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围龙屋的养育文化内涵

2018-05-15刘英凤张晋中

神州民俗 2018年3期

刘英凤 张晋中

[摘 要]围龙屋文化是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客家围龙屋不但继承和融合了中华几千年宫庭建筑与传统民居的优点,还承载、赋予了浓厚的中华传统礼制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风水玄学意识,如子孙满堂、家族兴旺的文化内涵;聚族而居、协作互助的文化内涵;勤耕苦读、诗书传家的文化内涵;达官显贵、光宗耀祖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的围龙屋文化中,尤以子孙满堂、家族兴旺的养育文化最为厚重、丰富和突出。

[关键词]客家围龙屋;养育文化;兴宁地区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看重根的民族,根深叶茂、子孙满堂就是中国人最大的心愿。而这繁衍不息的根,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他们生命的诞生地,就是他们安居立命的生活家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坚定、最忠实的守護者、传承者、践行者的客家民系,对根的意识、对家园居所的重视、对多子多福的执着追求,更为尤甚!如客家人的历史上有个传统习俗,就是在每一个婴儿出生后,做家长的都会在屋旁挖个坑,然后把包裹婴儿的“胞衣”(学名紫河车)埋在坑中,使胞衣与土地长存,这就是客家人的“胞衣迹”,而这胞衣迹就是客家人的根,这根就长在客家人的家园里。而客家围龙屋,就是兴宁地区绝大多数人的根和安居立命的生活场所。

一、围龙屋养育文化的概念

客家先民自唐代起,便发明了围龙屋这一民居建筑的初型,经宋、元、明、清、民国一千多年不断的完善和定型,使围龙屋的建筑结构和居住环境,巧妙地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及文化内涵于一身[1]:它不但继承和融合了中华几千年宫庭建筑与传统民居的优点,还承载、赋予了浓厚的中华传统礼制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风水玄学意识,使客家围龙屋具有了厚重、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子孙满堂、家族兴旺的文化内涵;聚族而居、协作互助的文化内涵;勤耕苦读、诗书传家的文化内涵;达官显贵、光宗耀祖的文化内涵……在这众多的围龙屋文化中,又尤以子孙满堂、家族兴旺的养育文化最为厚重、丰富和突出了。何谓养育?养,是指生养、抚养、培养;育,其本义是母亲正在生孩子,又由产子、生育而引申为养活、培养、成长等含义。简言之,养育就是指由孕育生命到长大成人的这一生命历程。围龙屋的养育文化,也就是指从围龙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功能所体现出来的有关生儿育女方面的观念和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表达了宗族前辈对裔孙后代的关爱、奉献和希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其文化内涵:如围龙屋的某些结构为什么会建成这个式样?它有什么作用?反映了人们什么样的观念和意识?例如,围龙屋上厅背至龙厅之间宽阔的斜坡地为什么会称之为“化胎”、“花胎”?又称为“花头垴”、“背扶岭”?它为什么会建成微微隆起的形状?化胎下方的“五行石”又有什么涵义?理解了诸多的为什么,也就会逐渐理解什么是围龙屋的养育文化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的涵义。“胎”的本义,是指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化”是变化、使之化;“化胎”的含义,就是指母亲运化五谷之精华而使之变化为胎儿。这就说明,“化胎”是孕育胎儿的地方,是宗族繁衍生息、子孙满堂的发源之地。为什么“化胎”又会称之为“花胎”、“花头垴”?花,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客家人习惯把出生的男婴称之为“白花”,出生的女婴称之为“红花”,其实就是借用“花”的这种性繁殖器官之义,来区分男女之别;“垴”,是指隆起的小山丘;“头”则是指其方位;所以“花头脑”之义,就是指像孕妇的肚子一样孕育宗族后代的地方。

二、围龙屋养育文化的内涵

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世世代代客家人的主要生活场所,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与标志性符号。其价值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它的居住价值,而是它所承载与传递的客家文化特质。[2]

