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2018-05-14郑如玉

今日财富 2018年28期
关键词:生产性校企实训

郑如玉

在职业教育中,机械制造专业是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因此,实施校企合作非常有必要,不仅创新学校和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互利共赢、高度融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还可以实现更为有效的、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下面谈谈机械制造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

一、建立“校中厂”模式

这种一种实效性很强的实训基地,主要是把企业实体或者企业的管理机制引入学校,在校内进行生产。这种模式具有将生产、教学、培训等等一系列功能融为一体的优势,有效避免了分散管理的弊端,不仅有利于校企密切合作,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能有效提高生产和教学相结合的水平,对相互的资源实现有效共享。

“校中厂”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将实现社会价值和企业化运营结合在一起的新组织形式,作为解决复杂社会需求的创新手段应运而生。它是以企业的形式立足于校园内,不仅可以实现校企各自资源的有效整合,还能最大化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学校和企业获得共赢的局面。“校中厂”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本质上是社会企业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具体企业形式。“校中厂”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既具有教学功能、又附有生产性的新型组织形式,具有典型的社会企业特征。为增强自治能力而采用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完整结合的一体化治理模式。“校中廠”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基本前提是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是双方共同的利益。但是,学校、企业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实体,他们的利益目标也不相同,因此,寻求最大利益的结合点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关键。因为“校中厂”式生产性实训基地,既具有教学功能、又具有生产、科研、服务功能。所以,不能只是纯消耗性的实训基地,必须开展真实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实行以生产带实训,一方面作为“做、学”一体的载体,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生产合格的产品(服务),获取一定利润,以实现“校中厂”式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在职业学校内设立工厂,必须按照企业的管理理念加以管理,其生产形式也要按照企业原有的经验运行,学校方面只能起一定的辅导作用,选派负责学生实习工作的老师参与。这种“校内厂”的模式必须要实现“双线”共赢,就是既要保证学校的学生在技能上获得培养,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保证企业高效高质地完成生产任务。这种模式,使学校和企业有了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高技能合格人才,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生产提供人才选择,让他们不再因技术人才短缺而焦虑,同时也让学校有机会融入真正的生产实践中。这种“校内厂”模式为学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使学校参与了企业的研发过程,使之成为中小企业的研发基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很多高精密、数字化,自动化程度也高的技术进入了机械制造行业,所以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又有实践经验的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校企合作不但能够熟悉现代化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如订单、设计、工艺、生产、售后服务等运行情况,能够对实践中心所有加工设备的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而且能够体验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管理。

二、校企共建研发机构

在这种模式下,必须掌握机械制造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具有熟练突出的技能,而且具备解决负责技术问题和进行技术革新、开发的能力。为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不仅可以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也能够使学校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进行技术革新、技术开发。校企共建研发机构,加强企业与学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学校师生参与技术开发、技术革新和工业研究攻关等,为学生学习四新技术提供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厂中校”模式

这种模式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实质就是在企业内建立实训基地,由实习老师带领,让参与实习的学生吃住都在厂里,这样可以共享企业先进设备资源, 提高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 确保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实习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训实习质量, 形成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共同考核的校外实训实习管理机制。

建立“厂中校”,资源是校企共同付出,合作内容由双方共同商定,师资力量由双方共同派遣,考核也必须由双方一起评价。一是基地的场地、生产性设备以企业提供为主;教学性和其他辅助设备以学校提供为主。二是实训内容包含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和必要的理论教学。教学和实训内容由校企共同商定,满足企业所需的同时也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三是学校派遣跟班教师和理论教师,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训的辅助教学工作;企业派遣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训教师、职业技能教师完成职业道德、素质和技能的实训;企业提供生产线上水平较高的技术能手供学生在生产实训时担任一对一指导教师。四是基地除了承担本专业学生在“工学交替”阶段进企业实训任务以外,还可作为企业培养员工,或企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学历的教学基地。学校将派遣教师到企业基地为该基地有学历提升需求的员工进行夜间或周末的学历教育,从而使他们具备上升的空间。

四、结语

总之,“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实现校企共赢,提升办学竞争力,是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单位为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

猜你喜欢

生产性校企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