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2018-05-18张勇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材中的阅读题材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其题材丰富、手法精确、描写生动和情感细腻,选载的语文阅读课文必须符合文学审美,可能不是面面俱到,但肯定会有某个方面的文学审美价值是值得教师去深挖和发现。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章的审美判断直接影响小学生阅读题材的审美体验,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决定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需求。阅读审美教学包括语句欣赏、手法解析、德育培养和情感体验等,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渗透阅读审美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本文根据分析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审美构建问题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美感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个人美德建设。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构建;教学策略

真正读懂一篇文学作品需要有审美情趣和揣摩精神,这需要在平时阅读时多读多记多写,小学生只有不断积累素材才能实现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审美阅读教学遵循由易及难的规律,实现将美育贯穿到整个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并陶冶情操。根据教学现状观察的结果,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重视程度低,教师在课堂上只按照大纲要求讲解课文,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阅读题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贡献力量。

一、 诵读可以提高情感审美体验

有感情的诵读是文学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大多是儿童文学,其语言特点是鲜明灵动的。如“拇指姑娘冻得直像风中秋叶似的抖个不停”,“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小学生在诵读形象化的儿童文学中可以准确地理解故事和诗歌内容,并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朗读时优美的韵律触动学生对美的感受,一字一句都使学生与作者发生共鸣,并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对文字反复的诵读重现,文学作品的美感就会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心灵中而实现美育教学。朗读的实质就是熟读背诵、认真揣摩以及推敲全文,不知不觉将审美构建贯穿于语文学习中。

朗诵审美构建不只体现在语言文字表达的含义中,而且表现在语感和语速与文章相适应的过程中,因此诵读时学生要注意语感和情感体验培养。例如,低年级教学中,每次学习新课文教师首先要展示一遍如何诵读,然后让学生跟读,在跟读时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语速和情感表达,经过长时间的跟读训练,学生会逐步掌握诵读审美的技巧,对以后的语文审美教学打好基础。对于高年级语文教学,我建议在课堂上让学生集体朗读新课文,这时学生经过几年的早读和朗读训练已经有良好的审美基础,语感可以自主调节完善。例如在《天上的街市》这篇抒情诗的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结合情感进行集体朗诵,在朗诵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细节描写,之后我再进行诗歌赏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一些优美的情感写作手法也体现在之后的写作训练中,可见诵读对于情感审美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情境教学渗透审美构建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文学中的情境没有条件全部都亲身经历,缺少感性经验就无法感受文章中的意境,为了让学生深刻的感受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深度而提高审美体验,进行情境教学可以渗透文学审美构建。小学生对直观现象印象更加深刻,特别是对于写景抒情的文章更需要情境的创设。现在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多媒体的应用为情境创设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通过播放与文章相关的视频、音乐和图片可以将情境完整展现出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用心创设情境也是为了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情境创设中结合审美想象是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心路历程。

六年级《山中访友》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地展现自然美景的散文,根据文章中的语句创设相应的情境带领学生体验美的盛宴,如“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这时在多媒体中播放微风吹动栀子花的动图,营造优美的自然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体会“撞了个满怀”的韵味。另外,“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这句话可以与学生生活中交朋友的情境进行联想,想象自己去朋友家时的好心情而产生共鸣。

三、 从意境感知中提高审美

优秀的文章大都具有意境深远的特点,引導学生体验意境美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是阅读审美教学的最高境界。意境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虽然意境是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对于文章的意境感受也会有所差异,但意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可以确定的。意境体验也是学生学习文章时的精神享受,如唐诗宋词的韵律美、散文的文字娟秀以及诗歌的语言优美等都可以让学生陶醉于文学的精神境界中,审美乐趣的培养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现教学成效,但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文学体验有深刻的影响。

意境渗透审美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因为意境不是文字,可以直接通过传授学生就可以理解,这需要教师借用情境和教学工具进行点拨和指引,才可以快速通过教学导入将学生引领到与课文相关的意境中。例如,在讲解《游园不值》的古诗中,诗人因为拜访友人但友人不在家中而有些遗憾,但是这首诗要表达的意境并不全是遗憾,因为诗人“不值”的原因是对友人园子的春色提出了向往的心境,于是我让学生描绘了他们内心对园子春色的想象而体验诗歌的意境,学生在想象中把潜意识里对美的追求都表达出来。

四、 结语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美育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追求有引导性作用,对于形成文学价值理念也有积极的效果。语文阅读审美构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阶段规律进行教学渗透,无论是课件的制作还是上课语言的表达方式都会对学生文学审美体验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件的美化和及时更新,同时关注教学新动态,不断完善审美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审美眼光。

参考文献:

[1]李淑华.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课程探索,2016,07:129.

[2]万增明.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审美价值[J].教学研究学周刊,2017,6(17):17.

作者简介:

张勇,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