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治理视阈下村民自治能力提升的对策

2018-05-17苏醒张凯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村民自治能力提升实现路径

苏醒 张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在城镇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现代化治理视阈下,对村民自治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村民自治在农村经济社会变革中,还没有恰当找准自身定位,村民、村两委之间容易出现不和谐问题,村民自治政治作用很难有效发挥。为此,应该将村民自治融入到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之中,在新理论、新指导下,不断进行自我体征完善,实现村民自治能力提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现代化治理 村民自治 能力提升 存在问题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100-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要求的提出,标志着国家社会治理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农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农村社会治理应该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要求作为加强自身管理的基本准则,实行治理理论之下的村民自治。传统村民自治模式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已经很难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改变,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一、现代化治理视阈下村民自治能力尚存诸多不足

(一)现代化治理视阈下农村治理现代化解读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通过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激发了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活力。现代化治理就是要通过实施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具体到农村地区现代化治理就是通过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出台的各方面政策制度,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民主等方面发展,提升农村各方主体参与农村发展和农村治理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公平正义实现,从而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1]村民自治能力是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农村的政治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村民自治正在受到来自经济社会变革多方面冲击,当前农村地区村民自治能力不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体现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

(二)村民自治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民自治能力主要存在民主选举、村级治理、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等方面,这些问题事关农村居民切实利益,同时也影响国家现代化治理目标的实现。

一是民主选举混乱。在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当下,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展经济、提升个人生活质量上面,对农村选举兴趣和参与性都不高,对选举思想意识重视程度不够,对选票不负责任,贿选问题屡禁不止。

二是村民不愿意参与村级治理。传统农村治理并没有赋予村民更多参与村级治理的权利,权利更多是停留在国家《宪法》和各地村级治理制度之中,村两委也不会让普通群众参与到村级治理之中。因此,造成当前农村村民对村级公共事务管理漠不关心,村级公共事物管理行政化和村级治理村官化严重。

三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单一。当前,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主要形式,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当前,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合村并村已经成为常态化,而合并之后只能保留一个村委会,同时需要为多个村屯和上千名群众服务,村委会数量与实际治理需求不符。特别是村民在农田耕种、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当下,单一的村委会管理和服务更是捉襟见肘,农村治理矛盾和问题不断。[2]

二、村民自治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造成當前村民自治能力不足既有历史原因造成,也与当前的经济、社会、文化冲击相关。

一是村民自治能力不足的历史原因。传统农村社会治理已经在农村地区延续上千年,特别是宗法和家族血缘为主体构建的村民聚居地区,农村社会治理更多遵循宗法和家族命令。虽然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缓解农村社会紧张关系上起到一定作用。但与当前农村自治中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要求相距甚远,与权利对等和社会公平正义要求也不相符,村民自治能力并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影响村民自治发展。特别是一些山区的贫苦居民,基本生活和温饱问题才是农民所需要关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于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村级公共事务实施有效监督等,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是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权利被架空。虽然农村地区村委会产生是由村民投票选举的结果,但投票之后,村民就基本没有参与到农村治理的机会,很多公共决策多是村委会已经决策上报之后,通过公告栏等方式,农民才能够获知公共事务管理结果,更不要提如何对村委会进行有效监督了。

三、现代化治理视阈下村民自治能力提升的对策路径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现代化治理视阈下,提升村民自治能力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通过公民教育、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从实践层面加强系统教育,有效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一是加强公民教育,夯实村民自治基础。要从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能力教育入手,通过广泛的公民教育让村民充分认识到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愿意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之中。同时,要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和各项法规落实,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公民教育和村民资质能力培养,村两委要转变传统农村社会治理方式,按照各级政府要求,对公民进行广泛公民教育,并在实践层面广泛邀请村民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之中。在实践教育中提升村民自治活动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3]

二是加强文化教育,营造村民自治外部环境。文化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村民自治能力提升也要从农村文化教育入手,通过农村文化教育提升村民自治主体能力。这就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并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教育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加大文化教育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将本地区农村文化教育发展纳入到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三是加强法制教育,提升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水平。法制教育一直是国家想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基础性教育,只有农民自身具有了法制意识和法律基础,村民自治才能够获得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

四、结语

总之,村民自治能力的提升是落实好村民自治政策的基础,是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最终还是取决农村村民自治能力。因此,在对村民自治能力培养上既要从基本素质入手,补齐短板;又要根本不同地区、不同村屯、不同农村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育,突出特长,从根本上提升农村自治能力,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炎平,姜庆志,谭海波.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农村多元精英合作治理——以江门市农村联谊会为考察对象[J].中国行政管理,2017(8):73-77.

[2]裘斌.“乡贤治村”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走向[J].甘肃社会科学,2016(2):163-167.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村民自治能力提升实现路径
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宗族制度对村民自治的消极影响分析
论村民自治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当前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探析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