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车票,方寸之间的变迁

2018-05-14张迪

中华魂 2018年9期
关键词:票面火车票车票

张迪

每逢年关,一张小小的车票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从“彻夜排队”到“动动手指”,从拥挤的绿皮车到宽敞的“复兴号”,从普通列车的长途颠簸到高铁的风驰电掣,小小车票,方寸之间承载着无数游子对故土的乡愁,见证着中国时代的变迁。

第一代:硬板票。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使用,堪称“爷爷辈儿”

新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使用,“历史”最长,堪称“爷爷辈儿”。为了节约用纸,它的尺寸为57毫米×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

当时火车有快车、慢车之分,硬板票上也有体现。一道红杠“小队长”是快车,二道红杠“中队长”是特快,没有杠的自然就是慢车了。

硬板票虽然低效,但有一个好处是车票的发售相对透明。因为车站通常会公示每趟车的预留票额,所以只要来得早,排得够靠前,肯定能买到车票。

因为硬板票是大批量預制的,如果不标注座位,那上车就是随便坐。大多数时,车次、座位和发车时间是以另外一张小纸片的形式贴在了车票背面。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纸板票”实现电子售票,票面日期和编号均由电动砸票机完成。

硬板票印刷防伪技术较弱,上世纪90年代末逐步被联网电子票取代。但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小的火车站仍在发售硬板票。

硬板票,绿皮车,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虽然“哐呲哐呲”的声音一去不复返,但是,只要能坐上火车,心就踏实,这种返乡和回家的亲切体验已深深印在无数人的心中。

第二代:软纸票。恰是我国人口红利释放与城镇化进程最快的阶段

1996年初,上海、北京等铁路局开始试点计算机软纸标准车票。试点期间,各个铁路局有着不同样式的车票。

1996年末,当时的铁道部确立了软纸客票统一样式标准,正式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软纸车票。“软纸票”开始代替“纸板票”上岗。

软纸票不是事先印制好的,而是在售票时现场打印。使用这种车票后,售票时间大大缩短。

2000年铁路第三次提速,车票版式也发生了变化,条形码等也有所不同。

几年后,铁道部门再次对车票版式进行调整。将列车车次调整至出发站与到达站之间。原“全价”字样改为人民币符号“¥”。

软纸式火车票的广泛使用,恰是在我国人口红利释放与城镇化进程最快的阶段。尽管路在增加,车次在增多,车速在加快,但春运期间,买票难、乘车难仍是焦点问题。

回家的路,依然辛苦。

第三代:磁卡票。动车组上线实名制售票,见证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2007年4月18日,动车组全面上线投入运营,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中国逐步迈入“动车时代”。同时,火车票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升级,磁卡式火车票陆续发售。

这种闪烁着光泽的磁卡式火车票为一次性车票,票面硬度比软纸式火车票更高,车票正面印有动车组图案,车票背面植入磁性信息和热敏信息。初期粉红色底纹计算机磁介质车票,四角为弧形。背景图案为一列动车组列车从右向左快速行驶的画面。

2009年年底,软纸车票也再次调整,下方的条形码变成了二维码防伪图案,同时取消了票面上的列车等级信息。

2011年1月19日12306网站开通,从此大部分人买票再也不用排队了,而是改为网上抢票。为了不让“抢票软件”轻易得手,12306的验证码也是“拼了”。奇葩验证码也一度引发购票者的吐槽,“真是抢个票都心力交瘁”。

2012年,火车票全面实行实名制。火车票票面上有了乘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开启了实名制时代。

2015年8月1日起,铁路总公司正式开始使用新版火车票,也就是目前火车票的样子。它在印刷技术和防伪功能都比原来有了更大提高。

如今,裹着军大衣、排队两三天只为一张火车票的画面几乎再也见不到了,春运大军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多元了。购票方式从车站“肉搏”到网上抢票再到手机端购票,这既是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票面火车票车票
火车票的“家人们”
请出示车票
我是个“小车票迷”
2016年第三期、第四期储蓄国债发售
整理零花钱想到的问题
送别诗
爱打洞洞的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