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啸空音乐创作刍论(上)
——“春蜂乐会”创作研究之一

2018-05-17

歌唱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学校创作儿童

感谢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到太湖之滨的美丽城市—湖州来讲学;感谢刚才汪洋教授所做的热情介绍;感谢所有参加“陈啸空声乐作品演唱会”的演职人员。虽然这场“陈啸空声乐作品演唱会”只演唱了陈啸空创作的十一首歌曲,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却是显著的—这是陈啸空的歌曲第一次唱响在他的故乡。到湖州来讲陈啸空,无异于“班门弄斧”,因此,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知情人不吝指正。

本文作者在湖州讲学(2017年11月14日)

陈啸空是何许人?现在,恐怕在他的出生地都很少有人知道了,他是一位已经从历史中隐退八十来年的人了。

陈啸空(1903—1962)是出生于湖州荻港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原名陈孝恭。五四运动前后,他在浙江省立第三中学(现湖州中学)上学。1922年考入上海艺术师范学校,随丰子恺、刘质平等人学习音乐,擅长演奏小提琴、钢琴以及作曲,1924年即有歌曲《湘累》影响全国。1926年,又和钱君匋等人在杭州创立了五四运动之后的重要音乐社团 “春蜂乐会”,此后谱写了许多艺术歌曲。20世纪30年代,还创作过许多儿童歌曲、儿童歌舞剧和爱国歌曲。总之,陈啸空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十多年前开始,就已经有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界的朋友在研究杭州的“春蜂乐会”和陈啸空等人的音乐作品,如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学院杨和平教授的《“春蜂乐会”考》①,湖州师范学院汪洋教授的《湖州籍音乐家陈啸空艺术歌曲〈湘累〉研究》②,以及我的《三月春蜂酿蜜忙—论“春蜂乐会”的作曲家和艺术歌曲》③等。我与汪洋老师的相识,就是通过对陈啸空研究的学术交流开始的,这有些像传统文人的“以文会友”。今天,我的讲座就是想对陈啸空的音乐创作做进一步挖掘、梳理,并试做历史性评价。

昨天(2017年11月13日),我有机会到荻港村做了一次短暂的文化考察,这真是一次文化之旅。荻港—这个四面环水、河港纵横的水乡—原来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渔桑文化、耕读文化非常繁盛。这个渔村曾经出了状元两名,进士五十七名,太学生、贡生两百多名。因此,20世纪初,在这里几乎同时诞生了陈啸空和邱望湘两位全国知名的音乐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今天(2017年11月14日)上午,我又有机会到湖州中学的老校区进行实地考察,也对陈啸空曾经就读的中学有了直接的接触和了解。感谢“湖中”校史办给我提供了陈啸空的照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清晰的陈啸空的头像。照片中的陈啸空,宽额、蚕眉,身着中山装,可能是中年时期的留影,非常珍贵。

陈啸空出生的年代,在中国音乐史上,“学堂乐歌”④刚刚兴起,中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作曲家。陈啸空在湖州上中学的时候,应该正值五四运动前后,也就是说,他是在“学堂乐歌”的熏陶下接受的最初的音乐教育。这里,我想提出两个问题:第一,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当时浙江省立第三中学的音乐教员是谁?学校的音乐氛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当时能有两位毕业生(即陈啸空和邱望湘,在校时名字分别是陈孝恭和邱文藻)于1922年同时考取上海艺术师范学校,随丰子恺、刘质平等人学习音乐,并很快就取得突出的专业成绩?第二,为什么我查遍了“湖中”校史的毕业生名单,都查不到陈孝恭和邱文藻(或陈啸空和邱望湘)的名字?

陈啸空(1903—1962)

现在,我把陈啸空的“音乐世系”简略梳理一下。前面说到,他是1922年考入上海艺术师范学校随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人专业学习音乐的,而上述三人都是李叔同的学生。1912年,李叔同到杭州任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国画、音乐教员,1913年该校改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前后教了六年,培养出了丰、刘、吴这些浙江籍的美术和音乐弟子。1919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等人在上海创办了私立的艺术师范学校,相继培养出了陈啸空、邱望湘、钱君匋、沈秉廉、萧而化、唐学咏、缪天瑞等音乐人才。如此看来,我们可以认定陈啸空是李叔同的再传弟子,是一位推动“学堂乐歌”继续前进的卓有成就的音乐家。

1924年,陈啸空从上海艺术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开始了他的音乐教育工作。他到了湖南长沙,任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的音乐教员,贺绿汀⑤正在此学习,陈啸空成了贺绿汀的音乐老师之一。与此同时,陈啸空还在湖南第一师范任音乐教员,恰当吕骥⑥在该校学习音乐,故,陈啸空也是吕骥的音乐老师之一。实际上,陈啸空与贺绿汀是同龄人,比吕骥也只大六岁。

