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城区老年人健身休闲行为调查

2018-05-26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苏州市苏州公园

徐 芳

(苏州市职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104)

“休闲”一词早在马克思著作中就有所注释。马克思认为,休闲是非创造生产价值的人类行为,是使人类身心愉悦的一种业余生活。健身是指以体育或游戏为手段,以促进人类健康为目的的一种身体活动形式。本研究中所提及的健身休闲行为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放松身心的一系列活动。

民政部8月3日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 086 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 003 万人,占总人口的10.8%[1]。中国成为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已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身心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社会医疗资源等各方面的使用,尤其是在中国,养老体系还不是很成熟的前提下,现在不仅是两个年轻人负责4个老年人,很多情况是4个老年人在负责两个“第三代”,很大程度上,老年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两个乃至多个家庭的生活质量[2]。苏州,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准超大”城市,借助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已经成为国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其居民的平均寿命更是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因此,老年人的休闲方式值得总结和推广。苏州公园(简称大公园)占地约3公顷,虽经几经修整历经沧桑,但仍保持了建园初期形成的法国式花园与中国自然山水交融的风格,免费开放,已成为苏州老年人的聚集地。因此,对其老年人的休闲调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在苏州市大公园活动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通过Internet网,中国知网查阅了有关体育休闲方法的文献资料,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问卷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思路[2]。

2) 问卷调查法:对在大公园内的老年人说明来意后,随机发放问卷,老年人大多十分热情地配合,并非常认真地完成问卷,有不清楚的地方还向我们能询问,一共发放问卷252份,回收252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6%。其中男性老年人132人,女性老年人108人。

3) 访谈法:调查问卷后,在大公园里随机和一些老人进行了“闲聊”,家长里短中了解一些老年人的经历和阅历,丰富了本研究的资料。

4)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做出对应的图表。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参加休闲体育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男性比例稍高,这可能与女性老年人要分担一定家务和大公园环境有关。大公园内设有茶室、休闲钓鱼和健身道,深受男性老年人的青睐。从年龄段分布来看,男性集中在60岁以上,70岁以上的比例更大些,而女性年龄段的分布相对平均,这与我国目前的退休机制有关[3]。小于60岁的男性基本上还在上班,只有个别特殊工种和工人才可以提前退休。性别和年龄比例见图1。

图1 休闲体育老年人性别和年龄比例

据统计,截至2016年,苏州平均退休工资为2 620 元。而来大公园休闲的老年人退休工资比较集中在2 000~4 000 元,结合问卷了解到:退休金2 000 元以下的老人,基本自己交社保或是个体劳动者;退休金2 000~4 000的老人,大部分是企业退休职工;4 000 元以上的多是事业单位的职工。因而,来大公园体育休闲的绝大多数是有退休工资的,他们衣食无忧,才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见图2。

图2 退休工资情况

2.2 参加休闲体育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分析

2.2.1 到达大公园的交通方式分析

老年人的交通方式都很环保,以徒步和公交为主,步行的大都居住在大公园附近,骑车的一般是因为接送孩子或是要办其他事情的,乘公交或地铁的老人离大公园比较远,但由于对大公园有着深厚的感情或是和老朋友相约等因素,还是定期到大公园休闲或锻炼,由于苏州公共交通比较发达,地铁站台和公交车站离大公园都不远,而且老年人有免费乘车卡,因此好多老年人也喜欢来这里,详见表1。

2.2.2 老年人每周来公园的频率和停留的时间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高达60%的老年人每天都来大公园,像年轻上班一样“制度化”;而且年龄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只有15%的老年人每周来大公园少于3次,访谈得知,他们不能每天都来的原因大多因为要到别的城区照看孙辈而无法前来。从停留时间上看[4],大多数老年人在公园要待上半天时间,早上去的就待到中午,下午去的就待到傍晚,平均要2~3个小时,这说明苏州的老年人对体育休闲这一方式需求很大;同时也说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相对单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公园已经成为一些老年人的精神依托。

表1 到达大公园的交通方式

2.2.3 大公园内老年人健身休闲目的

苏州市大公园不仅地理位置好,设施也相对齐全,有健身步道、小型广场,还有儿童游乐场,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活动,或聊聊天或吹拉弹唱展现自己的特长。因此,大公园从早上9点以后就热闹起来,持续到下午5点左右,苏州老年人健身休闲目的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健康是老年人第一关注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选择“打发时间”这一项的,他们可能本身没什么特长和喜好,在家又觉得无聊,只能习惯性地出来走走,这种情况发生在刚退休的老年人身上比较多,他们刚刚离开工作岗位,难免有些失落[5]。

表2 苏州老年人健身休闲目的

2.2.4 健身休闲活动类型分析

参照研究文献,健身休闲分为:纯健身的类型(慢跑或走,广场舞,太极等);交流活动(喝茶聊天,带着孙辈与人交流等);益智活动(下棋,看报,听广播等)和怡情活动(作画,演奏乐器,钓鱼等)。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苏州城区的老年人休闲活动类型丰富多样,纯健身的类型并不多,多数老年人都选择两种以上的休闲类型。由于大公园内设施齐全,能满足不同爱好的老年人需求:早上的大公园,比较安静,老人们以喝茶聊天为主,有放着轻音乐打太极的,也有下棋的,很是悠闲;9点左右大公园内就热闹起来,儿童乐园开门了,一批带着孙辈的老年人涌入公园,各种形式的舞蹈也散布在大公园的各个角落[6-8]。

3 结论与建议:

1) 苏州大公园的设施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健身休闲的需求,其山水相间,休闲健身设施配置合理得当局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值得推广;唯一不足的是场地太小,容量有待提升,对益智类和怡情类休闲活动有所影响。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利用社会力量,以苏州市大公园为参照,在各区内建设体育休闲场所,以满足老年人数量日益增长的需求。

2) 来苏州市大公园体育休闲的老年人大都有充足的时间,他们衣食无忧,所谓有钱才有“闲”,苏州市老年人的休闲健身市场值得进一步挖掘。旅游公司、拓展公司等相关的机构也应考虑老年人体育休闲的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3) 苏州城区老年人的体育休闲的目的也很明确,对于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和适应退休生活老年人,他们体育休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但对于刚退休的老人则显得“格格不入”,有关部门应给予关注,让他们尽快度过“退休综合症”期限,过上快乐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詹华宁. 体育休闲内涵辨析[J].体育学刊,2011,18(5):38-42.

[2]孔垂辉.体育核心期刊体育休闲论文研究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39-42.

[3]席玉宝,高升,杨彬.试论休闲与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1):51-54.

[4]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15-16.

[5]卢锋休.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6]高兴旺,温志宏.对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差异问题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10(2):156-160.

[7]吴贻刚.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3):39-43.

[8]宫新清,尹军.中西方休闲体育文化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547-549.

猜你喜欢

苏州市苏州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在公园里玩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