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ntacam系统检测角膜曲率和高度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

2018-05-29葛瑞春王召格赵海霞关文英王瑞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圆锥曲率灵敏度

葛瑞春,王召格,赵海霞,申 颖,关文英,王瑞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视眼治疗中心,呼和浩特 010050)

圆锥角膜是一种非炎性的角膜前凸性病变,因眼压变化导致角膜形态变化,可引起近视散光及视力下降[1]。圆锥角膜如能及时进行诊治,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同时可有效避免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出现并发症,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目前,角膜地形图是诊断圆锥角膜的最主要方法,但易受泪膜、眼表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漏诊及误诊[2]。近年来,Pentacam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集角膜测厚、角膜前后表面地形测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分析系统,可通过摄像机旋转摄像在重要的区域——角膜中心获得较多的测量点,计算角膜、前房等各种测量值,准确度高[3]。现通过Pentacam系统测量角膜前后曲率和高度,分析其对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2月该院诊治并经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确诊的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18例18眼(临床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21例21眼(亚临床组);排除眼部外伤及手术史,角膜病史患者。并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近视或散光史患者作为对照组,36例36眼,患者球镜小于7.00 D,柱镜小于4.00 D,排除接受过配戴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患者。

1.2诊断标准 使用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和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参照Rabinowitz诊断标准对临床期及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进行诊断。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标准:有近视、散光病史;矫正视力小于1.0;裂隙灯检查至少出现角膜基质变薄、锥状向前膨隆、Fleischer环、Vogt 线、上皮或上皮下瘢痕等1项阳性体征;角膜地形图检查示角膜前表面中央屈光度大于47 D,双眼角膜中央前表面屈光度差值大于1 D[4]。临床前期圆锥角膜诊断标准:裂隙灯检查无典型圆锥角膜体征,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中央的屈光度大于46.5 D ,检查提示圆锥角膜1期[5]。

1.3检查方法 由同一位高年资技术人员采用Pentacam 眼前节分析系统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每眼至少检测3次,选取重复性较好的结果作为最终检测结果。

1.4角膜曲率及高度参数 选取6个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高度参数进行比较,角膜前表面4 mm内最大曲率(MaxP4A);角膜后表面4 mm内最大曲率(MaxP4P);角膜前表面5 mm内在最佳配适球镜上的最大高度(MaxAE5);角膜前表面5 mm 内在最佳配适球镜下的最大高度(MaxAD5);角膜后表面5 mm 内在最佳配适球镜上的最大高度(MaxPE5);角膜后表面5 mm 内在最佳配适球镜下的最大高度(MaxPD5)。

2 结 果

2.13组研究对象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结果比较 临床组、亚临床组患者各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高度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3组研究对象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3组研究对象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ROC曲线 临床组与亚临床组患者AUC较高,说明其诊断准确性较高。见表2。

表2 3组研究对象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ROC曲线

注:*表示拒绝原假设AUC=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才有诊断价值

2.3各项参数诊断界值、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通过ROC曲线计算各项参数的诊断界值、灵敏度、特异度。见表3。

表3 各项参数诊断界值、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3 讨 论

圆锥角膜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致盲性眼病,患者早期表现为近视及散光度数进行性加深,如不及时治疗可致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后期治疗难度较大,且增加经济负担,可见圆锥角膜及早诊治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圆锥角膜患者受眼内压影响造成角膜前后表面改变明显,随患者角膜基质变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也会出现相应变化,因此通过检测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变化对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6]。圆锥角膜早期常规的裂隙灯及角膜曲率仪检测并无明显异常,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根据角膜前表面镜面反射角度计算角膜曲率值成为临床诊断圆锥角膜最常用的方法。但角膜地形图测量时,同一位点的角膜曲率值会因测量方向和参考点的轴位不同而不同,导致结果不唯一;同时受检测范围限制,角膜地形图检测的重复性较差,使其对亚临床期的圆锥角膜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8]。

Pentacam系统是基于Scheimpflug光学成像原理设计的眼前节分析系统,可以360°旋转式扫描,迅速采集图像并产生25 000个真实高度点,不受轴位、角膜顶点等影响,更佳准确测量角膜表面高度,且经计算的角膜曲率值是唯一的,避免角膜地形图受视轴和方位影响导致的多种结果[9]。Pentacam系统的精确性对圆锥角膜的诊断和分期更准确。本研究应用Pentacam系统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角膜曲率和高度的检测,在6项曲率与高度参数的比较,临床期与亚临床期患者的MaxP4A、MaxP4P、MaxAE5、MaxAD5、MaxPE5、MaxPD5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6项参数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圆锥角膜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说明随圆锥角膜病情的发展,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高度也升高。

ROC曲线分析是评估参数指标对疾病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工具,AUC越接近1表明诊断准确性越高,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MaxP4A、MaxP4P、MaxAE5、MaxAD5、MaxPE5、MaxPD5指标显示,临床组及亚临床组圆锥角膜各项指标参数AUC均接近于1,表明各项参数对圆锥角膜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临床组圆锥角膜的诊断准确性较亚临床组圆锥角膜的诊断准确性更高。本研究应用ROC曲线计算临床组及亚临床组圆锥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高度参数的诊断界值、灵敏度、特异度,显示患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在0.9以上,其原因在于临床组与对照组的相关数据不连续,导致临床组患者各项参数经ROC曲线分析得出多项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为1.000,与张雪等[10]研究结果一致。比较临床组与亚临床组各项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表明,虽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但临床组各项参数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亚临床组,说明各项参数可有效区分正常角膜和亚临床组圆锥角膜,但与诊断临床组圆锥角膜相比,有效性下降。

综上所述,Pentacam系统可准确检测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高度参数,且各项参数对圆锥角膜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有效准确诊断临床期及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且可获得区别临床期及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界值,对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继续收集圆锥角膜的相关数据,扩大样本量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漫,孙荔,刘永珍,等.Pentacam眼前节分析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纵览,2015,39(6):391-393.

[2]尹奕,王欣,仲燕莹,等.Pentacam 系统角膜后表面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作用[J].眼科,2009,18(3):186-190.

[3]SERDAROGULLARI H,TETIKOGLU M,KARAHAN H,et al.Prevalence of keratoconus and subclinical keratoconus in subjects with astigmatism using pentacam derived parameters[J].J Ophthalmic Vis Res,2013,8(3):213-219.

[4]杜显丽,陈敏,马玲,等.Pentacam及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在可疑圆锥角膜的诊断特点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2,35(4):323-329.

[5]徐艺,戴锦晖,褚仁远,等.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各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9,27(3):229-233.

[6]MUFTUOGLU O,AYAR O,OZULKEN K,et al.Posterior corneal elevation and back difference corneal elevation in diagnosing forme fruste keratoconus in the fellow eyes of unilateral keratoconus patients[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3,39(9):1348-1357.

[7]范雯.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眼前节影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0(2):176-179.

[8]安阳,郑春晖,何伟,等.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散光患者中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3):517-519.

[9]马伯平.Pentacam系统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9-21.

[10]张雪,胡琦,康杨,等.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早期圆锥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高度的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6):496-499.

猜你喜欢

圆锥曲率灵敏度
一类双曲平均曲率流的对称与整体解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带平均曲率算子的离散混合边值问题凸解的存在性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面向复杂曲率变化的智能车路径跟踪控制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