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8-05-25莫晓珠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游戏体育

莫晓珠

1.前言

学校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认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责任。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开展最主要的形式,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了体育教学形式、内容、手段、方法等各方面的创新和完善,体育游戏自然而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学生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游戏,这样就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体育游戏的科学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收益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体育游戏种类形式众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游戏的项目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开展。如此以来,怎样创编科学合理的体育游戏,以及实施中教师的指导和注意事项就成为重中之重。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翻阅《学校体育学》、《体育游戏》等教材,了解体育游戏的特点、作用以及教学策略等,并在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为“体育游戏”、“体育教学”的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笔者共发放300份问卷,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有效问卷288份,有效率为96%。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相关指标,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2.3 专家访谈法

笔者访谈体育教师10名,对其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2.4 逻辑分析法

对整理的研究成果、调查的结果以及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游戏的教学形式

体育游戏的形式与体育教学目标密切相连,不同的游戏形式服务于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集中注意力游戏、准备活动游戏、体育技战术游戏、力量素质游戏、放松游戏。根据练习内容可以分为:球类游戏、跑跳投类游戏、灵敏协调类游戏、趣味类游戏和综合类游戏。通常两种不同的分类是相互补充的,教师以目标为主,配合不同的练习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也便于教师统筹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科学实效的进行体育教学。

由表1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游戏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其中非常喜欢的为153人,占总数的53%;喜欢的为102人,占总数的35%;一般的为17人,占总数的6%;不感兴趣的为16人,占总数的6%。通过对学生的访谈,笔者也了解到,对体育游戏不感兴趣的同学,多数为女生,原因是害怕在游戏中受伤,或者性格较内向,对集体类游戏稍有排斥。针对这些问题,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保护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去。

表1 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指数

表2 学生对体育游戏种类的兴趣选择

表2显示:学生对体育游戏感兴趣的种类排序为:趣味类>球类>灵敏协调类>跑跳投类>综合类。童真有趣是学生的天性,这使得学生喜欢趣味性较高的游戏形式,抓住他们活泼好动的特征,可以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然而由于男女同学生长发育阶段性和特异性等原因,男女学生对体育游戏的不同种类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也千差万别。统计发现:男生的兴趣排名为:球类>趣味类>跑跳投类>灵敏协调类>综合类;女生的兴趣排名为:趣味类>灵敏协调类>球类>跑跳投类>综合类。男生喜欢篮球、足球等具有对抗性且较为激烈的游戏类型,而女生则更喜欢趣味类和灵敏柔韧类的游戏。体育教师可根据班里学生的男女比例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游戏。

3.2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体育游戏的特点与作用众所周知,其独特的教学效果被广大师生所认同,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开始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的应用。怎样才能创编出科学实效的游戏,是所有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2.1 教师主导原则

体育游戏由体育教师创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是游戏的主导者。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营造出相应的和谐、轻松、欢快或者紧张的氛围,从而吸引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游戏中去。此外还要参与其中进行组织和指导,并且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做到公平公正的判罚。

3.2.2 教育性原则

学生意识中的游戏是单纯的、无规则的戏耍,事实上任何教学形式都需要一定的规则约束,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因而在创编体育游戏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使学生明白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且遵守规则,养成遵纪守法的优良品德。同时游戏的创编还应该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多数的体育游戏都是团体协作才能完成,教师要启发学生团结互助,个人服从集体,从而取得胜利。此外,体育游戏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学生有体力,还应运用智力才能完成。这样以来就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3.2.3 锻炼性原则

体育教学具有目的性,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体力,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因而体育游戏的设计要遵循锻炼性原则,不仅仅是放松,不能只是简单的带领学生玩耍,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能完成锻炼身体的任务。

3.2.4 娱乐性原则

体育教学虽不是以娱乐为目的,但娱乐却是体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锻炼是目的,而娱乐则是手段。如果体育游戏缺乏娱乐性,学生就没有兴趣参加,即使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挥,必然也心不在焉,达不到锻炼效果。因而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应考虑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保证体育游戏的娱乐功能,间接也可以促进锻炼效果的达成。

3.2.5 安全性原则

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那么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第一”是一切体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因而体育教学从设计到实施都应该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体育教师在创编游戏时,应全面考虑,包括场地、器材、气候等因素,将准备工作做充分,排除一切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确保体育游戏安全顺利的开展,学生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3.3 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管理

教师的组织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在体育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严密组织、加强指导与管理,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3.3.1 裁判公正,赏罚分明

规则是游戏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师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与维护者,规则要易于学生理解,且不可过多、过死,但一定要严格公正制裁,一旦有学生出现犯规现象,应及时处理,不偏袒任何一方。而对于比赛结果的赏罚,不应太严肃较真,不可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式,以开玩笑或游戏式的方法使学生可以接受。在惩罚的内容上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带有侮辱性,例如:罚负队向胜队鞠躬或者敬礼、罚负队学生归还器材、罚负队同学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等等。

3.3.2 游戏分队合理

体育游戏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团体协作完成,因而游戏必须有较为合理的分队。首先,各队的人数应相等。特别是计时类的游戏,人数不同会造成比赛结果的不公。如果人数不均等,少一个人的队伍可以让排头做多一次,或者由教师参与进去;多一个人的队伍可以从队伍中抽出一名公正负责的学生,帮助老师做好裁判工作。其次,各队的实力要相当。游戏完成的效果与学生的身高、体重、体力、技术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在分组时,教师应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最后,男女分开。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差异,在分组时,不应该让男生与女生进行较量,可以男生同男生较量,女生同女生较量。或者,将男生女生按人数平均的分到每个队伍里去,保证各队男女人数均等。

3.3.3 适时结束,综合评价

目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体育游戏达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教育学生的目标即可,教师应根据情况,适时结束游戏。因为体育游戏也具备相当的运动负荷,时间过久会造成学生的运动疲劳,特别是夏天,气温较高,长时间的连续活动会造成运动性中暑、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这与体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教师在结束游戏以后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不应该只重视结果,应对学生的游戏参与情况、完成的质量、情意表现、成员之间的互助、游戏中的体育道德作风等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4. 结语

体育游戏教学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大体育教师接纳,事实证明体育游戏的科学应用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直接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因而各学校、教师应加强对体育及体育游戏的重视程度,保证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同时,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吸收新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具备创编体育游戏的基本能力,使体育教学更具趣味,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涛. 试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当代体育科技,2013,( 21) : 114 - 116.

[2] 唐桂华. 探析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3,( 07) : 148 - 149.

[3] 赵香菊. 初探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体育教育,2013,( 08) : 100.

[4] 陈晓洁.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特点和作用[J].教育教学,2010(9):71.

[5]郝 佳. 当前体育课游戏开发设计与运用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运动,2012( 53) : 75 -76,11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游戏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