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危机及应对策略

2018-05-17张云凤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立德树人策略

张云凤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特征和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笔者作为高等教育研究者,思考如何充分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校道德教育和建设中,让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得到提升。

关键词:网络时代 立德树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187-02

一、网络时代的特征

互联网不单是一种技术,一种学科,它更是一个时代。置身于这个时代,它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颠覆企业的商业运行模式,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相对于传统时代互联网无穷无尽的信息量,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网络时代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与海量性。网络的应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可视化程度,互联网时代呈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趋势,各种电子产品、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人们可以非常便利且廉价地获取信息,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任何地方的人都能够听到由优秀教师教授的最好的课程。”

第二,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网络的技术支撑可以使个体摆脱时空与身份的双重束缚,个体可以由单向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制造者与发布者,这些都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的发展建设。

第三,网络文化多样性与自由化。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可以让人们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全球的文化信息和热点问题。而自由化程度之高容易使大学生价值观念混乱,道德意识弱化。网络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冲击碰撞,容易使大学生“三观”受到影响。

二、网络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危机

1.“徘徊在路口”:多元复杂的信息使学生价值观迷茫

当代大学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网络,学生在独立自主地搜寻信息的同时,又被其他无关而又有诱惑力的不良信息所扰乱。由于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接触,缺少社会经验和网络判断,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对高校立德树人理念形成极大的挑战。因此,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值得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

2.“手机不离手”:经常性关注网络威胁学生道德成长

在21世纪网络时代,技术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手机等电子设备涌入人们的视野。当代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过分依赖网络,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方式。腾讯QQ、微信等网络聊天软件的开发,使大量学生幻想着虚拟世界,浪费宝贵时间不说,最重要的是造成了他们与现实世界的脱离。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形成封闭、孤独的个性,使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由此产生的自卑、担忧等不良情绪,威胁着学生的道德成长,同时给高校立德树人带来重重阻碍。

3.“言论自由”:自由发表言论使学生道德感下降

网络中大量事例冲击着人们的大脑,各种各样的事件、新闻迅速闪现在人们眼前。大学生还没来得及了解事情真相,就盲目从众地去评论判断,有的甚至站在道德至高点对当事人指手画脚,给事件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人性的弱点进一步放大,各种低端、庸俗、带有攻击性的词汇出现在评论区。随着学生道德感的下降,高校立德树人面临巨大考验。

4.“削弱教师道德权威”:网络课程阻碍师德传播

网络信息广泛传播,随之而来的网络课程大大加快了知识的传播与应用。网络课程不受年龄、时间、空间的约束,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化、普及化、丰富化,有利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但其对德育工作者和教师也带来新的挑战,学习者可以更多地从网络中学习,间接削弱了学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作用和地位。高校教师道德模范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榜样行为的影响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阻碍了学校师德的传播。

三、面对危机,高校立德树人的应对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首次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体现了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的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高等教育研究者,可以通过以下策略,使高校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稳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不断加强和改进。随着网络环境日益复杂,让学生认识到“立德树人”思想尤为迫切。在高校教育中,要堅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正确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特殊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德育工作中,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工作和校园建设中渗透良好道德思想,坚持“德育为先”首要原则,加强德育的主导作用。

2.优化德育“内容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立德树人必须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以“人”为中心来开展高校立德树人,重点就是满足人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创新和优化德育内容,积极推动“文明上网”思想,培养大学生网络文明、网络纪律的意识。

3.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一方面,高校应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自身素质、思想认识都直接影响学生对德育的理解。高校应调整教师选拔机制,选拔“修养好,师德高”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学识”与“师德”统一的原则。另一方面,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努力树立道德模范形象,加强榜样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把握人生方向,防范网络危害,使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我国办学成功的根本。高校学生大多成长于21世纪开放的环境中,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各种信息向他们涌来,他们的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想,往往缺乏评判是非的能力。因此,高校道德教育更应拥有人文情怀,以此去关注大学生,去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引导,为学生提供宽松有爱的环境。德育管理中,要处理好学生之间和师生的关系,努力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格平等,构建相互尊重、互相理解鼓励的和谐关系。这样才会有效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的发展。

5.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价值引领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当代大学生和高校工作者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各种聊天软件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因此,高校德育工作也应该抢占网络阵地,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学校德育的新颖性。另外,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推送贴近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以有趣化、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加强网络伦理化和文明化的宣传和教育,唱响主旋律。高校应加强学生道德责任意识,通过及时纠正其错误思想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更新网络德育内容,避免新媒体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贯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结语

网络时代信息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网络交流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增强了知识传播的广泛性,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对学生道德修养和高校立德树人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高校应切实加强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同时充分利用和改进网络,重塑师德模范作用,来提高高校立德树人的科学性、有效性、制度性,发挥网络对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鄒太龙,易连云.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大数括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咯[J].高等教育,2017(7).

[2]杨瑞森.德育为先的深刻意蕴[N].中国教育报,2011-01-25.

[3]陈来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失效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9(6).

[4]习近平.在北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讲话[Z].2017.12.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立德树人策略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