陈啸空对贺绿汀、吕骥两位学生一直是非常关心的。1928年9月,陈啸空在扬州中学任音乐教员的时候,曾让失业中的吕骥去帮他代课。⑦20世纪30年代初,陈啸空曾到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于1932年介绍贺绿汀到该校任乐理教员,解决了贺绿汀的工作问题。⑧1934年春,陈啸空在上海民立女中任音乐教员时,又介绍吕骥到该校帮自己代课,帮助吕骥暂时解决生活困难。⑨仅从这些小事中,就可以看出陈啸空是一位对学生充满关爱之心的好教师。

陈啸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任音乐教员的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创作了一些儿童歌曲。1925年秋,陈啸空到杭州,1926年任教于杭州的浙江艺术专门学校,并参加“春蜂乐会”,又投入了艺术歌曲创作和编写儿童音乐教材的活动,由此进入他音乐创作的活跃期,也是他音乐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重要的创作贡献,如丰富的儿童歌曲、独特的艺术歌曲、多彩的儿童歌舞剧、雄壮的抗战歌曲等,都产生在这一时期。这个活跃期前后持续十年左右。

目前,我能够查找到的陈啸空的最后两本出版物分别是:1937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由陈啸空编的《小学新歌》和由他编译的《小夜曲》,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创作和著作了。抗战胜利之后,陈啸空的名字就隐入历史帷幕了 这一大段时间,尚是研究陈啸空的“空白期”。

据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陈啸空因病陷入困境。据姚国强所著的《菱湖人物》一书中“陈啸空”条目所写:陈啸空“晚年瘫痪,生活困难。这时,他在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的学生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为他侧名在院办乐器厂,以资照顾。”⑩这时的陈啸空与音乐创作已经“脱钩”,并完全淡出了音乐界。《菱湖人物》中的“瘫痪”二字是对陈啸空重病的具体描述,或许他就是由于身体的原因离开音乐创作的。1949年,陈啸空46岁时,就与自己钟爱的音乐创作告别了。而贺绿汀对自己启蒙老师的感恩之情,也令人十分感动。

陈啸空的学生陆华柏在《陈啸空先生的〈湘累〉》一文中,提到了1956年发生在陈啸空身上的一件事。当时,音乐界有人记起了陈啸空创作的歌曲《湘累》,“但是,原歌谱资料这时已经无从寻觅了。有几位热心同志硬是凭记忆把词曲背了出来,但有几处地方没有把握,他们便把所记之谱寄上海陈啸空先生家,请他做最后裁定。不料先生的回信是‘这几处地方我也想不起来了,你们去问武汉陆华柏吧……’于是这几位同志又通过‘武汉音协’把他们的记谱与陈先生的信转给了我。我虽然就记忆所及提出了些意见,但也不是完全有把握,因为我所藏的歌谱原件抗战时期也散失了。”⑪陆华柏提供的信息说明,1956年陈啸空人在上海,能够回信,但是已经记不清楚自己的旧作了。这与前文所说的“晚年瘫痪”可以互为印证。

关于陈啸空的生平、创作、文章、照片等研究资料,尚有许多的空白点和存疑点,期待着我们大家去努力寻找、填补和解答。从现存的陈啸空的相关音乐资料来看,他的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儿童歌曲创作和儿童音乐教材;二、艺术歌曲创作;三、儿童歌舞剧创作;四、爱国歌曲创作。下面,我从这四方面分别来论述。

一、儿童歌曲创作和儿童音乐教材

陈啸空从1924年到长沙当音乐教员开始,就因教学的需要创作了一些儿童歌曲,并且一直对儿童音乐创作充满激情和兴趣,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谱写了大量的儿童歌曲,并编写和出版了大量的儿童音乐教材。

陈啸空最早的儿童歌曲集《小学校音乐集》是1925年于杭州与钱君匋合作编成的。这一年,陈啸空才二十岁出头。由于这本《小学校音乐集》是他和钱君匋最早的一次合作,并对稍后“春蜂乐会”的成立以及“春蜂乐会”诸作曲家合作谱写的许多艺术歌曲都产生了影响,所以我在这里要根据新见史料多说几句。

