硼氢化钾还原4-NP的活性,结果见图3。由于在反应过程中硼氢化钾大大过量,所以此反应可以看作拟一级反应。反应物料在400 nm处的吸光度和4-NP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吸光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3]:

ln(A/A0)=ln(c/c0)=kt

式中,t为反应时间,min;k为反应速率常数,min-1;A为t时刻的吸光度;A0为初始吸光度;c为t时刻的浓度,mol/L;c0为初始浓度,mol/L。

用ln(A/A0)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根据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出反应速率常数。根据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可以比较催化剂活性的高低。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催化剂活性越高。由图3可知,800 ℃碳化的催化剂NC-800-3的活性最高。催化剂活性的高低与催化剂中石墨N的含量密切相关。由XPS表征结果可知,NC-800-3中N的含量较高,所以其活性也较高。这与文献的结果一致[15]。

图3 不同碳化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

进一步考察了聚丙烯酰胺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见图4。由各拟合直线的斜率计算得到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63 min-1(Bi/NC-800-1)、0.71 min-1(Bi/NC-800-2)、0.86 min-1(Bi/NC-800-3)和0.90 min-1(Bi/NC-800-4)。

图4 不同聚丙烯酰胺用量催化剂的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酰胺用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也提高。这是由于增大聚丙烯酰胺用量可提高催化剂中N的掺杂量,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是聚丙烯酰胺的用量为3 g和4 g时催化剂的活性差别不大,这说明氮掺杂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过量的聚丙烯酰胺会分解。

最后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性。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回收催化剂,用水洗涤3遍后重复使用,结果见图5。随着催化剂循环次数的增加,其活性逐渐下降,但降幅较小,说明催化剂活性较稳定。催化剂活性缓慢下降的原因是催化剂颗粒较细,分离过程会损失一部分,导致活性下降。

图5 催化剂的重复性

3 结论

1)以葡萄糖为碳源、聚丙烯酰胺为氮源、碳酸钙为致孔剂,采用两步法制得N掺杂碳材料NC。碳化温度越高NC中总N含量越低,石墨N的比例越高。800 ℃碳化制备的NC中石墨N含量较高。

2)以NC为载体负载铋得到Bi/NC催化剂,该催化剂对硼氢化钾还原4-NP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好的重复性。

[1] 王珍珍,翟尚儒,翟滨,等. 基于对硝基苯酚还原模型反应的纳米金催化材料 [J]. 化学进展,2014,26(2/3):234-247.

[2] PENG Y H, LEBG W G, DONG B, et al. Bottom-up prepar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mesoporous silica composite nanotubes as a catalyst for the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 2015, 36(7): 1117-1123.

[3] LI Y Z, CAO Y L, XIE J, et al. Facile solid-state synthesis of Ag/grapheme oxide nanocomposites as highly active and stable catalyst for the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J].CatalysisCommunications, 2015, 58: 21-25.

[4] GUPTA V K, YOLA M L, EREN T, et al. Catalytic activity of Fe@Ag nanoparticle involved calcium alginate beads for the reduction of nitrophenols [J].JournalofMolecularLiquids, 2014, 190: 133-138.

[5] ZHENG Y Y, SHU J X, WANG Z H. AgCl@Ag composites with rough surfces as bifunctional catalyst for the photooxidation and catalytic reductionof 4-nitrophenol [J].MaterialsLetters, 2015, 158: 339-342.

[6] DONG Z P, LE X D, DONG C X, et al. Ni@P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modified fibrous silica nanospheres as highly efficient and recoverable catalyst for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and hydrodechlorination of 4-chlorophenol [J].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 2015, 162: 372-380.

[7] PANDEY S, MISHRS S B. Catalytic reduction ofp-nitrophenol by using platinum nanoparticles stabilized by guar gum [J].CarbonhydratePolymers, 2014, 113: 525-531.

[8] TANG M Y, ZHANG S, LI X X, et al. Fabrication of magnetically recyclable Fe3O4@Cu nanocomposites with high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reduction of organic dys and 4-nitrophenol [J].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 2014, 148(3): 639-647.

[9] MA H Y, Wang H T, Wu T, et al. Highly activ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derived cobalt nano-catalysts forp-nitrophenol reduction [J].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 2016, 180: 471-479.

[10] 周颖梅,徐阳,周慧敏,等.Bi/Fe催化硼氢化钠还原水中对硝基苯酚[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11):1-4,34.

[11] DU X Y, HE J, ZHU J, et al. Ag-deposited silica-coated Fe3O4magnetic nanoparticles catalyzed reduction ofp-nitrophenol [J].AppliedSurfaceScience,2012,258(7):2717-2723.

[12] SAHINER N, KAYNAK A, BUTUN S. Soft hydrogels for dual use: template for metal nanoparticle synthesis and a reactor in the reduction of nitrophenols [J].JournalofNon-CrystallineSolids, 2012, 358(4): 758-764.

[13] 刘振宇. 新型多孔碳材料的合成与其应用研究 [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3.

[14] 李玉鹏,刘春艳,吴绍华,等. 金属铋制备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湿法冶金,2007,26(3):118-122.

[15] 徐旋. 氮掺杂负载的纳米钯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D]. 杭州:浙江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硼氢化丙烯酰胺碳化
弯曲荷载对单掺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硼氢化钾对含砷废渣处理的实验研究
No.10 苹果要求供应商去碳化,100%使用清洁能源
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汞和硒含量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硼氢化钾浓度对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硒、汞的影响
一种聚乙烯/碳化废旧橡胶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儿茶酚硼烷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