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教学法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4何燕卿

北方音乐 2018年8期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方法策略

何燕卿

【摘要】《乐理视唱》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了解决老师授课难,学生学习难的现状,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提倡的音乐学习原本性、即兴性、实践性、创造性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尝试对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让学生真正走进《乐理视唱》这门课。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乐理视唱;内容策略;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校《乐理视唱》课程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与现代课程标准要求相脱节的缺陷愈发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学前教育人才应具备良好而全面的音乐能力。反思课程现状,仍长期使用传授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

(一)学生乐理知识基础薄弱

由于我校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音乐基础,乐理知识薄弱,经过一学期的乐理课学习,还是有大部分同学无法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以至于直接影响到钢琴、声乐以及舞蹈等技能课的学习效果。可见,丰富《乐理视唱》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二)《乐理视唱》课程教法单一枯燥

《乐理与视唱》旨在让学生了解五线谱、乐理、视唱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声乐、钢琴、舞蹈等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目前的课堂中,老师往往会一节课“满堂灌”,“照本宣科”的传授理论知识,内容枯燥无味,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急需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渗透。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乐理视唱》课程中的意义与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全新的观念和方法。由奥尔夫所创,原本是针对儿童的这套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音乐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及小学阶段应用较为广泛。但随着音乐教学法的深入改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经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亦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观点“回归人本”,为素质教育找到了切入口,其教学理念“原本性音乐教育”(综合性课程)符合现代社会人才的需求,这与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以上促使我们结合“校情学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我校学前教育《乐理视唱》课程,对《乐理视唱》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做校本化研究,以满足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需求。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乐理视唱》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研究总框架(内容策略和方法策略两方面)

(二)内容选择策略

1.奥尔夫教学法与《乐理和视唱》有机渗透的策略

语言在《乐理视唱》中的渗透策略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同学没有节奏感,恒拍不稳定,拍子时快时慢,甚至连音的时值都把握不准确。此时,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的语言节奏教学,把人们最熟悉,联系最密切的语言,与视唱音乐旋律的节奏相结合,并填入本土语言,或者儿歌、童谣,用学生们自创的语句进行朗诵练习,这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也是有紧密联系的。

2.声势在《乐理视唱》中的渗透策略

奥尔夫所创的“声势”节奏教学法,就是用身体做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如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等。他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的传授知识,而在于自然直接的诉诸于感性。例如在讲授强弱关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拍手来表示强拍,拍腿来表示弱拍,拍手的声音比较响亮,拍腿的声音比较暗淡,这对节奏感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也许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3.听赏在《乐理视唱》中的渗透策略

对基础乐理中的音高、音量、音色、音乐情绪、曲式等音乐概念的介绍,传统教学只能把概念解释清楚,然后完成课后作业,这只能停留在表面的音乐教学,学生们听过就忘,似懂非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听是感知音乐的重要手段,它的地位比识谱都要高,除了传统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外,他更强调从音乐要素到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的过程进行系统教学,听赏音乐可以从古典音乐拓展到现代音乐、通俗音乐等。例如介绍大小调概念时,我们可以播放不同唱法的著名歌曲,让学生进行感知调性的训练。

2.基于渗透策略的校本教材开发(教材编制及内容预设)

第一课。开篇:《你、我、他》;第二课。音的高低一《爬楼梯的乐趣》;第三课。音的高低二《图形谱的乐曲》;第四课。音的长短一《办家家》;第五课。音的长短二《大家一起来》;第六课。音的强弱一《走与跑的转换练习》;第七课。音的强弱二《漫步与声势的结合》;第八课。五线谱常用记号一:《敲击音块的准备练习》;第九课。五线谱常用记号二:《强弱与快慢》;第十课。音程一:玩玩《搭桥》;第十一课。音程二:《你我好朋友》;第十二课。音程三:《声响的游戏》;第十三课。和弦一 :《三人行》;第十四课。和弦二:《转圈圈》;第十五课。和弦三:《拨弦的游戏》;第十六课。调式一:光良《童话》;第十七课。调式二:伤心的《牧羊姑娘》;第十八课。民族调式一:《五味、五行、五声》;第十九课。民族调式二:《彩云追月》的听赏与感受

(三)方法选择策略(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性策略)

1.以游戏为载体,强化“节奏”要素的策略

在乐理课中,节奏教学作为学科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最常见、运用最广泛的元素。同样,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节奏被视为直接作用于人的身心的富有生命意义的要素。传统教学中很少有针对节奏感的系列训练,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只学会了模仿。奥尔夫教学思想强调一切回归人本,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游戏中认知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节奏介绍自己,节奏接龙等游戏。将难懂抽象的乐理知识融入到生活小细节中,使其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2.以听唱为基础,强化综合实践的策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培养学生具有音乐听觉的能力。但我们应该重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来进行训练。在课程评价方面,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弱化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过程。弱化分数,强化学生学习成果应用的展示和实践的感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3.教学成果源于课程又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策略

(1)与钢琴、声乐、舞蹈相关技能课联系的“原本性”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的“原本性”,即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良好的节奏训练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整个过程,音乐、舞蹈、视唱等课程都离不开节奏这一要素。我们可以将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中所包含的基本要素进行内容整合,如学唱新曲目之前可以进行跟歌曲有关的节奏训练。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对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获得关于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2)与学前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实用性”策略

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乐理视唱》课程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大量的音乐游戏和活动实例,并通过相互点评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实习见习活动,结合奥尔夫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精髓指导学生分组进行《乐理视唱》课程的模拟试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奥尔夫教学法应用到《乐理视唱》课程中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上都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具有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作为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从而不断提高和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迟艳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01):96-98.

猜你喜欢

奥尔夫教学法方法策略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融入戏剧声乐中的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舞蹈学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