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木屋“筑巢人”

2018-05-14隋安辉

奋斗 2018年3期
关键词:木结构大兴安岭设计

隋安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专家库成员、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拥有24项国家专利……一位在中国最北点——漠河县自学成才的技术工人,一名共产党员,曾荣登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他有如此多的荣誉,令人倍感神奇。

白伟东,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设计部部长,扎根大山深处30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冬日的午后,阳光斜洒进白偉东工作室,他正在电脑上从事木结构设计、产品及设备的研发与创新,桌子上有刚刚研发出的木制旅游产品。眼前这幅场景与传统印象中木业车间“忙碌、杂乱”形成鲜明对比。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冲击着传统林业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实现企业华丽转身、成功转型。而这转型的背后离不开白伟东工作室科技成果的转化。2017年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通过自有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再一次申请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年完成技术成果转化6项,实现销售收入8010万元,比2016年的3871万元增长了207%,集成材墙体、承载集成空心木柱、异形承载木梁等新产品占比超过62%。

30年来,白伟东解决木结构生产设计重大难题30余项。2015年他研发的《异形承载木梁拼版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

对于许多人来说,在一个岗位上坚守30年,难免心生倦怠。可对白伟东来说,炽热的理想和信念却从来没有消退。他以30年的努力奋斗,诠释了一名工匠的初心与坚守。白伟东说,踏实做事就是“工匠精神”最直观的体现,“工”是坚持本职工作,而“匠”则是将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奋斗不息 肩负青春使命

不负韶华不负心,不负青春不负梦。1970年出生的白伟东,5岁那年,跟随转业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父亲,来到西林吉林业局前哨林场。和大多数林区职工的孩子一样,白伟东17岁初中刚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到船上当起了学徒。他对机器设备有一种天生的灵感。3年后,他凭借勤奋自学掌握了机械基础知识,成为当时三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最年轻的轮机长。

1996年,白伟东应聘到漠河宜家木业公司(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前身)任木工机械技术员,负责维护当时最先进的集成材自动化生产设备。这项工作需要丰富的电气一体化知识。“不懂,咱就学。”转入木器行业后,白伟东从零开始,对着图纸和设备闷头学习机械原理,研究配件情况。有时,碰到一个技术问题弄不明白,他就通宵作战。冬日的大兴安岭昼短夜长,而对他来说漫漫长夜是研究技术的最好时光。两个月的时间,吃住在车间,凭着一股寻根究底的钻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白伟东掌握了高精度进口设备的先进技术,硬是把设备研究个透,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初,白伟东搞革新和制造并不是一帆风顺,心中的美梦多次化为泡影。白伟东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他调整了思路:革新和创造要从修旧利废上开始。十几天里,他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修复了SYC-3D砂光机、SYC-143单片锯和乙特拼板机。在反复探索的基础上,他又大胆实验把4台传统小圆盘锯改制成了精截锯,既省电又安全,使用效果非常好。

曾经有一段时间,白伟东的创新遇到瓶颈,研发停滞不前。通过反思,白伟东找到问题的症结:专业知识匮乏。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气动与液压》《机电一体化》《林业起重输送机》等专业知识,查阅了文献资料500多篇,记读书笔记20余万字。他研究的是木材,但他还自学了车工技术和电焊技术。他常对自己说:“凡事不怕不会,就怕不学。”虽然工作很累,但是每当取得成绩的时候,他说,成功的喜悦会冲淡一切疲劳和寂寞。

不少兄弟单位的进口设备出现问题,都请他去帮助解决。一时间,白伟东在大兴安岭和内蒙古林区声名远播,当时很多公司以10万元年薪争相聘请,他都谢绝了。“以当时的收入来说,那真是天大的诱惑,但我舍不下大兴安岭的青山绿水,我离不开这方养育我的土地”,白伟东说。

甘于奉献 平凡绽放光彩

“面对困难,你得想办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白伟东说,持续不断地学习,是他的成功秘诀。

1998年,一个外国客户来公司订购6.2米长的集成材,而公司的指接机不足4.2米。白伟东承诺3天拿出方案。他拿出了当年学技术的拼劲,72小时不眠不休,反复设计研究,最终他成功了!

