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的关心我们的关注

2018-05-14

奋斗 2018年3期
关键词:吴江

关键词:“三乡工程”

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黄陂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深化农村改革精神,结合本区实际,把实施“三乡工程”(即“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抓手,作为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探索。

“三乡工程”带来了乡村新变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补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变成经济优势;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为黄陂带来了大量资本、人才和项目;多年积累的如“三留守”、土地撂荒、大量民房空置等突出问题正随着项目的推进逐步得到解决;土地、房屋变成股权使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吸引城里人下乡享受田园生活。

“三乡工程”探索的做法:吸引社会资源,激活农村存量生产要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共享经济融入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体验农业、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探索“农业+”发展模式,一二三产业实现了有机融合;大打亲情乡情牌,培育新的经营主体;释放农村要素潜能,开拓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民从单一的农业收入向四种收入转变,即土地的流转收入、财产入社的分红收入、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创新支农体制机制,以政府支农资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金。<\\192.61.1.60\fzpaper\fdzzs\pubpath\kfdab.tif>

(本文節选自2017年第12期《政策》,《实施“三乡工程”的黄陂探索》)

关键词:PPP“打包”

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这里上演了一种创新的资金运用模式,让山区县找到了资金出路。郁南在广东省率先推行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捆绑打包模式整县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被列为全国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并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

郁南县通过“打包”实施整县生活污水处理捆绑PPP项目,共引入投资总额约5.02亿元的社会资本,完善县城区、连滩镇、南江口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其余12个镇(区)14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90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15个“人居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样板村。郁南县实施的整县捆绑PPP模式突破了乡村建设项目大多周期长、收益低、难以引入社会资本的难题。此外,县里还采用DBFO模式,即项目的设计、建设、融资、运营全过程一体化交由社会资本,政府不参与项目公司的运营和盈亏,使项目真正形成“一套严密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一条完善的企业一体化运作路径、一套科学的第三方监管体系”。

郁南县还根据实际情况,率先制定了《郁南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奖代补管理办法(试行)》,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既调动群众积极性,又可以整合统筹零散的农村专项资金,建立“资金池”,让资金发挥大作用。<\\192.61.1.60\fzpaper\fdzzs\pubpath\kfdab.tif>

(本文节选自2017年第24期《南方》,《乡村告别“脏乱差”,钱从何来——郁南县的PPP抉择与求索》)

关键词:八大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

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的关系;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处理好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与深化的关系;处理好试点与推广的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乡村放在与城市同等地位,更加注重发挥乡村自身的主动性和内在活力,实现与城市在发展上的互惠共生、空间上的共融、要素上的双向互动、关系上的平等互利,形成乡村与城市文明的共同发展。要更加注重发挥政府在规划、协调、战略引导和政策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处理好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的关系。乡村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有质量、有效率,实现动力变革的增长,应该是广大农民参与、惠及广大农民的包容性经济增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开展乡村振兴试点,要选择衰退得比较突出的乡村进行试验;试点不是选择同一区域、同一类型的乡村进行试验,而是需要根据我省不同地区乡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村庄的特点开展试点试验。<\\192.61.1.60\fzpaper\fdzzs\pubpath\kfdab.tif>

(本文节选自2018年第1期《四川党的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处理好八大关系》)

关键词:数据红利 智慧信息管理

苏州市吴江区通过挖掘数据红利,提高治理水平,用大数据给城市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蹚出了一条地方政府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2015年,吴江成立了省内首家实体化城市综合治理联动指挥中心,现已发展成为智慧信息管理中心。智慧信息管理中心设立了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和智慧吴江综合服务平台三个核心平台,集纳了来自12345市民热线、区委书记区长信箱、东太湖论坛、“吴江12345”微信公众号和网格巡查员上报情况等各种渠道的数据,包括了城管、环卫、市政、安监、路灯、绿化等多方面的数据,社会治理的海量数据得到了高度整合、交换、共享。在此基础上,吴江通过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一个号码管服务、一张网格管治理、一个平台管流程、一套机制管运行、一个办法管考核、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大联动”格局,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吴江通过划定“责任田”,用网格化推动数据云端化,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划分网格全覆盖,按照“界限清晰、便于管理、责任明确”的原则和“涵盖居民300~500户左右、人口1000~1500人左右”的标准,吴江区将辖区“切分”为899个基本管控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治安、消防、安全等专业网格。按照“4+N”模式,每个基层网格配备网格长、巡查员、警务员、督导员和村民组长、楼道长等。吴江太湖新城在提升工单处办效能上狠下功夫,建设运行了智慧环卫管理、智慧执法管理、智慧渣土管理三个智慧管理平台。

吴江区找准切口,深入挖掘数据红利,通过大数据、云平台提高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让城市有了更明亮的“慧眼”和更聪明的“大脑”。 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监控”; 变“事后处置”为“提前预防”; 变“单向管理”为“多元治理”。

吴江区努力开采和利用好政府数据这座“富矿”,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让大数据真正释放出大价值。在数据收集上,全要素进平台;在数据处理上,全流程网上走;在数据识人上,全方位提质效。<\\192.61.1.60\fzpaper\fdzzs\pubpath\kfdab.tif>

(本文節选自2018年第1期《群众》,《大数据时代的“云治理”——吴江区运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的观察》)

关键词:腾退空间 底层设计

老旧社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闲置腾退空间,盘活资源,为居民服务、让居民满意,是街道工作的难点。面对老旧社区基础条件差、业态发展不均衡、沉淀资本激活难等问题,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党工委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既出思路,又抓落实,带领街道办事处一班人,闯出了一条基层疏解整治的新路子。

田村路街道党工委经过充分调研,将“谨慎增量,激活存量”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田村地区疏解整治的全过程。“不怕场地小,就怕不用心”,街道党工委花费大量心血,找资源、找策划、找设计,将社区边角地、废旧车棚、老旧体育场、垃圾场等闲置空间,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化管理思路,因地制宜打造成“百微花园”、文化小院、足球场、“空中草原”等绿色人文空间,将“生人社区”向充满邻里情的“熟人社区”成功转换。

田村路街道党工委把党建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区域统筹作用,依托调研数据,做好“底层设计”。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接辖区资源,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发挥好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克难,推动地区发展。

街道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工作质量决定着群众的获得感,决定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马虎不得。田村街道党工委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发扬钉钉子精神,带领街道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提升北京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出了生动的实践。

(本文节选自2018年第1期《前线》,《腾退空间:螺蛳壳里做道场——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责任编辑/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吴江
吴江:旗袍小镇成“江南名片”
担责
过旧地
赞家乡
吴江,水的绝唱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卡特彼勒(吴江)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
一斗到底
父爱的情怀:休妻之后将“顶缸”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