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018-05-17吴娜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吴娜

摘要:口述历史作为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但在语言学史研究中成果甚少。本文拟基于张宜2012年出版的《历史的旁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口述实录》中学者对于口述研究的态度以及口述研究和人物传记对比,旨在探究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优势,并对其理论价值以及现实意义进行总结。使更多学者关注到口述历史,更直观领略其价值。

关键词:语言学史 口述研究 理论价值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27-02

目前,口述历史被广泛用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但在语言学研究中成果甚少。其中20世纪70年代国外有学者尝试将口述历史运用到语言学史研究之中,其中的代表作是美国语言学博伊德·戴维斯(Boyd Davis)等人于1980年编的《第一人称自述》(First Person Singular),本书收集了16位美国语言学家于1979年3月9、10日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会上所作《相同主题性的关于美国语言学史的自传性陈述》。而近年来在国内,张宜的《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口述历史》通过对33位国内语言学家就语言学专业领域的范围内某些重要话题的访谈,弥补了国内在语言学史的口述历史上的空缺,并从访谈者的设置到访谈的时间等各个方面,都扩充了前人研究的成果。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美国学者所编的《第一人称自述》属于口述史料,而口述历史则看重以一个问题作为中心的探究。

从性质的角度来看,口述历史是一项环环相扣且紧密联系的工作。其中包括访谈之前的准备和沟通、过程中的录音以及访谈后资料的整理等。而且每一项工作都在为后一项工作提供前提,只有各项工作都准确地完成,口述历史最终呈现的结果才会真实可信。同时口述历史也是一项很繁重而艰辛的工作。中国口述历史学家唐德刚(2008:124)就曾说过:做口述历史“可能是件一言难尽的绝大错误”,是“默默无闻、薪金低微、福利全无、对本身职业前途有害无益的苦差事”。唐德刚所编撰的60万字的《李宗仁回忆录》耗时7 年才得以完成,充分体现了口述历史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从方法的角度来看,张宜(2011)提出,口述历史是以录音、笔录或录像的方式,采集具有历史学价值的口头记忆和个人看法。不同于新闻采访、人物传记或演讲等,口述历史主要采用访谈法,是访谈者和受访者就某一领域内的话题进行的访谈,而不是受访者单方面的随意叙述,或对访谈者临时发问、即兴插话的回应。因此口述历史与人物传记有着本质的差别,但在语言学史的研究中,两者所起的作用是否同等对口述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学者对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态度

通过对张宜2012年出版的口述实录中访谈资料的整理发现:大多数的语言学家对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态度是赞同的,认为口述历史在语言学史研究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值得鼓励。但也有学者表示口述历史作为了解情况是可以的,但语言学史研究是非常严谨的,而访谈中的有些内容是未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口述历史的语料只能用作參考,不能作为依据。对于学者提出的质疑——语料的可信度,史学家提出了“内证”和“外证”两种解决方法。但繁琐的流程也阻碍了口述历史的发展。

钱军(2003)曾表示语言学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帮助。美国史学家科纳(Koerner,1999)提倡通过成长背景(formative background)、文本证据(textual evidence)和公众认可(public acknowledgement)三个方面对人物语言学史进行探究。而人物传记成为研究一个作家或语言学家的成长背景最好的材料。相对于人物传记,口述历史也有其优势。如口述历史是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者或语言学家的态度,研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由于学者的性格各异,或是整理资料的习惯问题、时间的关系,来不及整理资料,而口述研究可以给学者提供更好的资料。张宜的口述史录中对冯志伟的采访就被学者附录在其《机器翻译研究》(2004)中。

但是口述历史以其繁琐的流程阻碍了学者对其连续性研究。张宜(2011)曾表示目前国内从事口述历史的人很少,而口述研究是一个延续的过程,需要更多人的参与。目前,访谈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方面的某一问题的探究,是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方式的存在,但学者之间的研究的连续性有待提高。因此让更多人的参与的前提就是让更多学者领略到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价值。

二、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首先,正如林焘(2002:1)曾指出,20世纪中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断探索如何把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和中国的语言学实际相结合。语言学史口述研究借鉴史学的研究方法,为语言学史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生机。

其次,口述历史作为历史科学发展的产物,反映出历史研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为它综合了多种方法,如综合分析方法、比较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等。目前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鼓励用科学主义方法和高科技手段进行研究。纵观语言学研究方法,大多是与数据相关,如语料库、定量法等。而以历史史料作为依据的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研究方法的出现,为语言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语言学史的研究领域。

最后,口述实录作为一种新的体裁,为吸引更多读者提供了可能。很多语言学家一直会苦恼一件事,往往费尽心力完成的一本著作,最后阅读的人寥寥无几。而口述实录作为口述历史的成果,以多种体裁的形式,不会让人觉得疲乏。通过阅读口述实录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学家除学问以外的各个方面。通过语言学家的经历,反思自己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口述实录可以是一本励志的自传书。而音频或影像资料更是使人从枯燥的文字中解放出来。在一个娱乐化的社会,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其成果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口述实录中语言学家对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态度以及同人物传记的比较,总结出了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优势和意义。旨在使更多学者关注到口述历史这一研究方法并更好地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Davis,B.H. First Person Singular I [C].Amesterdam/John Benjamins B.V,1980.

[2]Koerner,Konrad.Linguistic Historiography:Projects & Prospect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9.

[3](美)唐诺·里奇(Donald,Ritchie).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第二版)[M].王芝芝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4]冯志伟.机器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

[5]林焘.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语言学卷[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6]钱军.语言学史学:问题与思考-以语言学史学对雅柯布森与索绪尔关系的研究为例[A]钱军.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91-503. 2003.

[7]唐德刚.文学与口述历史[A].史学与红学[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张宜.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口述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张宜.历史的旁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口述实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共享发展的哲学基础及其实践路径浅探
施行“少教多学”,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