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化构建及发展思路

2018-05-18郭祖云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提升措施发展思路中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标实施以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中小学阶段属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例外。通过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信息课程教学的引导,提高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建构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化建构的现状,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化建构的建议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思路,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提升措施;发展思路

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指的是能够对相关技术进行熟练应用,将信息技术转化为自身的生存本领。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会受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直接影响。因此,需要综合参考现阶段的教育思想以及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行为,与此同时还能够改善课堂结构,进而构建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下面将从建构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化的重要意义出发展开探讨,综数如下。

一、 建构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属于学生生涯中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与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相关教师需要具备科学、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中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能够促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新型科技,有力的拓宽视野,而中小学生在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时,就可以对一些简单的日常软件进行操作使用,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还能够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二、 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化建构的现状

(一)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知不足

现阶段,很多家长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会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所以家长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学生会从网络上学到不好的习惯,甚至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就限制了计算机技术课程教育的开设。

(二) 大多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都已经开设计算机教学,但是相应的教学设施比较老旧,这就导致硬件资源不能满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制约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此外,由于老旧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现阶段信息收集以及管理工作,再加上学校经费问题,使得设备得不到良好的维护,或者无法进行更新,老旧设备只能报废处理。

(三) 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

除上述两点原因外,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比较缺乏,而且一些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这些教师无法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而且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就使得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广大中小学校需要通过有效措施的应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除此之外,中小学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进修,丰富专业知识内容,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综合水平。

三、 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化建构的建议及发展方向

(一)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

根据上文所述,很多人对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偏见。有的人认为应该对中小学生进行广泛的信息技术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习信息技术当中的各项内容。还有的人认为,对中小学进行广泛的信息技术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无法掌握众多学习内容,需要进行重点教学。此外,还有的人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观,而且还会对学生成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应该对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其本身性质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而且在全球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需要成为人们必备的技能之一。所以,学校和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全面教学,促进学生尽可能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理论的全面教学,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促使广大中小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能力。

(二) 加大对中小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

上文提到现阶段很多中小学校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应设备设施比较老旧,已经无法满足正常教学需求,所以中小学校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换老旧设备,并对相应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促使计算机等硬件设施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价值,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而服务。

(三)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不例外,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促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促进构建良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化。首先,需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信息技术教师自身需要明确的意识到教学资源的价值所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收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掌握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并对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使教学思路的扩展,推动中小学教学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开发能力。教师的首要工作目标是进行教学以及做好教学研究,所以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发展主动教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更具吸引力。

(四) 引导计算机学科向多元化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博大精深,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中小学生的秉性爱好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可以是多方面和丰富多彩的。例如,信息技术作曲、信息技术绘图、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硬件的组装与维修都可以是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需求进行个别教学,这与现在单一乏味的学习各种办公软件比较起來,更能调动广大师生开展信息技术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总而言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小学课程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文化水平,就需要立足于现阶段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发展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文化水平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立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文化特征[J].教师,2017(22):57.

[2]陈睿勤.从学校组织文化的角度谈中小学信息技术吸纳的影响因素[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12):75-77.

作者简介:

郭祖云,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提升措施发展思路中小学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