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助工作体系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8-05-17祝郁欣张玉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资助创新创业高校

祝郁欣 张玉

摘要: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奋剂,也是高校资助工作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本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资助工作体系中去思考,发挥创新创业教育资助育人的作用,使贫困大学生成功完成“受助-自助-助人”的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 资助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3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尽快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脱贫攻坚进入了决胜期。精准扶贫的思想和思路已经贯穿于高校的资助工作,新时代的号角也鼓舞着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高校大学生,挑起父辈的希望,担负国家的复兴,为建设家乡,脱贫致富,参与到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浪潮中。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更多内涵、更多的使命和担当。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1.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高校新媒体发达,各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比赛在校园内得到有效传播,学术讲座、创业明星激发了同学们求知创新的浓厚兴趣,学校对学科竞赛、科技发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支持和奖励也调动了同学们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2.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国际接轨、与市场接轨,有丰富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基础教育、通识教育环节,普及创新创业基本理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SYB培训课程和创业经济学辅修等,将实践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3.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既有深研资本运营、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也拥有学科前沿、行业领先的学者名家,还持续引入投资人、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政府专家等作为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持续加强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的培训,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交流实践。

4.层次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主,以双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创业示范园等形式,实现校企联合,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和创意既在学科群、实验室中萌芽、发展和传承,又直接匹配进入对应的实践平台,完成了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促进了科研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

5.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高校创新创业活动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力,各级政府给予众多支持,资源对接、创业补贴、创新奖励、税收减免、物理空间的免费使用以及不断简化的创办企业流程。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比赛的举行,接连不断的创业路演,都让社会民众对未来更加美好便利的生活充满期待,众多创投人士也四处奔波,坚持不懈地找项目增持入股。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够完善

其一,欠缺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客观性和有效性。组织实施贫困大学生认定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评定工作重视不够,对被评定人员真实情况掌握不够全面,评定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导致贫困生认定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出现看人情定评等不规范操作。

其二,贫困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未能得到保护。为了能准确地进行贫困生认定,掌握确切而全面的学生个人信息是必要的。贫困生在进行评定时介绍家庭情况,给贫困生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甚至导致某些贫困生直接退出认定。

其三,资助工作中的诚信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贫困认定中存在比惨现象,而资助工作中缺乏对新时代贫困生情况的准确和具体认识,也客观上允许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贫困生获得资助后,履行相应义务的责任意识也非常欠缺。

其四,贫困生自助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贫困生严重依赖资助,未能利用学校资助政策促进个人的成长发展;资助工作也缺乏对于贫困生学业、交际、技能提升、成就动机等方面的持续指导。

2.贫困生资助内容不够丰富

一方面,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同学数量远远高于助学金的分配名额。另一方面,不同高校资助经费差异显著,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院校用于资助的经费差距悬殊,除了国家财政统一拨付用于资助的经费,双一流学校还有更多其他奖助金,双一流高校为发展性资助需求,普通院校是更为强烈的解困性资助需求。

此外,针对贫困生的资助服务内容,还缺乏从受助到自助、助人的转变,对于自助和助人的资助内容,仍缺乏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支持援助、学业管理指导、个人成长锻炼,未能纳入资助服务的具体内容中。

3.贫困生资助方式不够有效

其一,资金资助为主,资金资助的评审方式存在问题。评审的主要步骤有,申请、审查、评比、公示、批准等。申请是一个主动的行为,一部分贫困生会由于过程复杂、材料繁琐、情况不明、评定不公正等原因,主动放弃申请;审查和评比环节要求资料齐全完备,学生户籍所在地要求和操作规范又不一致,导致过程复杂往复,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其二,资助中的勤工助学、义务服务,未能体现学生的价值和对学生自助、助人的培养。勤工助学和义务服务往往只关注于“用”而未能体现“育”,未能培养出参与贫困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资助工作体系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以奖助学金为主要形式的资助模式“助困”不“育人”,资助工作落脚在解决经济困难上,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从创新创业教育入手,优化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实现贫困生资助从“受助”向“自助”“助人”等育人方向发展,能够实现由经济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化。

(1)丰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在鼓励贫困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各项实践的同时,高校在已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上针对贫困生建立专门的实践项目,如贫困生创业型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贫困生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活动等。尤其是“造血型”的创业型勤工助学岗位不仅增加了勤工助学的岗位数量,提升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并且培养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了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精准扶贫,制订贫困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以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计划为基础,包括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结合贫困生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和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持续关注和跟进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师资开展精准扶贫,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将贫困生打造成为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人。

(3)树立贫困生创业典型,为贫困生创新创业对接丰富的社会资源。宣传贫困生创业典型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解决贫困生动力缺乏的问题,着力将创新创业理念传达给贫困学生,点燃贫困生创新创业激情;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源,设立创新创业资助专项基金,破解贫困生资源匮乏的困境。

参考文献:

[1]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3(12)

[2]陆燕.基于精准扶持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理论前沿,2017(14).

[3]于群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及资助方式选择研究[J].教育教学論坛,2016(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资助创新创业高校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