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4高旋

今日财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卓越会计专业工匠

高旋

在国家发展强大之时,“工匠精神”必不可少,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卓越会计师人才中弘扬“工匠精神”意义非凡,本文旨在研究卓越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力求提高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一、引言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3月17日,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2017 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从“中国制造2025”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发展战略,都呼唤着工匠精神。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弘扬“工匠精神”意义非凡,在此基础上,本人旨在探索践行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国家输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卓越会计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

《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框架》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胜任会计岗位的综合要求,包括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熟练操作软件等方面,普华永道认为重要的会计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财务会计与控制等等方面。在借鉴了国际上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笔者认为培养卓越会计人才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掌握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包括会计、管理、商学、金融等等方面,会计职业技能包括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熟知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等方面,卓越会计人才应是拥有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人才。第二,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会计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零培训即可上岗,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第三,具有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应该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有迅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具有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工匠精神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一)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国际上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的研究发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卓越会计人才,其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应有的素质能力,因此,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凸显其所需的素质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去,一方面要求具备会计专业的知识、技能、分析和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具有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能够突出新理念和新策略解决复杂问题的职业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价值观,要求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会计人才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能够适应经济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变革,具有国际化的眼光。高校通过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输出的会计人才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

(二)完善优化课程体系

在明确了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那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就应该有相应的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是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安排教学的知识点,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为出发点,而现在我们要转变成以职业或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将理论与实践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会计专业岗位的核心能力素质培养。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定位,在课程设置上应重视学科基础课,拓宽通识课程,整合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如与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结合等等,立足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市场分析、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得卓越会计人才还具备良好的整合、分析、决策等能力。

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可以与资格考试科目相协调,如专业课程与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科目密切衔接,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或者毕业之后能尽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有效缩小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最后,应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设各主要专业课程的相关实训实验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等。并且实训实验课程在开发时的项目、环境、内容等要尽可能与真实企业情景相近,重点突出学生在各专业技术岗位的实战操练。

(三)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

除了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注重实践教学以外,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在上实践课时,可以采取分小组学习的形式,由组长带头学习或者互相讨论,教师重点讲解出现的问题,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参与性,又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

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探索校企联合模式,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可以采用“高校—会计师事務所”合作模式,会计师事务所是提高会计专业水平的良好实训基地,在这种合作模式中,一方面事务所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另外一方面,学生的能力要能够达到事务所的要求才能够去实习,这样一来,学校在培养的时候会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有动力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培养卓越会计人才,教师队伍是关键。首先,应以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团队核心教师应引领团队成员发挥专长,优势互补,对青年教师应积极进行培训,要求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管理咨询、产学研结合等,增加会计实践经验,将实践技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另外,多渠道聘请校外高层次会计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专业建设顾问,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和教学工作中来,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和实战机会。

(五)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改进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现行的学生考评方法多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期末成绩占70%-80%左右,主要以书本知识点为考试范围,这种形式与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第一,多样化考评手段,增加小论文、扩大项目研究性学习、小组作业、案例分析、案例报告、财务与会计模拟实验、岗位实习、对外咨询报告等内容,并增大其在考评中的权重,形成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体系。第二,引入过程考评,更注重平时的学习情况,增加阶段测评、阶段性报告、实验设计、实训成绩等等。第三,对取得了资格证书的同学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如成绩加分,或者综评加分等等。

同时,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应是多方面的,如教学观摩、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从教学日志、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多维度进行评价,让教师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作者单位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卓越会计专业工匠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90后大工匠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画与理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