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重大判断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2018-05-14孙鸿鹤

奋斗 2018年3期
关键词:矛盾发展

孙鸿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性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石,是我们党自觉运用矛盾思维、求是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得出的正确结论。

——矛盾思维: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世界是矛盾的,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带动全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思维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经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错误地认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多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正确分析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并据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做出的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后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出现了失误,把阶级矛盾重新认定为我國社会主要矛盾,甚至错误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以致酿成“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严重失误,党和国家为此付出沉痛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八大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后,这个表述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规范表述。我们党根据这一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了“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是我们党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安排和战略部署的理论基石。

——求是思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做出的正确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灵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求是思维,依据客观实际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如果从1956年党的八大算起,至今已有61年了;如果从1981年作出历史决议算起,至今也已有36年了。这几十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党的八大作出我国主要矛盾提法之时,我国生产力极其落后,连人民最基本的日用消费品需要也远不能满足,需要凭票、限量供应。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许多领域在世界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被誉为“世界工厂”,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如粗钢、煤、发电量、水泥、化肥和谷物、肉类、花生、茶叶等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了结构性过剩。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8000多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4%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6年达到42.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6年达到76.5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原先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每年有大量游客到境外购买高档消费品,巨额购买力外流。这正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表现。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只讲“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影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从社会生产力看,我国仍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社会化法治水平不高,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很多。从城乡区域发展看,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有些方面甚至超过它们,但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从收入分配看,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而且有3000万人尚未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弱势群体。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辩证思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我们要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断。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既要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斗争性,也要看到事物相对稳定的统一性,是我们党正确处理事物矛盾的思想武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要延续100年左右,就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在这一长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而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阶段性变化。也就是说目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由量变积累到的阶段性质变,而不是根本性质变。我国发展水平依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字对比来一起看中美经济之间的差距。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为11.2万亿美元,美国为18.57万亿美元,我们是美国的60%左右,尚有7.37万亿美元的差距。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7年中国为12.6万亿美元;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数据,2017年美国为19.39万亿美元,我们是美国的65.25%左右,尚有6.79万亿美元的差距。有机构预测中国的經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10年以上的时间。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2016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895美元,列全世界第70位。美国是52195美元,是中国的7.6倍,列全世界第5位。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3万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全党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郭存发guocunfa@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矛盾发展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神秘的汀娜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