(一)子孙满堂、家族兴旺的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在围龙屋的建筑设计中,把“化胎”建成状如斜躺着的孕妇的肚子,便是拟人化、形象化的体现,它寄托了族人对新生命的祈望。又如,在“化胎”下方正对上厅神龛背的门之间,有一块用麻石板制成的“五行石”,刻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图形。那么,为何要在化胎下方安置五行石呢?另外,在上厅神龛背后正对着五行石的地方,开有一扇门,那么,这扇门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都知道,在中华文化的看相、算命玄学中,任何一个人的命格,都分别归属于金形人、木形人、水形人、火形人、土形人这五行之中,所以这五行石的含义,就是寓意围龙屋化胎内孕育的胎儿,是五行命相都俱全、什么人才都齐备的裔孙。那五行石正对着的那扇门,又有什么作用与涵义呢?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女不入祠堂”便是这种观念的礼制、规矩之一。所以,围龙屋化胎中的裔孙们经由“五行石”中出生问世后,“白花”男婴便从神龛背后的那扇“男丁之门”直接进入上厅的祖公堂,经过“上灯”(上丁)的敬祖仪式而成为该宗族中身负传宗接代义务的男权成员;但身为“红花”的女性婴儿,却由于受重男轻女观念的歧视、排斥而不能进入祠堂,只能各自归家入室了。

围龙屋的养育文化,在建筑风水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如围龙屋多是依山而建,且屋前都有水塘,就是取“山管丁、水管财”的风水之义;另“山为阳,水为阴”,又取其阴阳平衡之意,阴阳平衡则顺乎自然,顺乎自然则和谐康健、人丁兴旺,这又是天人合一的养育之道。另客家先辈们都喜欢在围龙屋的后面种植杉树、松树等,它可起到美化环境、调节气温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客家话的“杉”与“撑”两字同音,屋后种杉树即取“有后撑”之意,“有后撑”又与客家话“有后代”同义,所以在屋后种杉树是祈望人丁兴旺之意也。围龙屋传统的“屋后植松,屋前种柏”这一习惯,也是先辈们祈望宗族后人能像松柏那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以达到宗族兴旺、枝繁叶茂的目的,这些都是围龙屋养育文化的又一体现。

(二)聚族而居、协作互助的文化内涵

客家先辈们清楚的知道,族中小孩出生后,最重要的就是要给他们一个能安全生活,健康成长的环境,尤其是兴宁地区,在以往的几百上千年期间,仍是畲、瑶等少数民族的聚居之乡,是古树参天、野兽乱窜的荒野之地,人的生命随时都可能受到野兽的伤害,也随时都可能因土客之争、匪贼之祸、宗姓之斗而伤及族人的健康与生命,尤其是那些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婴幼小孩们。但我们客家先辈建造的围龙屋,却给予了孩子们最安全、最舒适的成长环境,那城堡式的建筑及其防御功能,既能防野兽,又能防匪贼,给人以极大的安全保障。在小孩的活动场所方面,围龙屋的厅、堂、廊都相互连接在一起,使围龙屋有着非常宽畅阔大的空间,完全可供小孩们尽情地嬉闹玩耍及各种活动锻炼,尤其是在下雨或暴晒的恶劣天气环境下,居住于其他民居中的小孩,都只能龟缩于小房小屋之中,仅有极小的活动空间,而唯有客家围龙屋中的孩子们,却可以在一年四季的365天中,无拘无束地、天阔地阔地、尽情地玩耍嬉闹,尽情地享受快乐的童年。客家小孩的这些幸福,来源于我们先辈的关爱,来源于围龙屋尽善尽美的建筑结构,更归功于祈望子孙满堂、健康成长的养育文化!

