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2018-05-17梁玉忠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模式新时代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我国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社会、居民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转变治理理念、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核心引领作用、扶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高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文化教化水平,才能在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上不断创新,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

关键词:新时代 社区治理 创新 模式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215-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共建、共治和共享的新時代社会治理格局发展目标,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这些新理论、新思维为当今新时代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指明了新方向。

一、切实转换城市基层社区建设和发展理念

当今世界,在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时“治理”理念成为全球共识,在此背景下,我国将治理理念推广到社会层面,并在新时代提出“社区治理”思维。因此,我们必须彻底将社会“管理”理念转换到社会“治理”理念上,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课题和新挑战,从管理到治理,体现了从“政府统包统揽”的单方面管理向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跨越。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明确了发展方向,这一理念演进的历程,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以人为本的发展之道。治理理念强调在社会发展目标上不再唯“GDP”论,而要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幸福生活为目标;在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上,不再将政府作为唯一力量,而是采取开放包容态度,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诉求,要求除了政府主导外,群众通过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全民共建;在治理内容上,提供人民群众所认同的社会功能服务,实现政府与人民群众实现良性互动;在治理方式上,要尊重群众的民主诉求,采用多元主体协商共治;在社会治理利益分配上,强调要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分享于民、回馈于民,共享发展成果。新时代社会治理理念更注重主体多元,协商参与,民主包容,强调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诉求和利益满足。

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与基础,对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起到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坚持以社会治理理念为指导,尊重群众的价值诉求与利益需求,实现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与共鸣;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目标,增强了社区群众对社区治理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幸福感;尊重群众的民主参与权利诉求,提升了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合理性、合法性,使社区群众能够从“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中实现自身主体性、自主性与价值满足感。

二、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结构,将城市社区建设成牢固的战斗堡垒,要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长足发展,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

基层社区党组织要明确自身使命。各级政府要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按照全国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意见、街道委员会工作规则和街道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转变基层社区的工作职能,以抓好党建工作为基础,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基层社区党组织减负,要加快取消与社区考核无直接关联的招商引资等指标,让基层社区党组织把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基层社区党组织要为编织服务居民的网络发挥引领作用。社区党组织要构建区、街道、社区、楼栋和网络员组成的网络,明确网格中党员的责任分工。同时,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形式,完善公开透明的议事决策制度,创新居民听证会和协商议事制度等。

保障对基层社区党组织的资金投入。各级党委要合理调拨资源,完善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各项保障政策,选拔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党员干部下基层锻炼,在政策制定上多向基层倾斜,落实社区各项专用经费,确保基层社区治理功能服务的有效开展。

三、扶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社会治理理念倡导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参与,在社区治理中,要注重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参与和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公共管理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目前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主体,资源潜力巨大,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凝聚与整合社区治理资源,推动社区治理实现自治并最终走向共治。

政府要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有利政策环境。政府不但要平等对待社区中的社会组织,而且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把政府承担供给的公共服务逐步下放给社会组织,只有社会组织力量发展壮大了,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理顺了,社区治理才能实现社会化。新时代社区治理,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扶持政策,为想进入社会治理环节的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便利,在注册、登记等环节简化手续,提供便利;政府对那些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奖励、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鼓励社会组织依法为社区开展有偿服务;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政府要构建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提供法律指导和咨询,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与指导等。

同时,社会组织要积极有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要明确自身职责,力所能及,积极参与,为社区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社会组织间要实现良性互动,发扬互助合作精神,携手共建文明和谐社区;社会组织要为社区建设提供载体,在促进城市居民与社会间的互动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区共建共治的重要主体,最终实现共享治理成果,实现与社区的双赢发展。

四、提高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要搭乘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便车来更好地服务人民,提高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信息化水平是城市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社区中的党建活动、社区动员、社区服务和事务办理中还存在无法与智慧治理相符合的问题;社区居民面临的养老、医疗、教育、治安等问题日益凸显,社区中的民生问题如车辆停放、宠物豢养、文化生活场地和医疗陪护等方面的诉求亟待解决;另外城市流动人口增多带来的管理问题等,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效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

构建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及社区居民之间互动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各主体间联系,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反馈,如建立社区党员、社区委员会、社区志愿者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构建信息化社区服务中心,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实现居民申请、办理的网络化,打造足不出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法治保障。作为政府部门要积极研究,为社区信息化提供法治保障,通过宣传,使社区、居民明确各自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信息化做到有法可依。

加大社区治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当前,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电脑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但是,对信息化软件更新和硬件维护的投入力度不足,要鼓励社会各界对社区治理的资金注入,多方面拓展资金筹措渠道。

提高城市社区治理队伍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在社区工作者选拔上,不但要注重人文知识能力,还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纳入选拔标准,在网络移动终端运用、信息库的运作和电脑系统日常维护等方面要设立标准,有所要求;对在岗社区工作人员,要全方位、多层面开展信息化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使社区工作者用信息化思维来武装头脑,还要认识和掌握最基本的信息化办公流程和技能。

五、提升社区治理中的文化教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可以说文化在人们价值引导、道德教化、行为训诫和促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社区治理中,要发挥文化的隐性功能来推动城市基层社区的发展进步。

社区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几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实体文化,其余的文化属于抽象文化。在物质文化创建方面,社区在各种室内活动室建设方面如书画挂放、办公与文化娱乐设备的摆放等,在室外的各种宣传牌、花草种植、体育器材设置等方面要精心设计,为居民营造健康向上和温馨的文化氛围。当前,我国新建小区基本上都能考虑到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配套设施比较齐全,但是,一些老旧小区基本上没有这些建设,为此,要加快老旧社区改造,补齐物质文化建设短板。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城市社区治理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与精神需求,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小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常以居民兴趣为切入点,培育社区重点文化活动骨干,让他们组织各种兴趣团体,在适当的场所开展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和大合唱等活动,让居民有团体可参加,有归属感;以重要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利用重阳节、青年节、妇女节、儿童节、植树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发动小区居民开展各种文化及宣传活动;社区要利用小区广场和活动教室,开展各种讲座和培训活动;要利用好宣传牌、LED电子宣传屏幕,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弘扬社区治理的好人好事,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加强与大中小学校、企业的互动合作,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以办晚会、演唱会、书画展、讲座等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广大居民。

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方面,要制定本小区的日常行为准则,通过组建小区环保与帮扶志愿者组织、注重小区党员队伍建设、张贴小区文明公约、选举居民楼自治委员会与单元联系人、评选小区文明标兵等方式,让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的建设与治理,共享社区发展美好成果,使基层社区形成遵章守法、邻里互助、团结友爱、保护环境的文明风气。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32-39.

[2]张金荣,沈笛.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如何创新[J].人民论坛,2017(12):50-51.

[3]程萍.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J].人民論坛,2017(11):72-73.

[4]梁玉忠.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困境与消解[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模式新时代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