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租市场AB面

2018-05-21吴梦涵黄晓军

商界评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刘洁长租龙湖

吴梦涵 黄晓军

“广漂”女孩刘洁“返城”后,正在寻找新的出租房。可是大量的长租公寓App躺在手机里,她指尖犹豫,不知该点哪一条信息。

走出大学不到1年,换租2次,这位物流出纳,在心里为自己打着小算盘,想居住条件好,想靠近地铁,想离公司近,还想价格便宜……想租一个好房子的她,却总是失望。

北上广深,每年吸纳着成千上万个“刘洁”这样的年轻人。统计局显示,2016年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外来人口分别约为808万人、980万人、534万人、786万人。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地方落脚,旺盛的租赁需求已经成长为新的巨大市场。

突增的长租市场

刘洁不停翻动手机里的租房App,划定心仪的房子,又犹豫着、盘算着哪一间房性价比更高,哪个平台的服务更好。

2017年11月,北京市开展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大量的隔断间被清理,一时间各种租户流落街头的报道层出不穷。长租公寓品牌自如的不少隔断间被清理,但自如提出:如果用户被要求搬离,自如将免费换租/免费搬家以及提供一个月房租作为搬家和误工补偿。

自如在一片混乱中负责的样子,让刘洁有了一点好感。在众多选项中,她选择了由普通住宅楼装修改造的自如友家,离公司距离较近的一套四居室正和她意,每月租金约2 000元。

2018年1月16日,自如宣布完成A轮40亿元融资,创行业融资规模纪录。按照融创投资5 000万美元占股1.56%计算,自如目前估值近200亿元。

7年前,自如只是链家旗下的一个事业部。经过这些年发展,自如以分散式公寓起家,已布局9座城市,管理50万间房源,累计服务120万租客,管理资产总价值超过了6 000亿元。

自如巨额融资背后,是全国长租公寓的大爆发。数据显示,2015年长租公寓的门店增长率不足15%,但是在2016年增长率接近35%,2017年为40%。长租公寓发展非常迅猛的同时,竞争也越发激烈。

2017年,房企的竞相拥入,加速了这一市场的成熟。平安不动产布局长租公寓未来三年目标资产管理规模100亿元,碧桂园计划三年内发展100万套长租公寓……它们大多以集中式公寓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排名前30的房企中约10家涉足集中式长租公寓。预计到今年年底,仅北上广深的集中式长租公寓品牌数量超300个,管理房源200多万间。

除了房地产、酒店集团、住房中介机构外,连阿里也联合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上线杭州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

长租市场前所未有的热闹,各类玩家,不同的模式,有着不同的痛点。

分散式公寓轻资产,但管理难;集中式公寓便于管理,但重资产。收录整栋房难;商业用地改造成本高;地址选择与成本、销量挂钩;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有风险……其中,产品宣传与现实落差大,得不到客户的认同则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那些没有撑住的,如GO窝、V客青年、Color等都在2017年倒下了。

集中或是分散,轻资产抑或是重资产?所有的参与者都还在探索,每一种模式都需要交给市场验证。

“自如”们的短板

一周后,刘洁喜滋滋地搬进自如,可是不到半年就搬离了,并在知乎以“小欧”为化名,发泄自己对第一次租房体验的不满。

自如的合租规定是一个房间不超过2个人,且租客年龄不超过40岁。但她搬进去后,就遇到了“一男一女和一个50多岁中年人同住”的现象。

货不对板,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最大的问题,还是他们的作息时间与“小欧”差异巨大。中年人早上6点左右起床,捣鼓锅碗瓢盆做早饭,一般7点多起床的“小欧”总被吵醒。此外,其还在公共浴缸里洗衣服,占着卫生间就是1个小时……

“自如是不会管的。”半年来,仅一位综合管家应刘洁要求前来协调,最后也不了了之。刘洁投诉过多次,但还没有解决问题,她已经丧失了信心。

不只是自如,诸多长租公寓品牌都面临这样的用户投诉。在58同城重庆地区的一套公寓里,甚至曾有人在屋里通宵打麻将,一个又一个“刘洁”难以入眠。

为了快速拓展市场,品牌商们倾向于选择轻资产运营。它们大多是在市场上整合分散的房源,统一装修和招租。由于太过分散,对于租客的管理,以及报修、水电气等综合管理都相对滞后。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不少品牌在这方面苦下功夫。