大兴安岭连绵的群山中,79%的林业资源为落叶松,落叶松是最好的结构用材。而将这一层一层的油脂脱离出来并加以充分利用,这将是一次突破性的应用。但国产落叶松加工成胶合木构件强度需经试验测定,对做试验的装置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明确要求。于是,白伟东在原有力学试验基础上设计了胶合木梁弯曲试验装置,并进行了相应的测试。最终,他通过对30个胶合木梁试件的试验研究,发表了《落叶松胶合木梁弯曲试验装置设计》论文。结合落叶松在我国的资源优势,提出了落叶松工程木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中国市场得到广泛的应用,胶合木构件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2007年,白伟东晋升高级技师,并通过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有了理论知识的补充,他更加有了底气。2011年,他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课题——“落叶松结构结点设计研究与示范”项目,成为国家标准《结构用集成材》和《木结构设计规范》的参与修订者。与此同时,白伟东参与了同济大学牵头的“节能型木骨架墙体材料的研发”项目,参与起草与修订了国家标准GB50005《木结构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数据与技术资料。

“不是杰出者才有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激情似火的白伟东是个敢于大胆创新的人,他不满足于已经学到手的对木工机械拆拆卸卸、修修补补的技术,他的理想是向技术革新和设备制造的目标冲锋。

2007年10月,他带领技术人员,将原有拼板机、指接机进行改造,使原本只能生产6米多长的产品,实现能拼接12米长的产品,此项技术填补了國内空白。在2007年11月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由白伟东主导研发生产的12米超长大型直梁及北极木制别墅荣膺金奖和特别金奖,同时获得“中国第一梁”殊荣。

砥砺创新 勇当时代先锋

2013年,大兴安岭集团公司去日本考察直径300毫米空心木柱项目,日本同行们都说:“这个产品中国企业做不了。”作为团队一员,白伟东的倔脾气又上来了,“我就要把这件事情做好给他们看看!”但一开始白伟东和他的团队就选错了方向,而且越错越远,光方案就推翻了20多次,始终没有攻克技术难关。正在迷茫时,助手不经意间的一句“以柔克刚”使白伟东豁然开朗,也使整个研发峰回路转。团队运用“柔性收缩”思维,经过半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第一台空心木柱液压拼圆机,可以生产规格300~1200毫米以内任意直径和长度的空心木柱,填补了国内外同类型设备的空白,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历时7年,由白伟东独立主持完成的“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木结构建筑领域迄今为止被授予的最高科研荣誉。这个项目共研发木构件加工设备25台套,尤其是采用指接技术、空心技术,可节约木材30%以上,使森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填补了国际空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评价白伟东时说:“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应用性,推动木结构产业发展,将有力助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奔向小康社会的人们崇尚自然的生活。近年来白伟东伴随他的木产品,足迹遍布全国。白伟东带领他的团队,研发出的一个又一个精美独特的设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中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多曲面蜗牛形状餐厅、海南三亚木制别墅、新疆木栈道工程、长白山鲁能漫江木屋酒店、山东莱芜度假村、汇源会所、陕西蒲城惠陵山门、“撮罗子”、蒙古包、椭圆型树屋、太空舱树屋等民族民俗特色木屋等精品力作遍布祖国各地,展现着传统木结构房屋经过科学创新建造起来的神奇……

几年来,白伟东培养设计人才4人,制造、创新人才12人,带领的设计部年设计木结构建筑图纸超过4万平方米,设计、制造工艺品40余种1000余件,承担了公司全部设计与创新任务,获得国家专利24项,解决了木结构生产、设计及创新难题30余项;白伟东组织成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黑龙江省首家木结构领域“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2015年被省工信委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6年又荣膺“全国工人先锋号”,为企业的设计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白伟东得到了国家、省、地有关部门的认可。他先后获得“大兴安岭地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黑龙江省职工创业创新标兵”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木结构大兴安岭设计
BUBA台灯设计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趋势浅析
木结构建筑生产基地落户武汉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2014中国木结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福建漳平隆重召开
浅谈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实践
设计之味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