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歌

2018-05-18李进红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写话活水儿歌

摘 要:儿歌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借助儿歌,进行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指导,能够在写话的兴趣、内容、想象、语言表达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改变“消极、空洞、乏味、大众”的写话窘境。通过儿歌的“唱——诵——画——仿”四部曲,为学生写话注入活水。

关键词:儿歌;低年级;写话;活水

新课标指出,一、二年级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仔细分析这一目标,具体指向了兴趣、内容、语言、标点这四个方面。反观大部分学生的写话现状:内心怕、内容空、语言俗。到了中年级,学生们则是表现出了严重的习作问题,这是由于低年级写话教学没有落到实处而带来的“后劲不足”。儿歌通常是简短的诗歌,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歌词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还可配上音乐,以唱的形式呈现,曲调轻快活泼、易于上口。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体裁之一,也是孩子們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深受欢迎。部编版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也安排了不少儿歌:《上学歌》《对韵歌》《说话》《月儿弯弯》《田家四季歌》《谁会飞》《小书包》……可见,儿歌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种文体。基于此,笔者提出:以儿歌为媒介,充分结合课内、课外儿歌,激发学生写话兴趣,丰富写话内容,美化语言,为写话教学注入活水。接下来,本人以课外儿歌《小燕子》为例,论述如何巧用儿歌助力学生写话。

一、 唱儿歌,让兴趣悄然萌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写话没了兴趣,就如同鱼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对于儿童而言,儿歌常与游戏连在一起。有儿歌的地方,一定有乐趣相伴。儿歌就是“乐趣喷发器”,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给学生播放儿歌,让学生回归本真,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想拍手就拍手,让学生处于最自由、最自在的状态,让“趣”如流水般地淌入学生心间。例如:学生齐唱儿歌《小燕子》:“小燕子,真灵巧,身上带把小剪刀;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剪根树根当枕头,剪块泥巴搭窝窝。”伴着欢乐的乐曲,学生不禁用手比出剪刀的样子,一会上天,一会下河,飞——飞——飞,剪——剪——剪。有的学生更是表演起了搭鸟窝的情形,引得大家乐呵呵!这样的课堂氛围,加之教师的语言引导,自然地为写话披上了“愉悦的衣裳”,在最开始就抓住学生写话的兴趣,调动写话的激情。学生“乐写”,写话教学就“枯木逢春”了。

二、 诵儿歌,让内容精彩纷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素材可使写话“有米下锅”。一、二年级学生年纪小,知识面不够广,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完善,“走出去”体验生活、感受世界的机会少,这使得他们的写话素材很难丰富起来。而儿歌虽然精悍短小,内容却是“海纳百川,旁征博引”。儿歌《四季童趣》《春天的雨》把大自然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汽车和飞机》写的是交通工具;《国旗》《中国有我》赞颂了伟大的祖国;《虫儿的歌》《牵牛花爬高楼》里有活泼可爱的动植物们……儿歌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恰似一艘环游世界的小船,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草木、花草虫鱼,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均为儿歌所用,亲情、友谊等美好的情感也走入了儿歌之中,还有科学,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要把更多的儿歌带进课堂,鼓励学生诵读更多的儿歌,以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明白事物之美,体悟情感之真。一段时间后,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学生的眼中“物物皆景,事事有情”,所见所感,皆是文章,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 画儿歌,让想象自由驰骋

