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18-05-18林静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积累。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素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方法和讨论,并希望对中职语文教学有所贡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是培养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满足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与目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杰出人才。否则,倘若我们偏离这一条件,中职教育将显示一个落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灭亡软实力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的国家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起源,我们必须为伟大复兴的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增强软实力和确保它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中等职业教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进行变革,以增加其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的《中等职业学校语言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国的课程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的宗旨是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并吸收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道德素养的科学和文化成就。从这个角度看,新的教学大纲赋予了中国主体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特别是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 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培训主要目的是以技能培训为基础。由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学生对掌握职业技能、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关注职业发展趋势等都十分重视,但忽视了汉语等基础课程学习。根据学校学生的调查数据,只有10%的中等职业学生喜欢上汉语课。汉语学习动机中专业因素的比例较大。中等职业学校的“重专业而轻基础”现象十分严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是升国旗、奏国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根据这项调查,学生们在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都不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同意升国旗。此外,调查还发现:通常通过网络、电视、关注学生的国家事务较小,超过80%的学生的表现不看政治新闻,教室电视主要用于观看娱乐节目;75%的学生喜欢浏览网上八卦,但近年来,对国家来说,重大事件发生了,几乎一大半人不知道。作者曾经问过学生,新中国成立是什么时候,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真的很令人震惊。

与全国高等教育体系相比,中等职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薄弱,学习意识较低,学习成绩差。许多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这使他们对学习和热情失去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中等职业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是经典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诗歌、散文等,但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介绍。通过有意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教科书中没有很多传统文化,但大多数都是从过去继承而来的。如果想彻底了解它们,仍然需从传统文化的方面入手。

传统文化的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所引用的语言,是古人表达的高尚、正确、积极的思想,能够有效地指导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儒家道家学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从中国古代的角度教育学生,传播积极、正确的思想。

三、 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中职语文教学中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注入中职语文教学中以下的方法希望能带来灵感:

(一) 通过营造良好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中职教学里面必不可少的一个平台。在传统文学中,情感的表达往往含蓄,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文学中充满了情感的表达,晚清的树木,桥梁,然而,他们的梦想,生命是短暂的,悲伤的分离和欢乐的结合劳动。这些复杂的情绪或情感的场景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如果想让学生进入真正的工作经验,工作,指导学生进入每一篇文章特定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和诗歌,不仅气质,而且在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充分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

(二) 通过传统文化的解释,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强烈归属感自豪感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多元文化主义对年轻人的影响很大。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非常弱。在这方面,为了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老师在教学课程的课程教学之前,常常引用一些著名文化学者的言论,在所有国家中,中国文化的评估同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继承中国文化背景的理解学生,可以产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职业教师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名人钦佩和爱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鼓励精神,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的中国传统文化,未来有一个自然的学习兴趣。

(三) 通过古为今用,联系古今来拉近古代与现代的文化距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容易被学生们认为是老观念,老了,今天是不合时宜或不恰当的,但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一种微妙的影响,也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生活中可见的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书籍,每个人都知道,相对传统文化和扩展。

总之,语文教学具有传统文化的优良部分。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注入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提高中等职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资格。近年来,校园文化一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甚至忽略或忽略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因此,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因此,人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以确保中等职业语言教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篇文章中,它详细阐述了它的意义和措施,希望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中国的教师可以从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楊婷.地方文化引领下中职语文实践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7).

[2]王真东.论对职业学校学生社会性动机的诱导[J].教育评论,2014(6).

[3]石亚军,赵伶俐,等.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林静,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