1925年秋,陈啸空离开了湖南第一师范和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的教职,来到杭州和老同学、好朋友钱君匋重聚。他们商量之后,立即投入了合作编著《小学校音乐集》的工作。据陈啸空在《小学校音乐集》的“序”中所写:“今年(梁按:指1925年)的秋天,我和金岛⑫的命运,使我们得了合作的机会。但这也是我们久蓄的愿望,我们既沉醉于音乐,做了音乐的恋者,那么对伊自然须得尽我们的力,去灌溉伊、培壅伊,使伊繁荣,决不使伊憔悴,甚至枯萎。至于开出来的花,是否有人赏识,那我们不能顾及了。”“我们将把我们所产生的爱底结晶一起供养在这个小小的丛刊里。”⑬

上引序文中提到了“丛刊”一词,当这本《小学校音乐集》1927年6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时,扉页上就印上了“春蜂乐会丛刊之一”八个字。《小学校音乐集》成为“春蜂乐会”出版的第一本丛刊。由此可以证明,从1925年秋天开始,钱君匋和陈啸空已经有建立“春蜂乐会”初步的构想和活动了。正如钱君匋所言:“我们其余的著作及以后的著作,当如啸所说,统归在这个小小的丛刊里陆续印行。不久中等学校的歌曲集当先到读者的面前。”⑭

“春蜂乐会丛刊之一”《小学校音乐集》扉页

以上所引这段文字,可以证明陈啸空在编辑和印行“春蜂乐会丛刊”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此后的数年间,出版的“春蜂乐会丛刊”就有十来种,包括“春蜂乐会”诸音乐家谱写的艺术歌曲集《摘花》,艺术歌曲单行本《爱的系念》《蜜桑索罗普之夜》等,还有儿童歌舞剧《名利网》《群鸡》等,以及歌曲集《中国名歌选》等。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这套“春蜂乐会丛刊”,对推动当时艺术歌曲创作和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这本《小学校音乐集》的出版也历经了一番艰难挫折。据钱君匋在《小学校音乐集·付印补记》一文中说:“去年(梁按:指1925年)秋天,啸和我不期相逢于杭州,在当时朝夕相共的四个月的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极感兴味地把历来为教授而著成的那些歌曲一首一首地由纸堆里拣出,给她再加一回整理,随手又分做小学校用的和中等学校用的两部分。”

“这集在未寄开明书店以前,曾寄至所谓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书局里去过,但不多时便遭了退还,几乎白费了当时的一番心血。—发一句牢骚,这集所以被拒,只因作者非博士硕士之流的人物哟!作品的内容的好坏,这些专讲‘绣花枕头’(客气一点儿讲‘偶像’)的,专对有‘声势’的人卖面子的大书局是无暇顾及的!用他们现在正在发狂似地努力地印刷的那些不通的或错误百出的什么大纲小纲,生物学死物学等书作为证据,实在可靠到没有更可靠的证据了。”

“为我们筹划印刷的章锡琛先生,为我们写序的杨明垣先生,以及子恺先生为本书画趣味丰富的插图,这些除在这里极诚地致谢外,我们将永远不忘他们的盛情。”⑮

钱君匋的这篇文字记录下了《小学校音乐集》遭到大出版商退稿的过程。当时的两位编者陈啸空和钱君匋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名不见经传,遭到退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陈、钱二人的这两篇文章中还透露出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信息:他们幸运地遇到了章锡琛⑯这位出版家。章锡琛于1926年组织了《新女性》杂志社,同年又创办了开明书店。《新女性》杂志和开明书店不久后分别成为“春蜂乐会”艺术歌曲的发表刊物和出版“春蜂乐会丛刊”的出版社。这些事情,在出版《小学校音乐集》的时候,已经种下了福根。从此,陈啸空和钱君匋等人就以“春蜂乐会”的群体力量,开始在中国乐坛上显露头角了。

在《小学校音乐集》出版时,封面上还有“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审定作为参考用书”字样,因此肯定会对当时的小学唱歌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陈啸空的介绍:“这一集所收的歌曲,有的曾为浙江省第五中学小学部以及海宁县立第一小学、屠甸区立崇道小学的小朋友们唱过,愉快地唱过;有的因了安徽省立第三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以及浙江省立第六中学师范部的四年级生备作将来的应用而特地著成的。但这样积下来不止这几首而已,不过我们想要便利一般小朋友的歌唱和一般小学教师的采用,所以先把此集印行了。”⑰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引文中提到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陈啸空工作过的学校,屠甸区立崇道小学是钱君匋故乡的小学,台州的浙江省立第六中学是钱君匋任音乐教员的学校。由此可见,《小学校音乐集》中收入的歌曲,已经由他们亲自在一些小学、中学里教唱过、传播过。

