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

2018-05-18刘芳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育

摘 要: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落实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双主体责任”,通过“双导师”教学团队、校企联合开发和实施教学与实习、校企文化氛围营造等途径,培育工匠精神,助力新经济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培育

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也作出重要批示,“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培育中国工匠的诉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一、 工匠精神的核心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括哪些要素,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从学术上做过研究,也有很多大国工匠结合自身的体会做过实践方面的阐述。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要做到精益求精则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水平和改进技术水平的方法。而这样的追求则是根源于对技艺乐此不疲的热爱,专注和锐意创新。

1. 热爱。对技艺的热爱是工匠精神的基础。热爱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职业激情,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内在动力。热爱可以来自先天的喜爱,也可以来自后天对职业价值的认同。通过社会观念的转变,对劳动者的尊重,崇尚工匠文化氛围,可以增加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激发对工作的热情。

2. 专注。专心一志,锲而不舍,甘于寂寞是工匠精神的本性。对于某种技艺的追求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专心一志,锲而不舍。更要甘于寂寞,潜心钻研,排除外界干扰,才能守住工匠精神的本性。

3. 创新。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创新离不开实践的支持。工匠们在实践中积累很多实际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技能,随时可能会迸发出创新的冲动,并通过实践形成创新技能。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永无止境地追求新高,这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灵魂。

二、 現代学徒制中工匠精神的传承

工匠精神在古代工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工匠的培养多数通过师徒关系,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伴随着工匠精神的传承。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和实际工作环境为教学情境是最主要的特色。

工匠精神是在身体力行的示范中习得的。师傅在工作情境中以高超的技艺赢得学生的尊重,以自身的工作表现做出示范,影响徒弟的工作态度。师傅随时对徒弟的操作予以指导,能够帮助徒弟不断改进技艺,提高技术水平。徒弟在跟随师傅学习技艺的同时受到了师傅工匠精神的熏陶。

工匠精神是在随机的交流中渗透的。在实际工作情境中,教授徒弟技艺,同时师傅的经验和体会,在与徒弟的交流中渗透给徒弟,这种交流可能是根据当时的学习情境或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在讨论甚至闲谈的过程中引起的,总之,这种交流具有随机的特点。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传统学徒制被职业院校取代。职业院校作为培育能工巧匠的主阵地,培育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为新常态的经济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主,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较为欠缺。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让工匠精神扎根于职业教育。

三、 现代学徒制中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现代学徒制发展较好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是否作为主要办学一方是决定现代学徒制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2015年和2017年启动了两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两个“双”,学生兼有学徒、学生“双重身份”和学校、企业联合培养的“双主体育人”。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落实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双主体责任,对于培育工匠精神至关重要。

1. 建立学校企业双导师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企业师傅的作用,言传身教培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中学校老师一直在育人上起着主要作用,主要负责在学校通过系统的课程教授学生技术技能,而在企业实践中流于形式,企业导师往往缺位。现代学徒制强调企业导师的作用。学生要有明确的企业导师,跟随导师在企业中进行学习,在实践中,企业导师以自身的精益求精的行为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起到表率作用。以“手把手”的方式,言传身教,教授技艺的同时,让学生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2. 在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实习规范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培育工匠精神。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的理性认识。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由企业参与教学标准的制定,包含生产实践岗位要求具备的职业素质,并且将其纳入课程培养目标的考核中。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严格遵守企业的实习规范和劳动纪律,对工作任务完成的评价标准,严格要求。对学业考核方式上,注重对工匠精神的考察,侧重平时实习中的工作表现,并将考核结果同学生的奖学金评定和企业录用标准联系起来。

3. 通过崇尚工匠文化的校园和企业文化氛围,培育工匠精神。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任务,行业专家和技艺精湛的企业导师为评委,在技能比武中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奖励比赛中的获奖学生,营造崇尚技艺的文化氛围。表彰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事迹,有助于学生形成工匠文化的崇尚。

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和学校作为两个育人主体,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作为相关参与方的政府,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保证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通过社会舆论宣传,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工匠的社会认同,也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6).

[2]李国兰,高军.现代学徒制视阈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通讯,2016(8).

[3]吴玉剑,刘燕.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J].职教论坛,2017(2).

[4]闫广芬,张磊.工匠精神的教育向度及其培育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2017(11).

作者简介:

刘芳,天津市,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