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领会宪法修改重大意义筑牢新时代法治建设根基

2018-05-14苏妍冰

奋斗 2018年3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宪法改革开放

苏妍冰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对宪法修改作出重要部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面对发展变化,有必要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使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宪法修改将更好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地位

现行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完善发展,每一次修改都体现着时代的印迹,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时代意义。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的4次修改完善,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以宪法为母法,以部门法为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宪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向前推进而不断修改完善,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支撑和制度保障。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理论建设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顶层设计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形成改革发展合力,开创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伟大”等理论支撑和思想政治建设新成果;在发展蓝图上,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丰富多彩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举世公认,迫切需要提升到宪法层面予以确认。

只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才能更好体现出这个国家根本大法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统领地位。在宪法修改过程中注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有利于继续维护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更有利于发挥出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宪法修改使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于法有据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更好地发挥宪法作用,需要对现行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所反复强调的。现行宪法经过4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1988年,宪法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同时将有关条款修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在十年间所积累的改革经验通过此次修改得到了宪法的认可从而拥有了制度保障,为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正式写进宪法;用“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充分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坚强决心和我国在经济制度方面的创新,再一次为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稳步向前发展提供了宪法层面的支持和保障。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再一次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依据,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即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成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将宪法第二十八条“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这次宪法修改,第一次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写入宪法序言,将一些制约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制度障碍进行了清理,并且为相关部门法的修改提供了宪法基础。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成为两大亮点。这次宪法修改,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再一次在宪法中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回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对保障自身合法财产权等权利的诉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自上一次修改宪法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此次宪法修改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三、宪法修改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和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到此次宪法修改,充分体现了加强法治建设必须汇集民心所向,必须在法治之下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中,突出强调了宪法的地位和权威。从内涵上看,宪法确立了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思想基础和活动准则等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贯彻落实宪法所确立的制度和原则的过程。从效力上看,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统帅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所有其他法律和规范性文件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依法治国所依之法,就是宪法。从权威上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不得超越宪法,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做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段讲话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其意概括起来就是,没有宪法,党的事业就不会顺利,人民利益就没有保障。

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必须充分领会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抓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首先,必须完善宪法监督制度,要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宪法监督的对象、范围和方式,将原则性要求具体化、程序化,使宪法监督更规范、更有效。其次,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使之与宪法修改、法律解释等同步推进,使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再次,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新时代新气象。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对现行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我国宪法定会更加凝聚民心,更加与时俱进,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征程提供更加强大的法治保障。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纪委驻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纪检组副处级纪检监察员)

责任编辑/胡蕊hurui@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宪法改革开放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