1930年,钱君匋和陈啸空二人又合编一本《小学生唱歌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歌集中收入了他们二人谱写的儿童歌曲各二十首,由陈啸空谱写的有《小麻雀》《喜鹊叫》《我愿》《惜阴》《春光好》等。其中的《春游》是一首“学堂乐歌”风格的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乐段结构,典型的西方旋律风格和曲式特点。

谱例 1 《春游》(陈啸空曲)

《春游》的乐谱是带钢琴伴奏的五线谱,右手弹的是歌唱旋律,左手以简单的柱式和弦或分解和弦作陪衬。当时的小学生教材就全部采用五线谱,这让我们后人都感到惊讶和惭愧。陈啸空这首《春游》的内容和风格,使我想起了李叔同在1913年谱写的三部合唱曲《春游》。因为它们在内容上都是表现春天里孩子们郊游时快乐的情绪,风格上都是模仿西方音乐而创作的。李叔同是陈啸空的师爷,他们的音乐风格似有“隔代相传”的基因关联。就是说,“学堂乐歌”的乐风对陈啸空的影响是至深的,特别是在儿童歌曲创作方面。

《小学生唱歌集》中的《我愿》一歌是一首二部合唱,歌中唱道:“我愿做个农夫,天天在田里做。那里有芬芳的花,有玲珑的小鸟。乐呀真乐呀,我愿做农夫。”这首歌教育孩子们从小尊重劳苦民众,这是儿童歌曲必不可少的内容。由陈啸空作词、作曲的《呀!那春天去了哟!》也是一首童声二部合唱,以细腻的音乐与和声,表现了孩子们对春天快速离去的留恋之情。

1932年12月,中华书局同时出版了陈啸空的《黄棉袄》和《儿童新歌曲》两本儿童歌曲集。歌曲集《黄棉袄》中包括陈啸空谱写的《蜻蜓》《绿色的郊野》《布谷叫了》《采菱》等三十首歌曲;《儿童新歌曲》中包括《苦苦苦》《诗人和女郎》《她想》《白帆》《春的新装》《盼望》等三十首歌曲。上述两本儿童歌曲集好像是一本面向初小学生,一本面向高小学生。两本曲谱在音乐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区别:歌曲集《黄棉袄》中的歌曲结构短小,大都是“四句头”式的乐段结构或乐段扩充;《儿童新歌曲》中的歌曲结构略大,多是乐段扩充或者二段体结构。

谱例 2《黄棉袄》(素心词,陈啸空曲)

《黄棉袄》这首歌带着五声音阶的民歌风格,歌中唱道:“冬天到,冷峭峭,难挨又难熬。幸而有慈悲的太阳来相照,这就是穷人们的黄棉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冬天缺少衣服的穷苦人们的同情心。

《儿童新歌曲》中的《盼望》一歌,也是五声性的民族风格旋律,唱出了孩子在收获的秋天盼望爸爸回家的深情,洋溢着孩子对家长温暖的依恋。

陈啸空的儿童歌曲在20世纪30年代曾被广泛采用在各种学校音乐教材中,如当时教育部编的《小学音乐教材初集》(共三册,低、中、高三部)⑱等,因而这些歌曲曾在各地区的小学生中传唱,影响了一代人。

他的儿歌《绵羊》以很亲切的曲调,表现了牧羊少年和羊群的亲密关系。《绵羊》基本上是五声音阶的旋律,弱起的节奏和的节拍很有新鲜感,是典型的对“学堂乐歌”音乐风格特点的模仿。在陈啸空的儿童歌曲中,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西交融音乐风格。

谱例3 选自《绵羊》(陈啸空曲)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陈啸空创作的儿童歌曲中也明显增加了爱国和抗日的内容,如《好儿童》《我不买》等。

在1935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啸空的《钓鱼歌曲集》中,收进了陈啸空作曲、作词和填词歌曲共二十九首,这里仅举由他作词、作曲的《秋》和《丰灾》为例。

《秋》是一首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即ABA),在陈啸空创作的儿童歌曲中结构算是偏大的。音乐风格是五声性的中国化旋律,两头的A段都是纯五声音阶曲调,B段出现少量偏音,增加了对比的因素。《秋》以教导孩子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主题内容,即歌曲最后一句所唱的:“光阴一去不复回,凉夜读书兴味长。”

谱例4 选自《秋》第一乐段(陈啸空词曲)

《丰灾》一歌表现了当时农民的艰难生活,在“洋米”的冲击之下,农民的丰年犹如灾年。为了表现悲惨的情绪,陈啸空采用了西洋的小调式音阶—采用纯西方的音调来表现中国农民的悲和愤,从风格上来说是有一点显得隔阂。但是从歌曲本身来分析,《丰灾》也是一首具有特点的儿歌,通过这首儿歌还对儿童进行了爱国教育。