想象是让写话“更上一层楼”的法宝,失了想象,写话就没了灵魂,像一潭死水。儿歌的内容通常包含许多神奇的人物、生动的小故事、不可思议的联想,这些无不为学生创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听儿歌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闭眼想象儿歌所描绘的画面,并把所想的画出来,由抽象变具象,由虚到实。通过绘画的形式,把学生脑中生动的画面“定格”,留住他们珍贵的想象。例如:当孩子唱完儿歌《小燕子》,写话的兴趣已经渐渐萌发,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对此儿歌展开想象:“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这只乌黑的燕子带着自己心爱的小剪刀飞上了天,她在做什么呢?”此刻,教师及时停止语言的引导,让学生安静地放飞自己的想象之鸟,思维随着燕子上天……下河……穿过森林……越过高山……飞过小溪。紧接着,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所想,画出脑中最美的画面,可以画一幅,也可以画几幅。思维经过碰撞必能激发出更美的火花。伙伴之间要相互展示、交流彼此的画作。在这一过程中,孩子首先要说明自己画的是什么,通过说,使想象的画面更明朗;接着,还要倾听伙伴对自己画作的评析,透过听,启发更多的联想,迸发更具活力的想象。例如:某位学生欣赏了同伴《剪云朵》这幅画作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些被剪开的云朵都是花边形,全是白色的,我觉得燕子的剪刀是具有魔力的,被剪开的云朵可能是星形、心形、彩带形等多种形状的,而且是五彩缤纷的。”多神奇的想象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通过“画儿歌”,为想象插上了神奇的羽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时,可以让孩子们提笔,为自己充满想象的图画配上文字。如此一来,学生言之有物,写话的内容就不再如从前般空洞、乏味,而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 仿儿歌,让表达妙语连珠

兴趣为根,想象为魂,语言表达则为写话的支柱。有了兴趣,又无法正确表达,久而久之,总会对写话失了信心;生动、灵性的想象要依赖精妙的语言呈现出来,否则也只是自我的空想。可见,语言表达在写话中具有关键作用,直接决定了话作的“外在美”。儿歌的语言是儿童化的语言,具有童真、童趣;儿歌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满怀真情、真意。小学生思想单纯,美好,适合学习这样的“真”语言,浅显易懂又不失活泼灵动。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儿歌语言时,不要只停留在看、读的阶段,不妨试着让学生当当小诗人,自主选择儿歌中妙趣横生的一两个句子,进行仿写。通过全班性的交流,让思维再次碰撞,仿得普通的去借鉴,方得出彩。在长时间的模仿、借鉴中感受儿歌语言的魅力,并逐渐内化吸收,为我所用。例如:儿歌《小燕子》运用了拟人的写法,使得整首儿歌读来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教师问学生:“最喜欢哪句?”——“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剪根树根当枕头,剪块泥巴搭窝窝”。既然喜欢,就乘兴仿写。首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的精妙之处,再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地点)剪(东西),剪(量词)(东西)(做什么)。还可以再搜集其他描写小燕子的儿歌,通过比较,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例如:补充诵读《小燕子拿剪刀》这首儿歌:“我是一只小燕子,手拿剪刀忙不停。剪柳条,绿油油,送给哥哥当鱼钩。剪浪花,蓝莹莹,送给姐姐做花裙。剪桃花,红艳艳,送给妹妹扎小辫。剪雨丝,亮晶晶,送给弟弟作风铃。”让学生自己谈谈:这首儿歌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小燕子?有的学生因此得到启发,想让自己笔下的燕子拥有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于是仿写“送给(谁)(做什么)”;有的学生仿写“绿油油、蓝莹莹、红艳艳、亮晶晶”这样的词语,为语句增添色彩。孩子们的潜能无限,他们总是能给老师惊喜!通过对两首儿歌的学习、仿写,学生的仿写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灵动的句子,例如:“小啊小燕子,飞到河边剪垂柳。剪垂柳,绿油油,送给伙伴做丝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已有深厚积累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语言,进行儿歌续写或创编。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并非一朝一夕可促成,笔者相信,只要坚持对儿歌语言进行“仿中学,仿中创”,学生的写话必将是“百卉争春各自香”。

总而言之,教师们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要巧借儿歌,通过“唱儿歌—诵儿歌—画儿歌—仿儿歌”,浸润低年级写话教学与训练,真正地落实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写话提出的目标与要求。笔者坚信:儿歌,这一灵动的写话“活水”,必将引领低年级写话走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李进红,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猜你喜欢

写话活水儿歌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为有金融活水来
睡觉儿歌
小学低年段写话练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图画 让写话教学春暖花开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