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5-14银喜卓玛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青海省保护问题

银喜卓玛

摘 要 当前在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草原生态文明作为其重要的建设内容,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对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护,本文将从重视其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的必要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这三方面入手展开论述,確保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状况良好性。

关键词 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保护;问题;对策

注重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有利于增强其在实践中的保护效果,并保持青海省良好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效果,实现对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充分考虑,深入分析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对策并加以使用,促使该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工作开展更具科学性。

1 重视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的必要性

为了使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则需要对重视其保护的必要性有所了解。具体表现为:(1)重视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有利于改善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增加其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效益,实现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2)重视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能够使其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从而满足青海省草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要求,进而为其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3)重视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将会实现对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发生率。

2 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压力大

虽然青海省的天然草地面积大,但受到人为方面不合理利用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压力大。具体表现为:(1)青海省牧区的草地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且草原单位面积产量有所下降,使得该省草原资源难以满足可持续利用的实际要求,间接地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压力;(2)虽然青海省在实践中针对草原生态环境实施了一批保护工程,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但是,该省的草原生态环境依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

2.2 人工草地规模小,饲草料产业发展有所落后

在青海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其发展水平是否良好,与人工草地规模大小密切相关。而青海省因人工草地规模小,其在全省草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小,加上饲草料产业发展有所落后,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其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从而加大了其保护方面的问题发生率。

2.3 实践中其它方面的存在问题

2.3.1 畜牧业生产环境状况有待改善,防灾抗灾能力不足。青海省牧区属高寒牧区,天

然草地牧草生长期短,植株低矮,草地生产力低下。具体表现在畜牧业生产方面:(1)家畜营养需求与牧草供给季节上和年际极端不平衡,寒冷季节牧区因草料供应量不足,且天然草地资源缺乏科学利用,使得青海省畜牧业生产环境受到了潜在威胁;(2)由于青海省牧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雪灾或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且该省畜牧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影响,使得其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2.3.2 实践中因青海省草原方面的生产经营方式有所落后、草原技术服务与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加上牧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有待强化等问题的存在,也会对其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造成不利的影响,制约了其保护工作水平的提升。

3 处理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保持良好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落实好相应的保护工作

青海省在提升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工作水平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实践中应保持其良好的建设理念,并落实好相应的保护工作,确保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工况良好性。在此期间,需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切实加快草原保护和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好退化草原的综合治理工程,恢复草原植被和生态功能。同时,应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及绿色文明等方面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理念,且将相应的保护工作落实到位,促使自身的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高,其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工作开展更具科学性。

3.2 重视饲草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不保护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该省畜牧业稳定发展要求,改善其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则需要重视其饲草产业发展,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具体表现为:(1)青海省可根据自身天然才草地的实际情况及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要求,给予饲草业发展更高的重视,并支持该产业与畜牧业协同发展,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从而满足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要求;(2)青海省政府部门应出台符合草原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需要的更多优惠政策并实施到位,从而完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满足其科学保护要求。

3.3 实践中其它方面的处理对策

在降低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方面存在问题发生率的过程中,也应重视这些不同处理对策的配合使用:(1)在专业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政策法规大力宣传等形式的作用下,强化牧民在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方面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2)在创新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等要素的作用下,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3)重视政府、科研单位、专业协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促使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中可获得科技支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些对策的灵活使用,能够实现对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科学处理,促使其保护工作水平在长期的实践中得以不断提升。因此,未来在开展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工作时,为了得到参考价值大的研究成果,则需要给予其建设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更多的关注,且在针对性强的对策支持下,确保这些问题处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林,张扬.中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及对策探讨[J].财经理论研究,2017(06):64-71.

[2]李旭谦,史春喜.青海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综述[J].青海草业,2015(02):35-37+15.

[3]秀仁娜.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在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探析——以青海省海西州为例[J].亚太教育,2015(17):77-78.

猜你喜欢

青海省保护问题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