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音乐帮辅智障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018-05-18林密川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音乐

摘 要:智障学生一般是指在心理或者是生理上有困难的儿童,信息的反馈上比普通人更慢,在语文课的学习上,缺乏创新性,过度的依赖教师。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指出需要利用音乐的方式,帮助智障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对智障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化课上。通过音乐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智障学生发展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获得知识与情感上的满足。

关键词:音乐;智障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使人舒缓心情,使人放松。将音乐与教育相互结合,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美好。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音乐教学仍局限于传统音乐课堂,广大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音乐辅助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对于其中的广泛适应性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提高教师们对音乐参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价值和功能,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并创新这种方法。在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智障学生在学习注意力保持的时长较为短暂,感知能力低下,许多学生存在着言语方面的障碍,思维迟钝,为了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 通过节奏训练,培养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节奏存在于语言之中,对智障学生来说,音乐其实就是对节奏的表达。智障学生与普通儿童相比较,大部分存在着语言障碍、情绪不稳定和自控力差的情况,教师为了让部分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语文课堂上,在教学导入环节,便可以通过音乐节奏训练与语文知识相互结合的方式,如让智障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模型来进行节奏式的训练:鸭子的叫声和小鸡的叫声是不同的、小鸟和大象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通过动物的节奏叫声,适当的编入一些故事情节或者是引入与动物有关的歌曲。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智障学生对动物是态度是不同的。

如,在《小公鸡与小鸭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室就可以通过歌曲“小鸭子”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模仿动物的动作与姿势,长时间的练习,也能提升对语文的兴趣。这种节奏训练方式,让智障学生可以学习到正常的社会行为,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之间的联动性,通过音乐乐器的演奏,帮助学生提高听觉能力。努力将记忆力集中在一个点上,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满足的体验机会,这些体验也有助于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我评价与自信心,让他们在音乐训练的过程中,学习到一个正常的生活方式,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能够提高智障学生的自主性,将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总而言之,在智障学生语文课堂中恰当地运用音乐手段,不仅能够使他们在愉悦体验中学会语文知识,同时又能激起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二、 将音乐与运动相互结合,激活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运用音乐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歌词中的内容与相关的肢体动作相结合,这样能够培养智障学生的协调能力。运动技能的发展实际上与提高语文知识能力上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在本质上是对艺术的诠释,也是刺激智障儿童进行运动的一种工具。智障学生与普通的学生一样,所有的运动都与中枢神经系统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智障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正常人相比更慢,所以在不完全运动中,就会产生更大的困难。将音乐与运动的方式相互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让智障学生有一个轻松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识字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儿歌,让学生对儿歌中的字,用身体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时候就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演出。教师要正确地对待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教育学生要懂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级中都能感受到教师所传递的善意,以此来激活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这种音乐类的活动,是一种教导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技巧性方式,运用有力度的歌词,加强智障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扩大语音的范围。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调节学生自身的情感问题,以幽默、通俗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 通过音乐教学的多样性,有效的辅助语文课堂教学

音乐活动,可以用来传授知识,让智障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区分知识间的差异,语文教学中,其内容大部分都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对于智障学生而言,要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音乐教学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通过音乐辅助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记忆许多重要的内容,优美的旋律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能够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增强信息的保持能力。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结合智障学生个人的特点,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音乐活动,让语言教学更加直观。如教唱《家乡是个好地方》这首歌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家乡商场中的各类人员,购买一些特色产品。这种活动既是对知识的一种衍生,同时也是结合实践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学习《我的母亲》时,为了让智障生说出自己对母亲的真情告白,可以通过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智障生在歌曲的旋律体会妈妈的爱,让他们在脑海中会一幕幕地浮现妈妈的身影,使其情感得以升华,进而能够透彻地理解文章主旨,音乐在这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利用音乐教学的方式,在节奏把控和教学多样性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注意力和创新力。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让学生将内心的听觉直接反应在情感上。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堂里打开音乐之窗,让学生在跳跃的音符中,放飞想象的翅膀,从而真正达到快乐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芳.音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2):78.

[2]徐茜.浅谈奥尔夫音乐法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學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16,(14):98-99.

[3]文茂敏.语文教学中妙用多媒体开启智障儿童的心智[J].课外语文(上),2016,(5):20.

[4]肖瑶.论中学语文教学中音乐要素的介入[J].学周刊C版,2013,(3):18-19.

作者简介:

林密川,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美工教学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高年级智障学生职业准备教育的个案研究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