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8-05-18陈佳丽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模块教学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巧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知识获得为基础,技能培养为关键,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技能。

关键词:激发兴趣;模块教学;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提高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要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的持久。另外,数学教学还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 巧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身边有着丰富的数学课程教育资源,教学时密切联系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拓展数学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以种种途径创设符合学习内容的教学情境,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时,上课之前,首先讓学生观察身边学生的衣服,学生的服装五颜六色,学生看着新奇和有趣,在这种心悦的情景中,引导他们统计学生服装五颜六色都具体是什么颜色,从种类、颜色、深浅以及鲜艳度等几个指标来列表统计。这样一来,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了,就连平时懒洋洋的学生也都来了精神,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下子都集中到数学课堂上,在统计和讨论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从教学的实践来看,组织这样的教学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来激发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受学习的快乐都是非常有益的。

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组织学生或引导学生自行观察身边的有关的对称图案装饰,如学校的宣传橱窗里面、黑板报、墙画的边缘,学校花园的围挡围栏上的对称图案装饰等,以及书店购买对称图案装饰图书画册等,结合课本上的案例来学习轴对称。在这样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学生一边学,一边结合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应用,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对知识点的理解非常的容易和简单,也利于知识的巩固。课后,再引导学生课下留下观察生活用品的轴对称图形的设计,体验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当中。从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主动性大大增强,也训练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养成。

二、 实施模块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教学以素质为核心、以知识获得为基础,技能培养为关键,灵活应用为提高的教学理念。教法服务于学法,强调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齐头并进,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技能,更注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适当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必要的时候运用现场教学法;在学习模式上多采用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力的考核主要是看学生实际能力的操作,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时,我们常常把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如基础模块、知识模块、能力模块等。在每一个模块教学时,又独立的设计一套训练模式,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生更加自主探究,扎实学习,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三、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变被动为主动

人的学习是一个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由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在备课时,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基准,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注重区别各个层次对各种难度数学题的不同接受程度;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提供多种表现形式的范例供学生选择,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这样,使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参与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对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单单是希望他们学到小学的知识,应该从基础知识入手,不断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数学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设计,为他们将来走向成功奠定基础。每一阶段的教学设计思路都要以学生的专项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学生非常感兴趣为出发点,促使他们积极动脑、动手,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喜悦和收获,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力求数学课堂生动有趣,要巧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数学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要充分调动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模块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的水平;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得到喜悦,收获成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惊海.论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学教育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09(05).

[2]吴小培.提高数学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2).

[3]李大伟.新课改背景下数学鉴赏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0,(16).

[4]周世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数学教学[J].成功(教育),2007(01).

作者简介:

陈佳丽,河北省黄骅市,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模块教学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职体操模块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谈模块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