客家先辈们很清楚,要让裔孙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除了安全的生存条件之外,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丰衣足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而丰衣足食的两大基础,就是钱和粮,这两大物质要素,在围龙屋的建筑结构中,也具有充分的体现:如围龙屋的围龙是个半圆,而围龙屋前面的水塘,也是个半圆,前后相连便是一个椭圆,其象征之义是“园”;围龙屋中心的上中下厅及其堂屋,构成一个方形,象征之义是“方”,这就使整个围龙屋呈现外圆内方的格局,很像是封建时代使用的铜币。围龙屋的这种造型,就是寓意宗族后人有钱。围龙屋多是依山坡而建,呈前低后高的形状,围龙屋的围龙与两旁的横屋组成的形状,就像农民在禾坪收稻谷时使用的“册”,与屋前的禾坪共同组成了一幅收谷子的图景。这样的建筑设计,就是寓意宗族后人有粮。另围龙屋前的水塘,其主要功能为养鱼,象征“年年有鱼(余)”,取其生活富裕之意。围龙屋建筑中的这些寓意和愿景,寄托的就是先辈的祈望,就是人们的一种意识和观念,这就是围龙屋养育文化的一种体现。

(三)勤耕苦读、诗书传家的文化内涵

客家先辈们更深知,除了给宗族裔孙安全的生存环境和丰衣足食的生长条件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后人学知识和学做人,这是宗族后人能不能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关键。先辈的这种教育观念,在围龙屋文化理念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围龙屋的聚族而居,就是希望后裔们要以血缘为纽帶团结起来,和谐相处、互助协作,共同与困难灾难作斗争,共同防御外患,以利于族人的生存和发展,其核心就是教育族人要有团结的意识;又如族人每年都要到祖公厅祭祖,而且都要按长幼尊卑的规矩排座次、按顺序,其核心就是教育后人要敬祖、孝亲、尊长,就是教育后人要学会做人,这就是祖公厅起到的教育功能与文化内涵。另外,围龙屋的堂号、对联、楹联及壁画、雕塑等,所传扬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的儒家思想,都是忠信传家、诗书传家、勤俭持家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治家理念,都是歌颂祖德、继承祖业或发扬光大的祖训……总的来说,围龙屋展示的厅堂文化,都是教育宗族后人如何学做人、如何图拼搏、如何承祖德、如何兴家业,如何做一个于家、于族、于国都有益、有德、有功的正人,告诫裔孙不能做歪人、不能做恶人、不能做不忠不孝的小人,先辈教育宗教族后人的这些意识和观念,就是围龙屋养育文化的重要体现。

(四)达官显贵、光宗耀祖的文化内涵

“读书做官”、“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客家人骨子里的心愿,这种希望后人能达官、能显贵的意识观念,在围龙屋的建筑中亦有充分的体现,如“花头垴”为什么又称为“背扶岭”?这个称谓有什么含义?原来,围龙屋的围龙与相连的左右横屋,前低后高,犹如“太师椅”的扶手,而太师椅是高官贵人坐的,是“太师的椅子”,象征高贵和地位。其中的“背”谓之在正堂屋的背后,指方位;“扶”,谓之像太师椅的扶手,指高贵;“岭”,谓之像岭坡一样,指形状,所以“背扶岭”的含义,是取其像太师椅那么高贵之义,希望围龙屋中的族人,也能出现高官达人。又如围龙屋的上厅、中厅,其宽敞的结构有如皇宫中的大殿一般,庄严宏伟、堂皇富丽,就是寓意族中后人也能荣登皇宫之殿堂,成为达官贵人。这些望子成龙的观念意识,就是宗族先辈的最高愿景,也是围龙屋养育文化的一大重要体现。

结语

把后一代从生育、抚育到培养成人的这一人生历程,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的中心任务,是人们终生都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拼搏、奉献的原动力,所以在众多的、博大精深的围龙屋文化中,养育文化被赋予了最突出、最重要的地位,也有着最为丰富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高敬.岭南文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1):P96-97;

[2]温宪元,邓开颂,丘彬.广东客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P283-286。

作者简介:

刘英凤(1965- ),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岭南文化、教育心理。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程》教材五部,主持省厅级课题三项,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现任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

张晋中(1948-),男,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客家文化,广州番禺区纪委处级退休干部,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