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一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的几点体会

2018-05-18李瑛瑛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摘 要: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接触外界的信息量非常少,虽然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但是由于他们自身思维及其他方面能力有限,对于解答应用题,他们有较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设法激趣,让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夯实基础,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启发求知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解答应用题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脱离幼儿期的范围,特别是在第一学期,还是幼儿思维方式的延续。要想培养一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思维能力,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 “读”,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学生能否正确的解答应用题,首先要会审题。一年级的小学生,我注意从读题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尤其是第一学期,学生还没有认识多少字,他们也不会读题,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示范,一字一句的读题,通过读题让学生知道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教室里有4盆红花,有3盆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花?学生刚接触这种题时不知道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就告诉他们这道题中已知条件是:有4盆红花,3盆黄花。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盆花?当学生通过读题知道条件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后,再列式解答。

二、 “说”,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

“说”就是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虽然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小,但这个说的环节也不能少,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会说,老师就要慢慢示范、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策略充分“说”出,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如:小红今天做了6道口算题,小明今天做了5道口算题,小红和小明一共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先引导学生说清题意:题中告诉的一个条件是小红今天做了6道口算题,另一个条件是小明今天做5口算题,问题是求小红和小明一共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其次引导学生说思路:要求小红和小明一共做了多少道口算题?必须知道小红做了多少道,小明做了多少道,然后把他们两个人做的数量加起来,这样思路明确了,解题策略就出现了。

最后引导学生说列式:6+5=11(道),求总数是多少的时候就要把这两部分加起来,11就是他们两个人做的总数,得数是11就是正确的。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把做应用题的全过程知道后,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分析,慢慢训练,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就强了。

三、 “辨”,初步培养学生的检查能力

一年级的小学生,算式列出后不会分析得数是不是正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怎么辨析得数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合理。如:小白猫钓了8条鱼,小黑猫钓了10条鱼,小黑猫比小白猫多钓了几条鱼?学生知道是2条鱼,但往往列算式的时候就列成8+2=10(条),他们还认为是正确的。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辨析,这道题中的8是什么,10是什么,2是什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小黑猫比小白猫多钓了几条鱼?就应该把多了的2条算出来就是正确的,所以得数应该等于2,而不是把2列在算式里让得数等于10,如果是10的话,意思就是小黑猫比小白猫多钓了10条鱼,显然是错误的,经过这样的辨析,学生就明白了怎么列算式就是正确的。

四、 “画”,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低年级学生理解应用题时,对感性材料有一定的依赖性,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提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画”就是用直观图形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的表示出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教师给予抽象、概括,学生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如: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早操,小明左边有7人,右边有3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学生会列成7+3=10(人),这时候就要引导学生画图,用圆圈代表人,先画一个圆圈代表小明,在左边再画7个圆圈,右边画3个圆圈,从图上明显看出这一队人一共是三部分,小明,小明的左边,小明的右边,所以总人数应该是把这三部分加起来是11人,再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11个圆圈,这说明这一队一共有11人,而不是10人,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画”出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应用题。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

五、 “问”,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让学生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进而学会解决问题。如:东东有10支铅笔,明明有6支铅笔,东东比明明多几支铅笔?这时老师问:要求东东比明明多几支铅笔,说明谁的铅笔多?东东。这时候可以把东东的铅笔分成几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明明一样多的,一部分是比明明多的。问题就要把多了的这一部分求出来,也就是把4算出來,所以列式为10-6=4(支)。又如:一年一班喜欢画画的男生有5,喜欢画画的女生有12人,喜欢画画的男生比女生少几人?问:要求喜欢画画的男生比女生少几人?说明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女生。这时候可以把女生分成几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男生一样多的,一部分是比男生多的。只要把女生比男生多的这一部分求出来,也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一部分,列式为12-5=7(人)。

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展现推理过程。让学生在经常地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地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应用题教学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抓起,教师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充分发挥新教材优势,为学生创设各种参与学习的条件,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娟.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解决图文应用题能力[J].才智,2014,29:103.

[2]董自光.浅谈低年级图文情景应用题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110.

作者简介:

李瑛瑛,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