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7陈雪马丹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支架式支架式教学英语阅读

陈雪 马丹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国情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外语人才的必备条件。本文主要研究英语阅读教学,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理论指导,为学生搭建以“支架-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小组评价”为基础的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通过这种阅读模式,将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5349(2018)06-0013-02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蓬勃发展,国内外教育领域涌现出众多有效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教学水平、改善学生学习效率。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尤其英语阅读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和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挑战下,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教育部一直在提倡创新型教育,但实施的过程举步维艰,英语整体教学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英语阅读的讲授,以教师先讲课文里的单词、短语,之后将句子逐句翻译为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发挥认知能动性,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在研究阅读教学的时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拓展和知识铺垫,构建支架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授课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下面我就“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理论阐述。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界定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1]维果茨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认为学习者如果想要达到目标水平,就需要搭建合适的支架,可以通过一定情景环境下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资料搭建支架来达到目标水平。[2]从支架(Scaffolding)的英语内涵来看,常被比喻为“脚手架”。在教学领域,“脚手架”搭建的主力军就是教师,只有教师才能从宽到窄地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脚手架”框架。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来说,首先,此模式能够很好地燃起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其次,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从而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虽然把尊重学习的主体者放在第一位,但也不是完全忽视教师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搭建知识脚手架的作用,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适时引导,这样才可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更好地实现支架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中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能力是英语水平提高的关键。然而,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方法显然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阅读教与学的弊端越来越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学生们在词汇方面的积累有所欠缺,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看懂文章大意,再加上阅读方法不合理,导致阅读效率很低,成绩不甚理想。

第二,很多教师在讲解阅读的时候不会对阅读内容进行丰富的加工,只是逐词逐句地翻译讲解,导致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下降,认为阅读课就是翻译课、语法课,枯燥无味,从而影响阅读成绩。

第三,很多阅读都有其背景和出处,但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知识点,不重视给学生们讲解背景知识,拓宽知识面,致使学生们无法更深层地了解文章,不能体会其深层含义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怀。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通过有效搭建支架式教学模式,合理地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将能有效地解决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搭建支架,合理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之中。

(一)构建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顾名思义,就是在讲某一部分文本之前,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问题最好具有发散性、开放性特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那么,以此类的问题导入式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激发,从而使学生在思考并且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有所了解,从而潜移默化地掌握目标知识。比如在阅读有关“Christmas Day”的文本时,教师完全可以给学生设计几个比较开放、思维发散一点的问题,类似于“What is the custom of Christmas Day?”“What things do people usually do that day?”或者“what is the origin of the Christmas Day?”等这样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探索答案的时候,就会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圣诞节,包括圣诞节的来源和一些习俗,还有人们在圣诞节这一天在饮食方面的习惯等,从而对圣诞节产生直观的感受。[3]这样,在文章中出现有关圣诞习俗、有关文化背景之类背景知识的时候,学生们就不会觉得很突兀很陌生,并且能很快反应过来,从而使学生在做阅读题目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字面上的意思和肤浅的作答,而是能更深刻地探究其引申意思。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高昂,积极参与讨论、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支架”建构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除此之外,在阅读教学中“一词多义”的情景也是比比皆是,但是往往考查学生的并不是他们耳熟能详的那个最原始的解释,而是其他一些不常用的、鲜少被大众所熟知的意思。这样一来,对教师和学生就有了更严苛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一些阅读练习中,多拓展相应词汇;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多积累词汇;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了解单词的一个意思,还要对某些单词的引申义有所研究。鉴于此,在阅读词汇方面,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mouse”的最原始的意思是“老鼠”,但在计算机类的阅读文章中翻译成“鼠标”;还有“cook”一词,大家首先能想到它的意思就是“烹饪”,但在经济类的文章中它翻译成“做假账”。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有目的地引发学生们对这类的单词进行思考,搭建“脚手架”,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就会觉得不同类型阅读中单词的奇妙之处,从而将愈发浓烈地喜欢阅读,且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难句。

(二)构建情景支架

“情景支架”的构建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阅读文章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去感知文章内容,心静如水地去阅读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4]因此,良好地构建情景支架,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环节。在英语阅读中,以高中英語必修一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阅读部分为例,由于本文主要以Elias的视角讲述他与曼德拉的故事,所以教师可以此为着眼点,在阅读课文部分时运用情景支架模式,把学生分成小组。例如在小组中选出一个人扮演记者,其他成员扮演Elias的角色,把该部分的学习设置成采访的情景,记者会针对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例如记者采访问道:“Elias,How did Mandela help you?”,而学生角色Elias回答:“He told me how to get the correct papers,so I could stay in Johannesburg.”等。

在分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较多比较典型的词汇,进而可引申为一定的情景,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相应的电影片段对这些词汇或部分内容进行更生动的真实展示。这种“情景支架”模式的搭建,将有助于学生在观看完电影后,对阅读内容有浓厚的热情。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原电影情节,有利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同时也会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阶段。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制定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支架”中不仅乐在其中,也能在活动中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能够体会到切实的感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在创设情景时,要防止学生出现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现象,也要求教师积极引导,起到助力和积极的辅助作用。[5]

(三)构建文化支架

构建“文化支架”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学生搭建文化桥梁,如通过影视节目、报刊以及发达的网络环境等,为学生搭建文化支架。例如,高中课文“英国”一课的内容,由于有较多如“Wales”等名词的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觉到凌乱,分不清哪个国家对应哪个单词。再加上内容中存在较多繁琐的地理因素,如England,Scotland等,学生要想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其前提就是对这些地理知识有所涉猎,基于此,构建“文化支架”变得至关重要。为此,教师需要对一些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类,如the United Kingdom包括Northern Ireland、Scotland、Wales、England四个部分,并就每一部分进行简要阐释,有助于学生理解。再以“Puritan(清教徒)”内涵为例,可以联想到“American Spirit”的文化内容,以此应用文化支架,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更易于学生掌握文章知识。另外,在“曼德拉”那一课,由于高一的学生知识面有限,对于一些国外的历史文化知识欠缺,所以教师需要搭建“文化支架”,把当时黑人和白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还有曼德拉的生平,用短片的形式呈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对本课有大体的背景了解,非常有助于学生们深刻理解之后的阅读内容。

四、结语

总之,现今的“支架式”教学在我国不仅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于写作教学、语法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其应用范围都很广泛。经过实践和学者研究证明,支架式教学模式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受众者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一角度来说,“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更好地践行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L.E.Berk &A.Winsler.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Vygotsk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NAEYC,1995.

[2] Vygo tsky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 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吴锦程.浅谈支架式教学[J].学科教育,2003(6):5-7.

[5]王源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支架式支架式教学英语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