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18-05-18张金春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

摘 要:初中道德和法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是提升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焕发出教学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进一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实践

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比较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没有达到具体实践的层次,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统一起来,达到知行合一的高度。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也能逐步的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更加的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了。然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主要还是以知识的讲解为主,这就让本来比较乏味的道德和法治内容更加的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气氛低沉,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无论从知识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对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品德、法治意识、是非观念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中践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转变以往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将教材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有效地契合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弥补理论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弊端,将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有效的统一起来。

(一) 引入生活化内容,进行新课导入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知识去认识生活、改造生活、服务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该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经验入手,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从生活中挖掘一些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素材、案例来对教材中学生陌生的知识进行改进或完善,既能丰富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能促进学生的教学活动积极参与,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师爱、关注学生成长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设计一些调查问卷,这样,既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能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对学生的关心,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有效地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的现实意义。在《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学导入时,可以从校园防欺凌教育说起,从校园安全导入,也可以从“车让人,人快走”说起,从交通安全导入,进而转入国家安全的学习。从我们生活中的熟悉事例导入新课,消除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二)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进行生活化探究活动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给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有效的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契合,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和目的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拉近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如在《维护国家安全》教学中,我设问:你以为平安夜吃个苹果就能平安了吗?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在维护着国家安全。请你说说你或你的家人或者看到的其他人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件事。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点拨升华,使学生明白身边这么多人都在生活和工作中维护着国家安全,我也有责任和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做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增加教学互动,增进师生交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入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活动参与,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的完善和发展,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并能在生活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践行。在教学《家的意味》的《叨叨家和国安》且思且行中,我增加了学生讨论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孝亲敬长上,你做得好的有哪些?哪些方面有待改善?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当有学生把因为自己胆小长期需要妈妈陪睡导致父母之间矛盾、父母之间缺少沟通不能相互理解等困扰学生的家庭矛盾都抛出来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变措施,也真正实现了我们学科的最终目标。同时,教师也要运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的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认为进行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实现教育教学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贾倩.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4).

[2]段坤坤.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7(05).

作者简介:

张金春,浙江省临海市,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