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导学”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5-14张惠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加速度课前预习学案

张惠

一、现有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将“导学案”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但是,我们发现导学案引入虽然改变了“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课堂,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实际中,教师依据导学案一问一答,把丰富有趣的物理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解答课。教师省劲了,但学生却越学越累,越学越没有兴趣,脑子里除了一些冷冰冰的知识外,再没其他任何东西,白白浪费时间。除此以外,老师辛勤提供的导学案对于学生除了能提供一些知识点之外,再无用处。

二、导学案与微课融合的教学模式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过程。目前,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炼的特点被人们逐渐认识并关注起来。微课可以使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增加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也因其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促进课程资源共享等特有的优势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

高一年级处于高中物理教学的起步阶段,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基石。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初高中的衔接,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面对现有问题,我们将“微课”引入教学中,使之与导学案有效结合起来,让微课不仅仅在课前预习中发挥作用,更将其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信息技术辅助资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该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课前预习。利用导学案与微课,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第二环节,课堂点拨。教师对学生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关键问题进行课堂点拨;还可以对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点拨与强化。第三个环节,提升巩固。在学生预习、点拨后对所学知识更深入的挖掘与探究。教师精选训练题,及时反馈。对于学生个别问题,利用微课来再次释疑,加深印象。第四个环节,课后复习。利用微课,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升。

三、“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一物理教学的应用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为例,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讲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在物理学中很重要且有一定的难度,其教学重点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究,教学难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的理解。

1.课前预习

(1)教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的要求,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其已有的知识水平制作导学案和微课。

首先,课前预习阶段要利用微课“自由落体运动”,主要内容是探究物体的下落与质量是否有关?通过视频介绍“牛顿管”实验,使学生明确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的物体与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加深理解“自由”二字,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其次,课中探究阶段主要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教师录制微课“测自由落体加速度”。通過微课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熟悉实验步骤。了解数据处理的方法:利用图象法求重力加速度;利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然后,针对提升巩固阶段,教师将问题进一步延伸,最终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制作一段对课后复习题全面解析的“微课”视频。内容包含: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推导过程,熟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习题精讲、解析,巩固、深化知识点的运用。

(2)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逐步地观看“微课”视频,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给出的任务,如果遇到问题可将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同时,针对预习的结果,利用自主检测检验预习结果。

2.课中学习

(1)教师根据事先安排准备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实验仪器,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布置实验任务。当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巡视各组,及时跟进各组研究情况。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各组完成探究后,教师组织小组间进行交流研讨,帮助学生提出合理方案以及数据处理的有效方法,最后对实验探究的结果加以总结。

(2)学生方面,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利用实验仪器,研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学生可以先观看微课,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再动手探究。或者可以先思考,利用仪器试着研究,遇到困难时,再仔细反复观看微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仍没有解决可以寻求教师帮助,或将问题记录下来,待小组讨论时共同研讨。

3.课后复习

(1)课后教师反思本节课各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找出导学案和微课的不足并加以修改,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添加到微课中加以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路工具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以指导和帮助。

(2)课下学生所学进行温习、提炼,重点巩固强化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进行习题练习,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温习。对于新的疑问和观点,记录下来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其与导学案碰撞出新的火花,就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发挥其优势作用。微课导学案互相融合,使导学案不再冷冰冰,同时,导学案也使得微课不再的没有方向感。而优化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积极性,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难度,更加关注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其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际过程中更能彰显学生个性与想法。希望“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教学有所帮助,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新的想法。

猜你喜欢

加速度课前预习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走出“加速度”理解的误区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加速度新题型精析
做好课前预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
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