YOU+國际青年公寓声称打造了“整栋房源+开放式装修+社区+活力青年文化”,即租下整栋楼,将一栋楼作为最少分散单位,管理将相对集中。

自如也很清楚自身的短板,近几年增加不同的产品线:除了自如友家,还有整栋且附带配套管理的自如寓;面向游客的短租项目自如驿。

2017年10月,自如CEO熊林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打造全国统一管理的品质管理中心,核查质量,建设系统和质量标准的管理,自如投入了非常多的人力。”刚刚,自如有了充足的“弹药”,着手对产品、服务等方面升级,期望与对手打出差异化服务的牌。

房企们的焦虑

房企大佬也在长租市场耕耘,也感到焦虑。

早在2015年,万科重整万汇楼,将其改为面向青年人的泊寓品牌。泊寓已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重庆等13个城市上线。大规模的集中式房源,使其管理的集中度和便捷度天然优于自如们。

刘洁搬出自如后,就在一直寻找地产房企品牌的公寓。

出于对万科品牌的信赖,离公司远一点的泊寓成为刘洁的首选。找到一个高中同学,俩人合租,兴冲冲地搬家,期望一个安逸的新窝。但换来的不过是被迫搬家。

走进刘洁的屋子,外面施工一直没停,挖掘机打桩锤的声音毫无节奏地笼罩在整个公寓上空。

隔音效果不好,已是泊寓被广为吐槽的要素之一。每个周末,刘洁都睡不了懒觉,就连偶尔在公寓里加班都无法静心。墙体看上去并不薄,但楼道里邻居进进出出,能清楚地听到钥匙链撞击的声音。

论坛里躺着各类租客的抱怨:夜里小情侣的打闹声,楼上住户拖动桌椅的声音……“好像整个世界都没有安静过”。这样的评论稍显夸张,但泊寓方面没有相关的公开回应。

当然,泊寓只是不少集中式公寓的一个代表。用户抱怨甲醛问题、简装称精装问题、水电入户问题……需要面对这些问题的不只是它。

房企以重资产模式抢市场,在管理成本的节省中拿利润是不够的。为了突围这样的成本陷阱,房企们也在挣扎。

2016年业绩会上,龙湖首席执行官邵明晓宣布,长租公寓冠寓正成为龙湖的又一个战略性业务。不到一年,冠寓成都开业,之后又落地十几个城市。

起步阶段,龙湖以轻资产模式为主,加速冠寓市场扩张。龙湖副总裁兼冠寓CEO韩石曾透露,在决策体系中,集团初步授权冠寓,保证项目决策时反应要快,从拿地到开业,周期维持在130天左右。

但房地产公司以集中的模式大打规模与成本牌,他们更关心成本与规模的比例。龙湖管理层曾透露,冠寓轻资产的内部回报率可以达到15%以上,毛利率35%以上;而重资产模式的内部回报率在10%左右,毛利率高达65%。

伴随冠寓的扩张,龙湖在轻重比例上的计划也由早期的8:2,逐步变成6:4。不过在成本的压制下,龙湖对长租公寓业务计划是“3年内不考虑盈利”。

万科泊寓也向“轻”靠近。深圳泊寓福永店,是由工厂宿舍楼改造而成,有近400间房。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是降本增效的好方法。2017年3月,其一期开业,半年不到,出租率已达到90%;二期运营更为顺利,一个月的出租率便超过50%。

开发商进入长租领域,拥有先天的资金优势,且融資渠道比较广泛,可以用自己的资金或者银行的授信,贷款成本也比较低。大开发商在地产行业积累了丰盛的自有物业资源和物业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创业者们所不具备的。

长租公寓领域的独角兽还未形成,但是第一梯队已经初步形成。自如目前最受资本青睐,魔方长租公寓是该领域最早起跑的选手之一,也是最早跑到C轮融资的集中式公寓品牌。财大气粗的开发商们摩拳擦掌,让没有依靠的互联网品牌们瑟瑟发抖。市场高开高走,玩家们哪敢倦怠?

猜你喜欢

刘洁长租龙湖
Periodic electron oscillation in coupled two-dimensional lattices
邂逅异龙湖 恋上山光水影
长租公寓建筑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商瞄上了长租公寓
郑东新区龙湖12号桥设计
美丽的大龙湖
Communication error prevention model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ompetences for a culture of prevention*
揭秘龙湖产品“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