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是打开舞蹈作品的成功之路

2018-05-15陈玉英

神州民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成功创意编导

[摘 要]在舞蹈创编过程中,成功的舞蹈作品,创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相关作品,讲述了舞蹈创意的价值和特性。创意在舞蹈作品中的呈现及对编导创新思维的要求。

[关键词]创意;编导;舞蹈;成功

一、舞蹈创意的作用

(一)什么是创意

创意是别人想不到,又出乎意料的“金点子”,是对于传统的颠覆。它打破以往的常规,创建了新思路,是一种新颖的、非常态的解决方法;是灵光闪现后的惊喜;是深度情感与理性思考后的实践行为。

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

(二)何谓舞蹈创意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舞蹈可算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舞蹈艺术源起于人们的游戏、狩猎、劳作、宗教祭祀、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是人们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身情感及诉求的一门艺术。而舞蹈创意,就是编创者在创作舞蹈作品时新的突破,以不同以往的立意、构思及表现手法融入舞蹈之中,经过艺术锤炼,最终给予观众不同凡响的艺术呈现。

二、舞蹈创意的呈现和价值

成熟的舞蹈作品主要包括编导创意、舞蹈结构、舞蹈音乐、动作语汇等。舞蹈创意至关紧要,它是舞蹈的灵魂,直接影响着舞蹈创作的优劣和质量,它为舞蹈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地创作源泉。从舞蹈主题的确立,动作编排设计、服化道美的设计及道具的运用等等,编导需要费尽心思,巧妙设计,做到既恰如其份,符合主题的需要,又要出人意表,令人耳目一新。笔者在实践编创的舞蹈作品《人鸟情》里,有这样的情节,爱鸟惜鸟如命的老人,在大自然的感召下,最终,将心爱的鸟儿放归山林,怀抱空鸟笼,陶醉于大自然百鸟齐鸣的美妙环境中。

除了主题的确立,在服装和道具上,笔者也下了一番功夫。大幕拉开,风雨中,由12个老人合体组成了巨大的鸟笼,既点出了作品的主题,又将老人为鸟儿遮风挡雨,对鸟儿呵护备至的心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此外,笼中之鸟,是作品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老人与鸟儿相依为命,用实物在舞台上表演,显然是不可能。经过苦思冥想,笔者借鉴戏曲表演中的无实物表演,通过演员的表演、形体动作、鸟笼及音响效果,让看不见的角色,立体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完成了作品表达的诉求。其中爱鸟与放鸟的情节既矛盾,又统一,它使主题得到了升华,突出了“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如林间自在啼”的环保主题及思想。

创意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舞蹈作品,使得作品在舞台上得到完美的呈现。广东歌舞剧院的舞剧《沙湾往事》就是近年来成功的作品,该剧的的舞蹈编排独具一格,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了广东音乐人鲜为人知的故事。而广东音乐经典名曲《赛龙夺锦》成为其中薪火相传内容的主线,用当代舞蹈艺术元素演绎传奇故事的发展,并用设计巧妙、优美生动的舞段诠释经典音乐的深刻内涵,新颖的叙事方式、动人的故事、深厚的意蕴让观众感受到广东音乐的优美精彩和独特气质。在舞蹈创作上,手法多样,舞台呈现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剧情结构、音乐创作、舞美、灯光、服装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新颖的手法,使多维的舞台呈现如诗如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还将电影镜头的剪辑方式运用到舞台上,通过时空变幻的手法,营造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奇特艺术效果,形成特殊的舞台叙事方式。

可以说,创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成功的舞蹈作品需要有好的“点子”来支撑并将之融入到作品中。如果编导不深入生活,不认真去提取生活中的精髓,编创的舞蹈作品和其他舞蹈一样,大同小异,主题几乎一致,舞蹈语言缺少新意,服饰设计贫乏,表演流于俗套,作品自然就毫无价值,而这样的舞蹈,也一定不会得到观众垂青。

三、舞蹈創意的特性及手段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舞蹈创作也呈现了新特点,各种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要想创作出有创意的舞蹈作品,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特性:

(一)独特性

舞蹈编导要想从平凡的生活中诠释出不平凡的艺术呈现,不仅要继承传统舞蹈的先进部分,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发挥创造性新思维,不断使得舞蹈艺术获得新的发展,实现新突破,尤其要做到标新立异,获得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舞蹈作品既要让观众获得美的艺术享受,更要在思想情感上征服和感动观众,让其感同身受。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舞蹈编导要有深厚的艺术积累和标新立异的艺术思维。

(二)塑造性

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的艺术,通过行为艺术将主题很好的呈现,有其具象性,做到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无论是对于动物的模仿还是对人物的刻画,舞蹈创作都要做到清晰明确,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过:“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的创造将成为中国舞蹈界发展的首要问题, 现在流行的对语言和技巧的探索将更多的让位于深层次的形象塑造”因此,舞蹈编导要加强舞蹈灵魂的塑造,用多样的动作体现舞蹈的核心。

