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媒体应对标签化现象的对策

2018-05-17洪琬佳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对策

洪琬佳

摘要:传统“标签”起分类、概括作用,主要用于辅助人们区分事物,其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利用互联网进行标签化新闻传播,能引起读者的阅读、预览兴趣,标签化新闻能直接让读者产生直观的印象,使媒体与读者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富二代”“90后”等许多带有感情色彩的标签化新闻报道的数量明显增加。读者对新闻的认知直接被标签影响,标签化不仅降低新闻的真实性,也改变舆论的导向,甚至容易引发公共事件,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

关键词:新闻媒体 标签化现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127-02

一、标签化现象形成原因

(一)新闻媒体报道具有偏向性

当前,我国社会虽然和平发展,但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仍然存在。古往今来,固化问题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现代社会该现象有所削弱,但该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极大区别,社会矛盾不断加深,阶层分化现象开始产生。划分社会阶层等级的标准是经济水平,同等经济水平的人属于同一阶层,下位阶层的人很难在本阶层内努力晋升至上一阶层,底层的群众很难改变自己的现实处境,而上位阶层的人可以得到很多资源,有更高的社会地位,长期不同阶层的人群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阶层固化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各阶层人群不满于现状,个别人产生仇视心理。新闻报道者选择报道新闻更具有偏向性,主要偏向于底层人群,使新闻报道标签化现象严重。

(二)读者认知偏差

如果新闻报道的事件是新闻工作者不了解的事件,读者在阅读后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当被报道事件是比较熟悉的事件,读者阅读后会自觉进行同化。新闻报道标签化是为了迎合市场、吸引更多读者采取的报道方式,新闻工作者采用心理战术充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将新闻传播标签化拓宽市场,却使读者的认知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标签化此时不仅运用于新闻传播,也禁锢着读者的思想,使读者的认知产生偏差。

(三)新闻报道者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新闻工作者的大忌,在报道新闻时,新闻工作者未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解,选定特定的人群直接进行报道,先入为主的报道方式单凭工作者的感觉,仅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刻板印象,对新闻传播市场有严重的危害。人们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长大,都会有许多相同的特征,某些特定人物或事件会让人们产生一定印象,这些印象集中后统称为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可以减少认知时间,但如果一成不变地将刻板印象作为认知模板,报道成果会十分片面。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难免因为刻板印象对报道对象或事件进行片面的过度概括,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对新闻进行标签化报道。

二、新闻媒体应对标签化现象的对策

(一)避免舆论压力定义标签

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有直接定义的能力,但许多新闻媒体不负责任,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将新闻报道片面标签化,新闻事实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不能使新闻事实得到还原。在新闻事件中会出现一些相同的特定人群,新闻媒体为了让报道足够吸引读者,对全部特定人群进行标签化概述,让读者对特定人群产生刻板印象。新闻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舆论会影响报道真实性,媒体工作者不负责便会被舆论左右,因此新闻行业必须提高警惕性,重视新闻报道。社会舆论的精华,新闻媒体必须吸收,新闻舆论的影响,而将新闻报道中涉及的群体标签化。

(二)始终保持公正立场

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作为公众组织,对新闻事件调查后进行的报道。因此,新闻媒体需要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充分了解事件的起因和发展,不能随意依据主观判断对事件进行定性报道,应始终保持公正的立场,客观报道新闻事件,这不仅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事件涉及人员负责。新闻媒体拟定标签时如果未能保持公正立场,任何事件都会被舆论标签化,为了吸引读者、优先报道而未摆明立场,便无法将新闻报道的实情公布于众,舆论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将根深蒂固地影响读者的思维。

(三)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责任意识

新闻媒体若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专业意识淡薄,则会出现标签误用的现象,对一些网络新闻事件中的特定人群标签化报道是新闻媒体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表现。网络热门词语是流行元素,但不可随意追逐热点进行报道以吸引大众。标签给读者提供了阅读便利,也削弱了读者对其他内容的关注,若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责任意识不加强,该标签则会造成新闻阅读的不平衡,各新闻报道平等呈现的权利被剥夺。为了减少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争议,新闻媒体必须集中进行审核,存在争议的敏感事件和敏感词汇都不该公开报道,新闻媒体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从业人员一旦出现过度解读新闻事件的现象、将特定人物标签化的现象,都应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努力培養出更有责任意识并随时都能站在大众立场公正进行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使“标签化”新闻传播的现象不再出现。

三、结语

安上不同标签的新闻事件有不同的意义,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能在任何新闻事件上添加标签,添加标签同时能让读者判断出该事件发生的类型、表达出群众对该事件的态度。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一定要公正地坚定自己的立场,绝不能使新闻报道标签化;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对标签化新闻报道进行监管;读者需提高自身的新闻素质,对报道新闻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让自己的判断能力得到加强,不盲目跟风。各行各业的人一齐努力,才能不断推进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新闻报道标签化当止[J].青年记者,2012(28):42-43.

[2]于子茹.我国新闻报道中的“标签化”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3.

[3]向冰洁.新闻报道的泛标签化及矫正[J].新闻世界,2012(8):272-27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雪中放牧新风景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新闻媒体的表达自由与司法公正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