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心理服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的挑战

2018-05-17刘亚玲黄嘉鑫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挑战

刘亚玲 黄嘉鑫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心理服务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我国心理服务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对其解决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心理服务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 发展趋势 挑战

中图分类号:R197.3;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88-02

一、我国心理服务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民经济相对落后、服务需求不多,心理服务建设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也与日剧增,越来越多的人被心灵的疾病所困扰,重占有轻生存的社会心态让越来越多人迷失了自我,精神障碍人数和心理行为异常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抑郁、焦虑、网络成瘾、物质滥用、虐待、自杀现象越来越频繁,却很少有人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或精神科治疗。一方面,与我国传统内隐文化有关,人们对心理疾病存在一定的偏见,没有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而是选择压抑情感;另一方面,我国心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培育心理健康意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以来,心理服务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普查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和相关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包括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加强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7部分内容。

二、我国心理服务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更加重视心理服务工作,并纳入国家政策体系

《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强调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完善政府购买成本核算制度与标准规范,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服务”意识更加凸显

服务对象普及化。心理健康普及由原来的教育部规划转变为各相关部门联合规划,由原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涉及各领域的全民心理健康服务。提倡建设各部门、各领域、全方位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同时,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心理服务收费也将更加惠民和规范,为人民群众主动寻求心理援助提供保障。

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各种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意识贯穿终身,倡导公民主动调适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打破了心理健康服务以往的被动局面,体现了心理健康服务的主动性。

强调“以人为本”。以“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为发展目标,激发公众的潜能,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提升全民的主观幸福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时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注。

(三)点面兼顾,强化“重点”

针对社会大众群体,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形式和平台不断多样化,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

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包括职业人群、儿童青少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弱势群体和社会融入困难的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队伍专业化、系统化预防和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

(四)服务体系“网络化”

各部门、各行业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教育系统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五)专业化人才队伍需求增加

建立各部门、各领域、全方位的心理服务系统,需要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一方面,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教育部加大对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规范心理咨询师资格鉴定的规范管理;卫生计生部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培养和使用的制度建设;各部门、各行业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教育及规范化管理,并制定岗位工作规范,进行定期考核,并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激励机制,以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发挥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作用,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和地方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对各部门、各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心理健康服务将本土化、地方化、具体化,在借鉴国外建设心理健康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地域特色、职业特点和个体差异,就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指导。

三、新挑战

(一)如何强化政府领导

《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党政领导,共同参与”的原则。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主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文件也要求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完善政府购买成本核算制度与标准规范,提倡建立多元化资金筹借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承担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除了社会组织外,还应包括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力量。这种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有利于引导各部门、各领域的参与意识,符合各地的实际需求,有利于促进心理服务的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结果公布于众,以作为以后购买主体的选择依据。另一方面,政府要發挥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颁布一系列行政法规,促进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组织社会保障部门、基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对各行业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进行市场监管,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价格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

同时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任务,落实责任,针对服务人群制定切合的工作方案。在党政领导下,切实发挥各部门的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作用,防止出现工作重复交叉,责任不到位的情况,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如何完善心理服务网络

《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根据各行业特点普遍设立心理服务机构、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三)如何加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心理服务体系,对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和人才的需求很大,现有的心理健康专业化人才供给量少,缺乏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城乡资源分配不合理。因此,急需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教育部要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批教学实践基地,规范心理咨询师资格鉴定,并将合格人员登记上网,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各部门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培训,明确岗位工作要求,定期进行考核,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发挥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作用。对心理服务人员的考核形式采用360°考核法,听取各方意见,对被考核者的各方面作出全面评价。

(四)如何深入人心

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人口总量中约有10%的心理障碍患者,25%的城市人口存在显性或者隐性的心理问题,这是折射出心理健康服务的客观需求,但是大多数国民主观上不接受或者不了解心理健康服务。李景的调查显示,在804名接受调查者中,有51.06%的居民不了解或较少了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中国有句古话“有事不求人”。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人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助愿望;但是另一方面,也表明“求人必大事”。中国社会是一个家本位的社会,有事情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向家族寻求帮助,这实际上是在寻求大“己”的帮助。只有当家族无法帮忙解决问题的时候方求外人。此外,中国人在寻求帮助前,会对可能获得的帮助作出预期,只有把握较大的时候才会寻求帮助。囿于这一传统观念,中国国民对心理健康服务不够重视,认知也存在偏差。

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一方面,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将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地方化、具体化,在借鉴国外建设心理健康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地域特色、职业特点和个体差异,就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因此,应该鼓励开展本土化心理健康基础理论的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和服务体系。

四、结语

中国现阶段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客观需求是巨大的,但是国内的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体系建立,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都没办法满足这个客观需求。好在国家领导人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心理健康服务也正在迎来自己的春天。《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就是国家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意识体现。但是,心理健康服务要全面加强也存在着挑战。只有解决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心理健康服务的春天才能最终到来。

参考文献:

[1]国卫疾.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Z].2016-01-19.

[2]李景.我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2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挑战
极限挑战
眼力大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