(三)发散性

艺术创作要强调的就是一个“变”字,大画家齐白石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舞蹈编导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需要编导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充分展开艺术的翅膀,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作,这样的作品往往会给自己和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

四、创意需要编导的创新思维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因此,舞蹈可以表现的题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编导作为社会中创新型的复合性人才,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同时,放眼于未来。编导的思维应该是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笔者作为群文战线的舞蹈编导,从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和感悟到,舞蹈编导的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创新意识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但又高于生活。舞蹈编导应该懂得并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闪光的创作素材,通过艺术手段对其重新解构,并选择适合的形式创作出精彩的舞蹈作品。

(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的创作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了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编导需要广泛涉猎多个领域的书籍和其他门类的艺术,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关注并了解当代百姓的喜怒哀乐。只有和社会同呼吸、与百姓共命运,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优秀舞蹈作品。

(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优秀的舞蹈编导首先要深入地、系统地了解舞蹈概论、舞蹈美学、舞蹈史及舞蹈力学等常识,掌握舞蹈艺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需要把握舞蹈风格的潮流和未来趋势。并将这些融会贯通,纳入到自身创作的作品之中去。

(四)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艺术鉴赏能力

舞蹈作品本身是一个艺术的综合体,它包含了音乐、文学、舞美、道具、服饰、灯光等方面的内容,而音乐是舞蹈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说过:“作曲家写作舞蹈音乐……而舞剧编导则为音乐所激动,并在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舞蹈作品。”

编导在创作作品时,既要用艺术家的美学高度,去审视自身作品的艺术价值,又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舞蹈艺术带来的感动。因此,编导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假如编导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艺术素养,很难想象,创作的舞蹈作品能具有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艺术之路,贵在创新。笔者以为,创新应该是在对传统事物科学系统的研究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扬弃,找到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道路,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在创作中可以借鉴更多的姊妹艺术,街舞、现代舞,甚至是武术、杂技等来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使创作的舞蹈作品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近期,中国街舞艺术人才培养计划舞蹈编创高级研修班,做了一次很有益的大胆尝试。来自全国各地的街舞精英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将街舞与中国民族舞蹈和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创作了一批精彩的作品,如:《黄河》、《昭君出塞》、《我爱布达拉》。其中作品《保卫黄河》明快豪放、铿锵有力的音调节奏,与Locking、Breaking、Popping、Jazz基本动作完全贴合,短促跳动、振奋人心。而传统京剧《定军山》老将黄忠一段西皮流水唱段响起,舞动的身体展现着武老生的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膝动作又巧妙融合了Popping舞种的Strutting、Roboter、Isolation三種风格和基础动作,给人既耳目一新,又通体舒畅的艺术享受。街舞《黄河》更是用肢体拉响的战斗号角,让人血脉偾张。

好创意,是舞蹈创作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而编导则是运用创意搭建桥梁的“工程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创新思维,编导的创意之路将变得更加宽广、更加通畅。总之,艺术之旅风景秀丽,但更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五、创意需要与时代结合

创新,是时代发展和舞蹈艺术发展的需要,艺术作品只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在感情上引发共鸣,打动人心,作品才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和欢迎。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十六个民族各自不同风格、特色的舞蹈,构成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一方面,我们传统文化与民族舞蹈传承要保持它的风格特质,要有很强的属性。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民间舞蹈,怎样才能完成当代社会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满足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呢?

虽然时代的发展给舞蹈创作者提供了大量新的元素、新的内容,但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深度融合,笔者以为,首先要找到两者形象和情感的契合点,将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审美情趣、甚至是新的科技发展等内容融会贯通,在创作中加以表现,在精神面貌上创新与突破,使得舞蹈艺术焕发出新的时代特点,这样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结语

创新思维决定了舞蹈作品的好与坏,在成功的舞蹈作品中,创意是灵魂,是生命力,它虽是独特的,却不只是满足于形式上的独特,更重要的是寻求心灵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带给我们不同凡响的完美呈现,获得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的共鸣。而这,正是创意为作品打开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詹姆斯·韦伯·扬(美).创意. 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10);

[2]白金峰.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戏剧之家,2016(07);

[3]于平.舞蹈编导教学.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1997(10);

[4]赵晓妮.舞蹈创作中的创新思维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5]张婷.街舞与民族舞的融合有路可走.中国文化报,2018(04)。

作者简介:陈玉英(1962—),女,佤族,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文舞蹈。在云南省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发表论文有《广东农村文化建设有关问题探讨》、《少儿舞蹈技巧的培养和掌握》、《关于文化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新老时期文化馆人员结构之我见》、《浅谈中老年舞蹈的创作与思考》、《阿佤民族民间曲调解析初探》、《与时代同步的街舞发展及趋势》、《公益文化服务传播的对策探讨》、《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间咸水歌文化的传承保护》、《故乡的新年》、《异乡的路》、《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究》等。现任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舞蹈编导。

猜你喜欢

成功创意编导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谈中学生的人生成功
纸品手工艺术创作技法浅析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