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8-05-14宋丽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素养阅读教学思维

宋丽平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在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所体现,可见拥有好的语文素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然而从事教学工作的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能直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念则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是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这些对话过程我们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见,阅读教学无论是什么阶段的学生都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叶圣陶说过“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阅读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认真钻研并掌握阅读课文的特点和要求,大强度的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发散思维,充分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己阅读能力。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如何把语文素养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呢?对此我有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多读,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语文阅读离不开读,而且要多读。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都凝结在书籍上,反映在书籍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对知识的理解来武装自己。《语文课标》告诉我们;“诵读与领悟的循环交换是语感内化积累过程”。其实,很多学生不知道一篇课文所讲什么的时候就是他们读的不够透彻,加强阅读,多读,读通,读顺,课文所讲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秘诀,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从而体会含义深刻的道理。我在讲古诗的时候就亲身体会到这种现象。如《秋思》一诗,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排排读,连句读,跳跃式读等等。当学生通过读差不多已经把这首诗背诵下来的时候,让学生根据书下面的注释自己进行解释的,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会翻译了,虽然个别几处有所不一样,但大体意思和《秋思》所表达的思想学生都能回答上来。这样我们就不用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机械性的学习了,效果还格外的好,从而还可以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语文语言妙趣横生的魅力。这样学生不仅扎实的掌握课文内容还提高了学生在“读”这一方面的素质。

二、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思维冲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的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和形成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传授式或“填鸭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还很少。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处于硬式教学阶段,为了考试,为了进度,让学生统一答案、统一认识。有的老师把教案带入课堂,学生把参考书带进课中,老师和学生都按部就班的随文解答,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就像是局限在笼子里的鸟一样,挣扎。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原则真正贯彻到底。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展争辩。学则需问。通过鼓励学生质疑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不断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如五年级《草船借箭》一课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解答:“从哪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这两个问题其思维空间就广阔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意见,不一样的并不就是错的,意思一样,回答的就是对的,课堂的活跃性也会更好.这样的课堂不仅充实而且生动,学生不仅快乐而且满足。这样也会轻松地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

适当的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开发,启发他们,也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因此,适当的多媒体插图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发展最优化。例如学习《将相和》一文,面对廉颇负荆请罪的插图,我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学生看着插图自己居然可以说出课文的一些片段,而且每一个学生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由此可见适当的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会生成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每一位的学生在语文的思维也将打开,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抓住课文中重点的词句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例如《跳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描写孩子神态的语句;“孩子缺气的脸红了。”我问学生:“孩子为什么气的脸红了?”学生回答;“因为猴子把孩子的帽子用牙咬,用爪子撕,孩子吓唬它,它不但不理,反而撕得更凶,还有水手们的笑声更大了。”我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追问;“此时此刻,他心里会怎样想?”学生有的回答:“该死的猴子,气死我了,真想把你杀了。”“死猴子太过分了,你怎么就这么欺负人呢?一点都不喜欢你了,以后我都不会喜欢猴子了。”“我是船长的儿子,你居然还敢这样对我,真是活得不耐烦了,我让我爸收拾你,不会给你好果子吃的。你让我丢了脸,我也不会放过你的。”这一训练,不仅让孩子明白了追猴子的原因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还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能力。后来多练习了几次,大多数学生就懂得了如何找关键字,如何通过关键字来分析课文。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快乐,让学生从身心想去学习语文,知道语文杜洋可以提升自己对一些方面的认知。

五、培养学生画符号写评语的习惯

课堂上要求学生看书并且动笔,引导学生把每一篇文章的题眼、文眼、警句、佳句、关键字、重点语段等,都一一画上符号或者写出简要评语,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书。在四年级《鸟的天堂》一文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动笔画文眼,化重要的句子,这个时候很多学生都画出来了“榕树的大,可是没有一只鸟,后来由于时间的变化鸟变得多了起来,到处都是鸟的影子,到处都是鸟的声音”以及“这鸟的天堂,真的是鳥的天堂”这两句话,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谈论就可以分析出“这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一句总结了全文,提升了文章的主题,学生也就是知道大榕树是适合鸟生活的地方,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表达出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赞美之情。作者的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学生也就从中体会到了语言的奥妙。这样练习不仅使学生变得更加细心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语文中寻找自信。

六、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心里就踏实

经常听到一些上公开课的教师反映,这节课,学生配合他们完成了任务,他们心理就踏实;反之,心里就没底。听了许多公开课,我发现,有的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多,也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我建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才更有人文精神,才能适合因材施教。我们过多的强调抓纪律抓规范,而忽略了关注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课堂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思维的启迪。由而,我们不要对学生有太多的思维限制。教师应当鼓励提问,允许插嘴。上课插嘴并非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它是新时代教学民主的体现。

阅读教学的改革,必须要了解文道同意的关系。当前,阅读教学忽略思想教育或者是生硬的进行思想教育的倾向,都是存在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讲读法。这是小学阅读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总结出一些较佳的教学方法。因此,协调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四者之间的关系,使我们阅读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

以上是我对小学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些浅谈看法,让我们大家都来用现金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一起适应教学改革,通过阅读教学我们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阅读教学思维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