谱例5 选自《丰灾》第一乐段(陈啸空词曲)

陈啸空创作的儿童歌曲,除了结构短小之外,音域也较窄,一般都不超过八度。这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发声特点,也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嗓音。陈啸空在创作儿童歌曲方面,既经验丰富,也成就突出。当然,他的一些儿童歌曲中也有节奏呆板、不够活泼的缺点,有些歌曲在词曲的结合方面不太顺口。但是总的说来,陈啸空在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30年代,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音乐教材,在当时许多学校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除了上面提到的他和钱君匋合编的《小学校音乐集》和《小学生唱歌集》、陈啸空自己编著的《黄棉袄》《儿童新歌曲》以外,还有1932年上海光华书局出版的二人合编的《孩子们的甜歌》(上、下册),以及他本人编著的《钓鱼歌曲集》。实际上,陈啸空在这一时期还编著和出版了多种儿童音乐教本,如《来哟朋友们》(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33)、《儿童甜歌》(儿童书局出版,1934)和《小学新歌》(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37)等。总之,在十来年间,陈啸空出版的儿童歌集即有十来种。可见,他在创作儿童歌曲方面之努力!

从作品的数量来看,儿童歌曲是陈啸空音乐创作的重点,他是五四运动之后最注重儿童歌曲创作的作曲家之一。陈啸空的儿童歌曲创作,处于从“学堂乐歌”式的填词歌曲为主的阶段,向五四运动时期的创作歌曲为主的过渡时期。而陈啸空是填词歌曲和创作歌曲并举,数量上以创作歌曲居多。在本文中,我偏重分析的是他的创作歌曲。

陈啸空对于编著儿童音乐教本是极有使命感的。他在自己编著的第一本小学音乐教材《小学校音乐集》的“序”中写道:“在近几年里,新文化的出版物确乎拥挤之极;不过关于音乐的著作,竟比冬夜还要沉寂!除了几本小调式的俗曲和一些陈旧的作品外,更找不出什么了,这不是我们音乐界的羞耻么?”⑲他是将为孩子们编写音乐教材,当作自己为新文化肩负的一种神圣的历史担当。(待续)

注 释

①杨和平《“春蜂乐会”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汪洋《湖州籍音乐家陈啸空艺术歌曲〈湘累〉研究》,《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③梁茂春《三月春蜂酿蜜忙—论“春蜂乐会”的作曲家和艺术歌曲》,《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3年第2期。

④“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时期,在新式学堂中教唱的歌曲,大多是采用欧美或日本的现成曲调填入中文歌词,如《体操—兵操》《送别》《中国男儿》等。沈心工、李叔同等是“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人物。当时,中国还没有懂得现代作曲技法的作曲家。

⑤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1943年到延安。作品有钢琴曲《牧童短笛》,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春天里》,管弦乐《晚会》《森吉德玛》等。1949年以后,长期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和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⑥吕骥(1909—2002),湖南湘潭人,作曲家、音乐理论家。1930年入“上海国立音专”,此后积极参加“左翼音乐运动”。1937年到延安。作品有歌曲《新编“九一八”小调》《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参加八路军》,大合唱《凤凰涅槃》等。1949年以后,长期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⑦参看伍雍谊编著《人民音乐家吕骥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⑧参看《贺绿汀》,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⑨同注⑦,第13页。

⑩参看姚国强著《菱湖人物》中的“陈啸空”条目,香港天马图书出版社2001年版。

⑪陆华柏《陈啸空先生的〈湘累〉》,《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⑫“金岛”即“君匋”,这两个字在江南口音中是近似的,也是亲密朋友间的称呼。钱君匋在文章中则直接以“啸”指称陈啸空。

⑬陈啸空《小学校音乐集·序》,1925年12月12日写于杭州竹西别墅,载《小学校音乐集》,上海开明书店印行,1927年版。

⑭钱君匋《付印补记》,1926年12月底写于白川屋,载《小学校音乐集》,上海开明书店印行,1927年版。

⑮同注⑭。

⑯章锡琛(1889—1969),浙江绍兴人。1912年至192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妇女杂志》主编,编辑上海《时事新报》及《民国日报》副刊;1926年,离开上海商务印书馆,组织《新女性》杂志社。在妇女解放的道路上思考和奋战了十年之久。1926年8月,创办开明书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出版总署专员;1954年,担任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1956年,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1958年,被划为“右派”。

⑰同注⑭。

⑱教育部编《小学音乐教材初集》(五线谱),中华书局1935年再版。

⑲同注⑭。

猜你喜欢

小学校创作儿童
舒兰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小学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有效实施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美国小学校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