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及其当代实践

2018-05-17邱思扬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当代价值文化自信

邱思扬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也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其根源来看,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文化自信打下坚实根基;从其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来讲,为推动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应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共同推进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要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极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 历史逻辑 当代价值 当代实践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10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虽然在清末受殖民压迫时,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受挫,经济社会的衰退势必也会影响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但是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地增强综合国力,发展中国文化,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

一、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及发展逻辑

(一)根基牢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基石牢固文化自信才能够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2]优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也为我国治国理政和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从古绵延至今,创造了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世界上其他古文明都相继消失,而中国文化始终延绵不绝。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卓越贡献。尤其在哲学思想领域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世界影响力深远,更让西方人尊称为“东方莎士比亚”。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整个民族自豪感,成为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资本,让当今处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人,有信心和能力建设好中国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继往开来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优秀的哲学思想为无产阶级先进文化的诞生提供了条件。结合西方无产阶级思想,为我所用;吸收本民族优秀文化,创新传承。找到真正能够指导中国各族人民“站起来”的科学思想方法,在与西方殖民侵略者和国内封建势力做斗争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团结各族人民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情况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极大丰富发展了革命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四”运动之后,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可以凝练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秀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中讲到:“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3]不仅要弘扬长征精神,一切先进革命文化都应弘扬、继承、创新,让人民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三)引领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中华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感得到提升。以革命文化为中坚力量代表的民族先进文化,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基础,在革命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包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等一系列先进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文化的要求也日渐增大。先进文化是得以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保证。[5]坚持先进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通过文化产业这一领域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因此,坚定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

二、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文化自信的内在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不仅能增强文化软实力,还能树立民族自信心,实现伟大中国梦。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紧密性增强,文化在综合國力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在2009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由此吸引了世界目光——那就是“巧实力”。“巧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所谓文化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通过感染力来吸引或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念,接受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6]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就进入新的“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状态。国家战略在文化领域中也有了重大调整,文化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这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增加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势必会推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增加了文化的自信心,更调动了人民的文艺创作积极性,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兴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培育,坚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更加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自信心,使文化自信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三、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当代实践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而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我们所弘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是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继而创新传承中国文化。何为文化自觉?即既不主张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封闭自守,全面排外,也不全盘西化,崇洋媚外和妄自菲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我文化的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了文化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极大价值,也把文化的发展建设作为一项战略目标,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这是一项重大任务。

(二)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且形成了继承、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系统理论,全面提升在世界的文化话语权,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先,增强党对文化发展工作的领导力,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话语权。第二,国家出台多项支持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保障其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项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等。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营造社会良好文化氛围,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力,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在全社会认同、尊敬及创新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贯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营造鼓励文化创新创造优良环境。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7]首先,推动文化创新,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根据人民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文化创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并且保障创新行业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第二,注重吸引人才,强化鼓励机制,留住文化创新创造人才。第三,推动全社会进行文化创作,激发广大人民的文化创作热情,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造。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觉、自信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具有春风化雨的作用。首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且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意识。

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先进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全国人民践行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一种优秀文化带来不同的文化价值意义,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完善,在全社会开展思想文化道德建设,充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近年来,中国人文化自信心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但是在很大一部分人中还存在文化自信的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够到位,没有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在文化创新创造上虽然较十年前有跨越式发展,但是文化创新创造力度还不够。因此,要不断对本国文化进行自我反省,自我革新。探寻我国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进行自我重建。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加强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为我所用。用包容的心态,继承创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中的话语权。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国门,立足于世界,让国人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九大上的报告全文发布[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

[3]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會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徐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助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陈先达.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云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7]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19.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当代价值文化自信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